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 . B . C . D .
  •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C B . Al C . O D . Fe
  • 3.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地下水的是
    A . 建立和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B . 城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C . 大力开采地下水,缓解淡水危机 D .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 4. 黄铜矿石酷似黄金,也称“愚人金”,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已知二硫化亚铁铜中铜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2 B . -3 C . -1 D . +4
  • 5.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由物质M与氯气反应制得,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则物质M可能是
    A . Na B . NaOH C . Na2CO3 D . NaHCO3
  • 6. 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化学式为C15H28N4O4 , 下列对帕拉米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帕拉米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 帕拉米韦的组成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C . 帕拉米韦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5:28 D . 帕拉米韦由51个原子构成
  • 7. 在反应A+3B═2C+3D中,2.3gA与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2.7gD,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 24 B . 32 C . 48 D . 96
  • 8.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W

    O2

    H2O

    CO2

    反应前质量/g

    8

    2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8

    10

    x

    A . x的值为5 B . 该反应中H2O是反应物 C . 以上物质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 . 物质W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9.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元素观: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 . 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 . 变化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D . 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56g氧化镁
  • 10. 下列反应中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不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 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 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D . 一定质量的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b>选择填充题</b>
  •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白磷用于制烟幕弹

    C.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D.石墨

  • 12. 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了45.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铁是最常见的磁体材料,如图是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26

    B.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铁原子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D.y的值是

  •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差别

    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C

    收集氮气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鉴别水和氨水

    A.A

    B.B

    C.C

三、<b>填空题</b>
  • 14. “天宫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 “太空教师”王亚平将少量蓝色色素注入水球,水球很快全变为蓝色,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种类(选填“改变”或“不变”)。
    2. (2)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很多气泡,这是因为泡腾片中的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NaHCO3)在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6H8O7+3NaHCO3═C6H5O7Na3+3H2O+3X↑,其中X的化学式是;碳酸氢钠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
    3. (3) 空间站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相似,含有78%的氮气、21%的(填化学式)和0.7%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4. (4) 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超滤膜可以过滤大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 . 椰壳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提升口感 C . 抗菌颗粒可以杀灭细菌 D . 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 15. 传统的硅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单晶硅,而碳基芯片被认为是替代硅基芯片的最佳材料,碳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结构如图)。

    1. (1) 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角度分析,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
    2. (2) 与金刚石、石墨相似,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选填“单质”或“化合物”),推测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3. (3) 根据图中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结构可知,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碳纳米管,这一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 (4) 石墨烯可以通过甲烷(CH4)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制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B . 该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D . 上述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6:1
四、<b>综合题</b>
  • 16. 木炭和活性炭是生活中和实验室常见的物质,以下是化学教材中有关木炭和活性炭的几个实验。

    1. (1) 实验Ⅰ中,若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导致的后果是
    2. (2) 实验Ⅱ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用该实验装置对赣江水进行净化,欲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中加入
    3. (3) 实验Ⅲ中金属网罩的作用是;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上述装置中只能选择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 (3)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锥形瓶量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F所示,则图中曲线甲对应的是(选填“块状”或“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由图像F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选填“加快”或“减慢”),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8. 2022年8月1日,国产C919大飞机完成取证试飞,该飞机的制造中9%的用料为钛合金。如图是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Ti)的流程图:

    1. (1) 金红石和焦炭要先经粉碎处理,目的是;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应②在氩气环境中进行,氩气能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
    3. (3) 反应③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 (4)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19. 化学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 以下是同学们针对此次实验撰写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将锥形瓶稍微倾斜,使试管内的液体流出,与固体接触并发生反应

      装置及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前

      m1

      m3

      实验后

      m2

      m4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且蓝色溶液变为色;m1(选填“>”、“<”或“=”)m2

      锥形瓶内产生;m3(选填“>”“<”或“=”)m4

      实验结论

      实验(填序号)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2) [交流讨论]

      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有同学提出将实验Ⅱ的装置改为如图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假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并测得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及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分别为m5和m6 , 且m6的值比m5略小,则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五、<b>计算题</b>
  • 20.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学习小组同学将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实验过程中测得某些物质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0~t1时间段内各物质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2. (2) 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m+n的值为
    3. (3) 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 (4) 充分反应后,将剩余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为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