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小说,往往能滋润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再然。我们要从中汲取(hán)     养。《范进中举》与《儒林外史》让我们明白根深(dì)     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孤独之旅》和《平凡的世界》让我们懂得:一个人走头无路时,往往会孕育生机。

    1. (1) 加点字“惘”在语段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mǎng B . wǎng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án)

      根深(dì)

    3. (3) 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 2. 古诗文填空。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4)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5. (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6. (6)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7. (7) 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增其旧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政通人和,百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余强饮三大而别

  • 4. 小明同学将本学期学到的文化常识做了一个摘录,但粗心的他却将个别文化常识摘录错了,请你帮他找出错误的一项。(    )
    A .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 迁:古代贬谪、降职之意。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潮州后给侄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虽是被贬,却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坚守。 C .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晚上十时左右。 D . 古时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相公”“足下”“夫子”“先生”等,《湖心亭看雪》中舟子称张岱就是“相公”。
二、阅读(56分)
  • 5. 名著阅读

    某班同学对梁山好汉在白粉墙壁上题字产生了兴趣,开展了“白粉壁上的故事”的研读活动。请结合《水浒传》相关内容,填写下列任务单。

    《水浒传》——“白粉壁上的故事”研读任务单

    人物

    题字地点

    题字内容

    后续事件

    林冲

    酒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酒店掌柜朱贵送林冲上梁山,并为他仗义执言。

    宋江

    浔阳楼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家中

    卢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被管家李固告发题反诗,被捕后屈打成招。

    武松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经张青夫妇介绍投奔二龙山落草。

    (4)探究

    任选一题

    任务一:金圣叹批武松题字:“只八个字,亦有打虎之力。”请结合相关内容,阐述你对“有打虎之力”的理解。

    任务二:在这四人的题字经历中,陆谦、李固等为个人私欲陷害他人,我们称之为“加害人”。请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作者设置“加害人”的作用。

  • 6. 文学类作品阅读

    查  问

    [俄国]契诃夫

    那天中午。地主沃尔迪烈夫,一个高大壮实、头发剪短、眼睛突出的男子,脱掉大衣,拿绸手绢擦一阵额头,胆怯地走进衙门里。那儿满是用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我想在这儿查问一点事情,不知该找谁接洽?”他对看门人说。那人正从办公室深处走出来,手里托着盆子,上面放着玻璃杯。“我要在这儿打听一点事情,并且要一份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那您就往那边走,老爷!喏,找窗子旁边坐着的那一位!”看门人用托盘指着尽头的窗子。

    沃尔迪烈夫嗽了嗽喉咙,往窗子那边走去。那边是一张绿色桌子,桌面土满是斑点,倒好像那桌子害了斑疹伤寒似的。桌子的边上放着两叠厚厚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案卷。一本还算整洁的翻开的簿子放在醒目的桌子中央。一个青年靠桌子坐着,头上竖起四撮头发,鼻子很长而且生着粉刺,身上穿着褪色的制服。他把大鼻子戳到纸上,正在写字。他右边鼻孔旁边有一只苍蝇在散步,他就不时努出下嘴唇,往鼻子底下吹气,这就给他的脸添上极其操心的神情。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在您这儿,”沃尔迪烈夫小心地对他说,“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姓沃尔迪烈夫。……顺便我要一份 三月二日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文官把钢笔探进墨水瓶里蘸墨水,然后看一看:笔尖上蘸的墨水是不是太多了?他相信墨水不致滴下来,于是沙沙响地写起来。他的嘴唇努出去,然而用不着再吹气:苍蝇飞到他耳朵上去了。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查问一下?”过一分钟,沃尔迪烈夫又问道。“我姓沃尔迪烈夫,是地主……”

    “伊凡·阿历克塞伊奇!”文官对空中喊了一声,仿佛没看见沃尔迪烈夫似的。“等商人亚里科夫来了,你就对他说,要他在给警察局的呈文副本上签个字!我已经跟他说过一千回了!”

