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三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4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 1. 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材料说明(   )
    A . 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B . 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 C . 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D . 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
  • 2.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 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主要得益于( )
    A . 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B . 满足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C . 吸收了诸子的核心思想 D . 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 3. 解读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解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解读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下列符合上述解读的历史概念是(   )
    A . 道法自然 B . 三纲五常 C . 格物致知 D . 天人合一
  • 4. (2022高二上·江油月考) 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1041—1098年)在其著作《唐鉴》中,批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乃“悖天理,灭人伦”之举;视武则天统治为“母后祸乱”,拒绝使用武则天年号。此举意在(    )
    A . 总结前代弊端为现实服务 B . 强调历史史实的研究价值 C . 把儒家义理作为评判标准 D . 树立严谨求实的考证学风
  • 5.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诚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直接反映了明清之际思想家(   )
    A .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 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C .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6. 明末徐光启以事实经验作为科学理论的有效论据,在天文学和农学等方面做出实验性努力,主修了《崇祯历法》和撰著了《农政全书》。这种做法(   )
    A . 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B . 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否定 C . 推动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D . 具有近代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
  • 7.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通过“大闹杏林庄”、“喝断当阳桥”、“怒鞭督邮”等故事把张飞塑造成一位草莽英雄、贴近普通百姓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塑造(   )
    A . 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B . 表达了对社会黑暗腐朽的不满 C . 寄托了文人的心理期待与诉求 D . 宣扬了侠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
  • 8. 《海国图志》写道:“夷蛮戎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徒,未知王化者言之……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贯穿今古者,是赢寰之奇士,城内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这表明魏源(   )
    A . 质疑“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B . 抛弃“夷夏之辨”的儒家传统 C .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御敌之策 D . 形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 9. (2021高三上·合肥月考) 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 . 总结各国灭亡的原因 B . 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C . 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 . 擎起史学革命的旗帜
  • 10.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   )
    A .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 B . 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 .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 .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11.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 .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 . 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C . 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12. 1920年前后,针对中国是否存在“劳工问题”的争论,一批知识分子通过大量的微观调查,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反映了劳工的劳动环境、生存状况和生活场景,呈现了其“牛马不如”的形象。这些调查(   )
    A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表明中共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C . 消除了知识界的认识分歧 D . 开辟了社会问题研究新方法
  • 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著作属于这一“集体智慧结晶”的是(   )
    A . 《庶民的胜利》 B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14.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
    A .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 . 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 D . 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 15.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②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③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催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6. (2021高三上·保定期末)  2021年9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救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
    A . 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 B . 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C . 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 D . 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 17. 苏格拉底认为,“好的生活”必然始于对德性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识,从对外在的自然事物的关心转向到对内在的灵魂德性的关心,凭借理性与言辞认识自己的灵魂所本有的德性。这一认识(   )
    A . 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B . 表明美德成为雅典社会主流思潮 C . 有助于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D . 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 18.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个地区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那才是法兰西人或者英吉利人。随着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人们的国家义务意识逐渐压倒宗教义务意识。这说明(   )
    A . 教会压迫十分严重 B . 宗教改革打击了上帝权威 C . 民族主义逐渐形成 D . 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
  • 19.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描绘了赫米娅为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反抗父权制的斗争,并通过现实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由此可知,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
    A . 继承传统思想与艺术风格 B . 探索人与自然的各种奥秘 C . 蕴含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 D . 指向思想启蒙及信仰自由
  • 20. (2022高二下·可克达拉月考) 英国政治理论家洛克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但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由此可知(   )
    A . 卢梭完全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B . 启蒙运动影响着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 C . 卢梭较之洛克更注重人民主权 D . 英法两国在当时是欧洲的思想中心
  • 21. 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这表明(   )
    A . 政治运动推动思想观念变化 B . 工业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C . 启蒙运动利于民族意识觉醒 D . 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进行改造
  • 22.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伟大的立法者,自然是上帝按数学方案设计的,自然遵循的法则便是一种数学法则。哥白尼、牛顿等人都坚信,找到大自然的数学规律是一项神圣的宗教事业。这说明(   )
    A . 基督教影响近代科学的发展 B . 数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C . 天赋人权思想获得世人认同 D . 宗教改革巩固了上帝权威
  • 23. (2022高三下·南京开学考)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依据进化论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这种思想(   )
    A . 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 .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 有力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 D . 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 24. “(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战斗的激情,向往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他们包括(   )

    ①拜伦              ②普希金             ③巴尔扎克          ④托尔斯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5. 这个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不仅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而且也是“迷失的一代”的全盛阶段。“迷失的一代”作家们的作品中的自传色彩也许是文学史上最浓厚的,他们仿佛自虐一般地喜欢暴露和细致地分析自己本性的缺陷。与美国这一时期作品风格一致的是(   )
    A . 《巴黎圣母院》 B . 《人间喜剧》 C . 《等待戈多》 D . 《母亲》
二、非选择题(共4题,计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
  • 27.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家取得了这样的地位呢?首先儒家是传五经的,五经是古文化的核心成分,儒生也是公认的古文化代表和社会教育家,因此比起诸子百家来,儒术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换言之,儒术虽没什么高深之处,却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之中。由此,儒术变成了一种可以号召民众、凝聚社会的意识形态。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为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情底表现,白话文若只是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浙江自古就有义利并重、农商并举的文化传统。这种地域文化哺育了浙江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的经商意识和务实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往的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百工之乡”的产业传统和尊师重教的文化积淀,哺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

    ——摘编自习近平《2003年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并概述孔子在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陈独秀对“新文学”的认识。用一句话指出“新文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价值。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阐述明清时期浙江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浙东学派思想家的影响。
  •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商鞅主要受制于国际环境,而梭伦更多地是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商鞅打破现状,重在变革,使得农民因爵位非耕不得,军人因爵位非战不可;梭伦承认现实,重在调整,使雅典公民既是农业劳动者,又是城邦的保卫者,还是参与城邦政治的主体。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的内部矛盾。商鞅变法使得秦人因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君主称霸的工具,富国强兵为国家统一奠基;梭伦则使得公民成功地参与了政治,成为城邦的主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摘编自贾文言《商鞅与梭伦耕战思想的比较分析》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重视耕战而进行的打破现状的制度变革,梭伦为重视耕战而进行的承认现实的平衡调整。
    2. (2) 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考察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相同点的视角有哪些?排除材料提及,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个视角说明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不同点。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国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反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