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6)基层治理...

更新时间:2023-02-03 浏览次数:2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世界银行于2011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多币种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   )
    A .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    B . 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C . 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D . 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
  • 2. (2019·武汉模拟)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 .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 3. 明代社会保障制度分为荒政制度、济贫制度、养老制度和抚恤制度,具有以养为主,兼以教化的特点。政府还设置常设机构对鰥寡孤独和民间丧葬进行救助。这些做法(   )
    A . 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的严峻 B .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 . 背离了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 D . 杜绝了荒年民不聊生的现象
  • 4. 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   )
    A . 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B . 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 C . 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D . 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
  • 5. 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A .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B . 促进基层社会自治 C .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大权 D . 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
  • 6. 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在思考法国财政困境时惊叹: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众。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 B . 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 C . 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 D . 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
  • 7.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些规定(   )
    A . 旨在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B . 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C . 旨在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D . 反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 8. 据1990年统计,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方面的亏空高达约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12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 . 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 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 D . 缩小“社会福利”规模
  • 9.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这反映了美国(   )
    A .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 . 行政机构已独掌经济决策权 C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 . 阶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10. 查士丁尼《法学汇编》中记载:“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派,并依年龄和地位轮换,务使重担不经常压在同一批人身上而造成自治市人力和资源之枯竭。”这主要反映了罗马帝国(   )
    A . 实行抽签制管理政务 B . 自治市管理有法可依 C . 放松对自治市的控制 D . 地方自治有名无实
  • 11. (2021·北京模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   )
    A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 培育基层社会组织 C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整合乡村政治资源
  • 12. 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    B . 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控制下行使职权 C . 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    D . 秦汉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 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
  • 14. 户籍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有关我国户籍制度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承袭了秦的户籍制度,与此同时又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汉政府表彰累世同居,法律禁止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孙分门立户,魏晋时期,政府颁布了“户律”,实行编户齐民,将户籍管理法律化。宋朝实行都保制,王安石变法时期又实行保甲制度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宋朝有最为典型的特权户籍"官户”,它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法等特权。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叫“匠户”。明代以户帖制与黄册制登记户口,将户口、土地和赋税三者合一。在管理上,明朝实行里甲制,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动,邻里之间,相互监视,相互举报,处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清朝康熙之后,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随着保甲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建立,乾隆三十七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淡化了户籍的赋税功能,而强化了政治控制功能。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强化再到改革的演变的历程。户籍制度内涵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异化。“为土地改户籍”、城市户籍含金量不减反增等现象成为制约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人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先后进行5次改革,改革力度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改革是采取先改内容再改形式,通过降低入户门槛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二元户籍制度向一元户籍制度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域内人口城镇化进程。成都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户籍本原功能,是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典范。

    ——徐茂《人口城镇化视野下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