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承德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 . 私有制的产生 C . 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 . 国家开始形成
  • 2.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 .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B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C .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 4. 1831 年至 1866 年,英国爆发了四次霍乱,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己经成为当时英国的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
    A . 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 . 表明工业革命不利于人类健康 C . 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 . 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 5. 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常用于描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一带被视为当时的鱼米之乡的情景;到明代万历年间,已有“(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的说法,明末甚至出现“吴以楚食为天”的说法。这一变化缘于(   )
    A . 湖广地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B .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 C . 西方殖民势力对江浙的侵扰 D . 区域性产业分工的深入发展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A . 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②③
  • 7. 如图为1980年和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这一时期(   )

    A .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 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D . 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
  • 8. 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下列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 . 城市推动封建王权的加强 B . 城市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 C . 城市推动议会和宪政探索 D . 城市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 9. 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 .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B . 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C . 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 .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 10. 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 . 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 . 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 . 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 . 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 11. 下表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   )

    朝代

    机构

    中朝

    内史省

    中书省

    二府

    中书省

    外朝

    尚书省

    门下省

    参知政事

    枢密院

    门下省

    尚书省

    三司

    宣政院

    A . 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B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 C . 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 D .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 12. 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②处的历史事件是(   )

    A .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 . 宋太祖设中书门下 C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 .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 13. 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化。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他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   )
    A . 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B . 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 C . 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 .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14.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
    A . 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 . 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 . 良好的道德风尚 D . 发达的城邦教育
  • 15.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

    ①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②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③美国联邦宪法1788年生效,规定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

    ④美国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A . B . C . D .
  • 16.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井获得内阁的支持。”从此段言论可以看出(   )
    A . 两国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B . 两国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C . 两国政体的实质不同 D . 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17.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随后参议院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材料中法律变化的目的,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 . 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 . 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 . 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 . 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 18. (2019高二下·平坝期中)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

    1938年11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45年10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 .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 19. (2022高二上·通榆月考)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    )
    A . 对普通民众有利 B . 推动社会转型 C . 得到统治者支持 D . 能够富国强兵
  • 20. 据记载,《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 .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 . 《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 .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 . 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 21. 材料一: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 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阶段 状况 关键词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 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