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中。)
  • 1. (2020八上·绥中期末)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 . 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 . 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 .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2.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 日本 B . 英国 C . 俄国 D . 法国
  • 3.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示意图。此图不能说明(  )

    A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 . 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 . 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 . 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 4. (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 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 .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D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5. (2017·扬州模拟)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6. (2022八上·龙岩期末)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
    A . 兴中会 B . 光复会 C . 华兴会 D . 同盟会
  • 7. (2022八上·龙岩期末) 《马关条约》内容中,体现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变化的是(   )
    A . 割地 B . 赔款 C . 开放商埠 D . 开设工厂
  • 8. (2021八上·福建期中)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 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 9. (2019八下·武邑月考)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校是(    )
    A . 京师同文馆 B . 福州船政学堂 C . 北洋西学堂 D . 京师大学堂
  • 10. (2019八下·武邑月考)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变法图强 C . 扶清灭洋 D . 民主科学
  • 11.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两大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C . 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D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12. 义和团运动中曾经提出过众多的口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 反清复明 B . 扶清灭洋 C . 反清灭洋 D . 振兴中华
  • 13.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光复会 C . 中国同盟会 D . 中国国民党
  • 14.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人文主义 B . 三民主义 C . 马克思主义 D . 平均主义
  • 15. (2019八上·奈曼旗期末)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秋收起义
  • 16. (2018八上·长沙期末) 小明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和“三大战役”有关的历史资料,下列战役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中的是()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7.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上海的住房太紧张 B . 国民党失去民心,统治必然被推翻 C . 解放军喜欢睡马路 D . 上海解放使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 18. 江苏省南通市的纺织业非常出名,右图是著名的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者带动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

    A . 严复 B . 魏源 C . 詹天佑 D . 张謇
  • 19.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20.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这一机构是(   )
    A . 三联书店 B . 商务印书馆 C . 同文出版社 D . 外文出版社
  • 21.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请回答“这一次我们去”取得的成果是(   )
    A . 《双十协定》 B . 《论解放区战场》 C . 《论统一战线》 D . 《论联合政府》
  • 22. 有历史学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应该是(   )
    A . 1921年上海 B . 1935年遵义 C . 1945年延安 D . 1949年西柏坡
  • 23.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 .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 . 表明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 24. 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5. 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C .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 26.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右下图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材料三: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四: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请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空格中,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在经济与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而迈开近代化的步伐?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四,请分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采纳、学习)日本”的原因。戊戌变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5. (5)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1861-1915年期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 2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 (1)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2. (2)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指哪次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哪次战役?
    3.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4. (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 (5) 请指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