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大联...

更新时间:2022-12-27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越大 B .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C . 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是物体的路程比时间 D . 时,可以看作是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 2. 质量为m的某同学从h高的平台由静止竖直落到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地面上,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如图所示,时刻传感器示数最大为时刻该同学的速度为零,传感器的示数为。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刚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B . 该同学在时刻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 C . 时间内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为 D . 时间内,该同学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 3. 质量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2s内力F的功率为零 B . 2s后瞬间力F的功率是2s前瞬间功率的 C . 0~6s内力F的最大功率为40W D . 0~6s内力F的最小功率为24W
  • 4.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弹簧左端与墙壁相连,右端与质量为m的滑块P相连,质量为3m的滑块Q与滑块P并排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且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向左的推力F改为对滑块Q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且保持力F大小不变,则力F改变方向后的瞬间,滑块Q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B . C . D .
  • 5.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长沙某景区挂出32个灯笼(相邻两个灯笼问由轻绳连接),依次贴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从高到低依次标为1、2、3、…、32.在无风状态下,32个灯笼处于静止状态,简化图如图所示,与灯笼“斗”右侧相连的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每一个灯笼的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悬挂灯笼的轻绳最大承受力 , 最左端连接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最大为53° B . 最大时最右端轻绳的拉力为 C . 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D . 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 6.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 , 水平底面的四个顶点处均固定着电荷量为+Q的小球,顶点P处有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在库仑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B、C、D处的带电小球拿走,只在底面ABCD的中心O点(未标出)固定一个电荷量为的小球,P处的小球仍能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则Q和分别为(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7. 热膨胀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材料的热膨胀现象的研究一直是科技领域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如图所示为利用单电容热膨胀测量仪测量材料竖直方向尺度随温度变化的简化示意图,电容器上极板固定,下极板可随材料尺度的变化上下移动,两极板间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保持不变,其中当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电流从右接线柱流入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现在测量某圆柱形材料的热膨胀,将待测材料平放在加热器上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当被测材料保持两个不同温度不变时,极板的带电量一定相等 B . 若被测材料仅存在水平方向膨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C . 当被测材料的高度增加时电阻R右侧的电势高于左侧的电势 D . 当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时,则被测材料出现了反常膨胀(温度升高,高度变小)
  • 8. 中国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空间站不仅与地面进行信息传输,还可以与我国的卫星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共享,为了研究空间站与同步卫星的信息交互,可将整个情境简化如图所示,其中A表示空间站,它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 B为一颗同步卫星,图示时刻A、B与地心连线的夹角。已知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 地球半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间站和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 . 空间站的速度变化率约为同步卫星速度变化率的36倍 C . 若要实现空间站与同步卫星间的全时段通讯至少需要两颗同步卫星 D . 此时同步卫星与空间站的通讯时间约为最短通讯时间的1.1倍
  • 9. 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4Q的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x轴上的两点,其中一个点电荷固定在处,两点电荷间x轴上各点电势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其中处的电势最低,x轴上M点的坐标为。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P在M点由静止释放,忽略试探电荷受到的除库仑力以外的其他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点电荷可能为异种电荷 B . 电荷量大小为4Q的点电荷的位置坐标为 C . 图像在M处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D . 试探电荷P向x轴正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10. 如图甲所示为某机场的行李自动运输系统,可以将其简化为如图乙所示,运输系统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运转,传送带由长度的水平传送带AB和长度、倾角为37°的倾斜传送带CD组成,两个传送带之间由很短的一段圆弧连接。两个传送带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分别为4m/s和6m/s,每隔1s将一个货箱从A点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所有货箱的质量均为且可视为质点,货箱与水平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与倾斜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货箱从A点到D点的时间均为39s B . 水平传送带上相邻货箱间的最大距离为最小距离的4倍 C . 倾斜传送带上相邻货箱间的最大距离为6m D . 传送带连续稳定工作24小时,传送带因运送货箱而多消耗220.8度电
三、实验题
  • 11. “探究电容器充放电”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0刻度在表盘的中央,且当电流从左接线往流入时指针向左偏转;电流从右接线柱流人时指针向右偏转。

    1. (1) 将开关S扳到a,让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结束后,若将电容器上极板向下移动少许,则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向(填“左”或“右”)偏转。
    2. (2) 若将灵敏电流计G换成电流传感器,先将开关接a,再扳到b、利用传感器记录电容器放电过程,得到该电容器放电过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10V,则电容器放电过程中通过电流传感器的电荷量为C,电容器的电容C=F。(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2.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已知带有遮光条的滑块的质量为M,将两光电门安装在轨道上的A、B两点,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为cm。

    ⑵按图甲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统过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的细线保持竖直。

    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在(填“挂”或“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轻推滑块后,记录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 若则表明长木板的倾角已经调好。

    ⑷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滑块,读出力传感器的示数F,记录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 同时记录遮光条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 ,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推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用题中字母表示)。

    ⑸改变砝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4),求得滑块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图像直线部分的斜率(用题中字母表示)。

    A. B.

    C. D.

四、解答题
  • 13.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发现了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滑行的距离L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 , 求:

    1. (1) 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该滑块滑行距离L的最小值和对应的斜面倾角
  • 14. 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圆弧轨道BCD位于竖直平面内,C,D分别为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 整个空间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的小球从某点A以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刚好在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抛出点A与B点的竖直高度

    1. (1) 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和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 (2) 若小球从B点进入圆弧轨道时将匀强电场的方向瞬间逆时针旋转90°,且小球刚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D点,求圆弧轨道的半径R。
  • 15. 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平台左侧的竖直挡板上,弹簧自然伸长时右端刚好与平台的右边缘平齐,滑块A在外力作用下在平台上缓慢向左压缩弹簧,将弹簧压缩了L,撤去外力后滑块A向右滑动,并滑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平台等高的木板B,当滑块A、木板B相对静止后木板B与右侧足够远的竖直挡板C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最终滑块A没有从木板B上滑落,已知滑块A可视为质点,滑块A与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2m、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劲度系数 , 滑块A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 滑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滑块A离开平台右端时的速度大小;
    2. (2) 木板B的最小长度;
    3. (3) 木板B与挡板C碰撞后,木板B通过的路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