      “我想查问我同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的诉讼,”沃尔迪烈夫喃喃地说,“这个案子是大家都知道的。我恳切地请求您为我费一费神。”

    文官仍然没看见沃尔迪烈夫,正捉住他嘴唇上一只苍蝇,仔细观察它,然后把它扔了。地主嗽一嗽喉咙,拿出方格手绢大声擤鼻子。然而这也无济于事。文官仍然不理他。他们沉默了两分钟光景。沃尔迪烈夫从表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放在文官面前那本翻开的簿子上。文官皱起额头,带着操心的脸色把簿子拉过去,合上了。

    “我要查问一点小事,……我只想弄清楚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是根据什么理由……。我可不可以打搅您一下?”

    可是文官只顾想心思,站起来,搔着胳膊肘,不知什么缘故走到一个橱柜那儿去了。过了一分钟,他回到他的桌子这边来,又摆弄簿子:这回簿子上又放了一张一卢布钞票。

    “我只打搅您一分钟。……我只要查问一点小事。……”

    文官却没有听见。他动手抄写一个什么文件。

    沃尔迪烈夫皱起眉毛,灰心地打量所有那些笔底下沙沙响的人。

    “他们写个没完!”他暗想,叹气。“他们写个没完,叫他们都见鬼去吧!”

    他离开桌子,在房子中央站住.绝望地垂下双手。看门人文端着玻璃杯穿过房间,大概留意到沃尔迪烈夫脸上的狼狈神情了,因为他走到沃尔迪烈夫面前,轻声问道:“哦,怎么样?问过了吗?”

    “问过了,可是人家不愿意理我。”

    “那您就给他三卢布好了,……”看门人小声说。

    “我已经给过两卢布了。”

    “那您就再给一卢布。”

    沃尔迪烈夫回到桌子那边,在翻开的簿子上又放了一张绿色钞票。

    文官又把簿子拉到跟前来,动手翻阅,随后,忽然间,仿佛出于无意似的,抬起眼睛瞧着沃尔迪烈夫。他的鼻子开始发亮,转红,由于微笑而起皱纹了。

    “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他问。

    “我想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是沃尔迪烈夫。”

    “很高兴,先生!是古古林一案吧?很好,先生。那么认真说来,您要查问的究竟是什么呢?”

    沃尔迪烈夫就向他陈述他的要求。

    文官活跃起来,仿佛一股旋风把他卷进去了似的。他查档案,吩咐人抄写副本,给申请人端椅子,所有这些事一刹那间全办完了。他甚至谈了谈天气,问了问收成。等到沃尔迪烈夫起身走出去,他就送他下楼,殷勤而恭敬地陪着笑脸,做出他随时愿意在申请人面前跪下去磕头的样子。不知什么缘故,沃尔迪烈夫倒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从某种内心的冲动,从衣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来,递给文官。那一个不住鞠躬,陪着笑脸,把钞票接过去,而且用的是一种近乎魔术师的手法:钞票只在空中一闪,就无影无踪了。

    “哎,这些人啊,……”地主暗自想着,走到外面街道上,站住,用手绢擦额头。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1. (1) 【情节•想象】小说结尾,地主沃尔迪列夫的一声叹息——“哎,这些人啊,……”,意味深长。请根据小说情节,合理想象,补写出所省略的内容。(不少20字)

      哎,这些人啊,

    2. (2) 【人物•典型】小说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有名字,唯独主人公“文官”没有名字,这是为什么?
    3. (3) 【手法•讽刺】讽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用更具艺术魅力。请结合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赏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贴士:

      作家常用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赏析:

      A漫画法: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

      B对比法:借助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以显示其愚蠢可笑;

      C托物法: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

    4. (4) 【风格•冷冽】当代作家张佳玮说契诃夫的小说“以幽默冷冽著称”,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契诃夫小说的“冷冽”?请以这篇小说为例,从内容、主题或手法角度做简要分析。(请任选两个角度分析)
  • 7.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读书如远行

    杨泽文

    ①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探险,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飞翔,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美容,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呼吸……这些关于阅读的诸多“有人说”,从某种角度上很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于心灵的裨益与不可或缺。

