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36.0分)
  • 1. 他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他”指的是(    )
    A . 林则徐 B . 李鸿章 C . 张之洞 D . 关天培
  • 2.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沙俄

    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④
  • 3.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材料中的“万园之园”指的是(    )
    A . 颐和园 B . 圆明园 C . 寄畅园 D . 拙政园
  • 4.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在(    )
    A . 平壤战役 B . 黄海海战 C . 辽东半岛战役 D . 威海卫战役
  • 5. (2022八上·阳谷开学考) 有记者记述了1900年天津火车站这样的一幕:“每一次射击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他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写的是(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台湾人民反制台斗争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6.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上的内容。据此判断,“他”是(    )

    1894年11月;他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8月,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他提出三民主义

    A . 孙中山 B . 康有为 C . 黄兴 D . 陈独秀
  • 7. 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该诗句的创作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 . 批判君主专制 B .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 提倡新文学 D . 反对旧道德
  • 8. (2022八上·兴宁期中) 这场起义打响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它成功地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这场起义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萍浏醴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 9. (2018八上·昌平期末)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璃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A . 救亡图存 B . 走向共和 C . 军阀割据 D . 军队建设
  • 10. “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①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19·深圳模拟) 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坐落着一处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大钊的主要贡献是(   )
    A . 创办《新青年》杂志 B . 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C . 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 D .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12.   1927年,蒋介石建立的“国民政府”定都在(    )
    A . 南京 B . 武汉 C . 北京 D . 重庆
  • 13. 小梁老师准备撰写一篇的历史小论文,她论文的关键词为:“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据此判断她论文的题目应该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百团大战
  • 14. 《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
    A . 四渡赤水河 B . 召开遵义会议 C . 飞夺泸定桥 D . 甘肃会宁会师
  • 15.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学生们高呼(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16.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历史,其中第五册为《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其中“大灾难”与“大牵手”分别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和国共第一次合作 B . 卢沟桥事变和国共第一次合作 C . 九一八事变和国共第二次合作 D . 卢沟桥事变和国共第二次合作
  • 17. “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这一天是血的事实,300000的中国人在机枪的扫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以上文字是希望大家铭记(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俄国割占中国大片北方领土 C .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 D . 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
  • 18. 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是(    )
    A . 延安 B . 重庆 C . 武汉 D . 瑞金
  • 19. 民族发展之路是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
    A . 一二•九运动爆发 B .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20.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陕北解放区 B . 中原解放区 C . 山东解放区 D . 东北解放区
  • 21.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土地改革的纲领。这个“纲领”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2.   1948年11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重大战役,采用分割包围等战略战术,基本解放了包括张家口、天津、北平等城市在内的华北全境。这场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3. 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

    A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B . 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C . 南昌起义的爆发 D .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 24.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①张謇兴办实业——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②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④三民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⑤剪发辫、易服饰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

    A . ①②⑤ B . ①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 25.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段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分别写出三个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2. (2) 材料二出自什么纲领文件?这是哪一次农民起义颁布的文件?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3. (3) 材料三中图4、图5两幅图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4、图5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什么?这一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4. (4) 材料三中图6是哪一运动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一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 26.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救亡图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

    1. (1) 图一人物领导的革命活动中哪一次革命活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此次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政府是什么?
    2. (2) 图二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杂志名称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 (3) 图三人物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在哪场战争中所向披靡而声名远扬?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 2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逢”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哪一党派的诞生?这一党派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共产党主导的战场中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哪一次战役?
    4. (4) 材料四中“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解放战争中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5. (5) 从以上探究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