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12《 词四首...

更新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里()  酒()    未()

    管()    苍()    貂()

    ()    微霜()    下()

    霹雳()    眉()    ()

    卢()

  • 2. 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 . 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 . 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 . “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 3.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 .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 . 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4. 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 .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 5. 《渔家傲·秋思》的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 6.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 .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 .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 .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 7. 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 . 衡阳雁去 B . 四面边声 C . 长烟落日 D . 孤城紧闭
  • 8. 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9. 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 10. 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填空。
    1. (1) 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
    2. (2)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是。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 1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朝文学家(姓名)。
    2.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3. (3) 《满江红》是先驱(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朝爱国词人(姓名),字,号,与并称“苏辛”。
二、阅读理解
  • 12.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2) 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13.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B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白了鬓发,士兵泪满衣襟”。 C . “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2. (2) 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心;《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 . 《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 . 《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 .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 14. 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 . 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 . “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 (2) 【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 15. 对比阅读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 (1) 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 1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 (1) 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2.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7. 诗句默写
    1.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
    2. (2) 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3.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是:

    4. (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5. (5)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三、综合应用
  • 18.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两个历史人物,联系全词,说说作者的用意。

    ①“亲射虎,看孙郎”:

    ②“何日遣冯唐”:

  • 19. 默写
    1.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2. (2) 这首词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3. (3) 这首词中,辛弃疾以“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 (4) 这首词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20. 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 22. “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