    ②而就我的感觉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运动,它有益于保持心灵的健康。

    ③对于具备正常饮食条件而又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增强体魄或者说强健身体的最好方式就是运动。尽管运动的具体形式有多种,但不借助器械的最常见运动不外乎散步、慢跑、小跑和快跑。这四种惯常的身体运动,如果择之坚持的话,增加体能和提高体质应该没什么问题。也正因如此,体育运动始终被社会所关注,同时也被许多人所重视。毕竟一个强健而又精力充沛的身体,是人人所向往的。而阅读,作为一种心灵的运动,它与身体的锻炼有其许多相似之处。

    ④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一旦面对文字的沧海,他自然会在慢读、快读、速读(浏览)之间做出一种相应的选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面对书报时,潜意识中的阅读愿望与目的会左右着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一般来说,阅读大致可以分为消遣休闲型、猎奇觅艳型、了解信息型、增长学识型、涵养精神型五种。前两种的阅读者,一般文化程度并不高,阅读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和寻求刺激。而选择后三种的阅读者,一般是文化程度较高者。他们的阅读目的自然是很明确的。比如“了解信息型”的阅读,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大多以报纸或时尚类杂志为阅读对象(为获得某种信息而进行的专门查阅除外),因此在其阅读速度上属于速读(浏览)范畴,形象点说就是走马观花。而“增长学识型”的阅读,就是具有较强的阅读目的,一般都有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择书标准,从而达到博而不杂,精而求深,读而有思,思而致用。不过由于学识增长的需要,或者说为了在有生之年能阅读更多增长学识的书籍,故而在阅读速度上大多采用快读方式,把掌握知识点始终放在首位。至于“涵养精神型”的阅读,就是具有鲜明的阅读指向,不但通晓经典的书目,而且能从中选取精粹的、有品位而又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来阅读,让自己完全沉入其中,细品慢嚼,不追求阅读书本的数量,只注重真正读透书本,让心灵得到洗礼与净化,让心胸得到开敞与澄明。这样的阅读当然是慢读,一年也读不了十几本或几十本,好在可以慢读的经典书籍也并非很多,再说熟读一本书可以“以一当十”,正所谓“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⑤有阅读者说,读书如远行,延长了生命的经纬:读书如开荒,扩展了心灵的疆域;读书如园艺,丰富了生活的色彩;读书如串门,积累了人生的经验。而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远行”还是“开荒”,无论是“园艺”还是“串门”,都属于一种“运动”,而且是充满诗意的魅力运动。

    ⑥对于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而言,一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选择阅读,而一生最大的满足也。阅读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了持续的运动,是而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1. (1) 文章开头段关于阅读的诸多“有人说”,在文中有何作用?
    2. (2) 请简要概括“涵养精神型”的阅读采用“慢读”方式的原因。
    3. (3)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4. (4) 请结合自己阅读过的一本书,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读书如远行”的理解。
  • 8. 文言文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 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 , 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②书蠹诗魔:迷恋书籍和诗歌。③甲申:明朝在这一年灭亡。④视息人世:苟活于人世。⑤溘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1. (1)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破 床 碎 几 折 鼎 病 琴 与 残 书 数 帙 缺 砚 一 方 而 已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3. (3)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联系同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分析。
    4. (4)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B . “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本人的兴奋心情。 C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D . 《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国的哀伤之情。
  • 9. 古诗词阅读

    朝中措•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北宋喜祐元年(公元156年),好友刘敞赴扬州任官,欧阳修便作此词送给他。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48)知扬州,词中所写平山堂是其任职扬州时所建。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 B . 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看似寻常,实则凄婉哀伤。 C .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表达了欧阳修对朋友刘敞才华的赞誉之情。 D . 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垂柳;下片勉人劝己,抒写人生感慨。
    2. (2) 请结合诗歌所写的景物和诗人形象,说说诗人的生活态度。
三、写作(68分)
  • 10. 任务型写作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家长陪娃写作业的各种段子频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句句吐槽戳中了家长们的痛处,激起了共鸣。有人把陪娃写作业列入影响健康的“高危职业”,有人陪娃陪出了“新高度”“顺便”拿下了教师资格证……面对这些,有人说家长就当“甩手掌柜”吧,也有人提出不支持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充当老师的角色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和上述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 11. 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