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读图,下列关于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楚燕韩赵魏 B . 韩赵魏楚燕齐 C . 韩赵燕楚魏齐 D . 楚韩赵魏齐燕
  • 2. 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刘邦在总结取胜的原因时说:“吾能用之(张良、萧何和韩信等),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结合材料,刘邦认为取胜主要原因是(    )
    A . 积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B . 抓住时机,攻入咸阳 C . 注重团结和使用人才 D . 强调军纪和武力
  • 3. 汉文帝时,采纳了大臣贾谊的建议“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这说明汉初,国家重视(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巩固北方边防建设 C . 忠君守礼思想和儒学教育 D .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 4. 汉武帝在位时期,坚持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政策。这三项政策共同影响是(    )
    A . 开创“文景之治”局面 B . 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C . 确立了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D . 确立了郡县制为地方基本行政单位
  • 5. 汉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察孝廉的标准有:一是德行高妙:二是熟知经书:三是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这段材料说明汉代国家用人的原则是(    )
    A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 . 文武兼备,以武为先 C . 才干与出身并重 D . 社会实践与文化学识并重
  • 6.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如图),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光武中兴”时期民间生活风貌是(    )

    A . 儒学盛行,太学规模增大 B . 习武之风盛行,豪族力量强大 C . 经济恢复和发展,农民能安家乐业 D . 政治和思想上大一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
  • 7. 《史记》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没有)城郭常处耕田之业;毋(没有)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拉弓)射鸟鼠;少长(稍有长大),则射狐兔,用为食。”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关于匈奴的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
    A . 匈奴人过着游牧生活 B . 相对于汉族,匈奴文化落后 C . 匈奴人擅长骑射 D . 相对于汉族,匈奴重视农业
  • 8. 我们今天常说的“五体投地”“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词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 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B . 秦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 C . 道教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信奉 D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繁荣
  • 9. 相传,舜说“诗言志(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蒿里行》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曹操什么思想(    )
    A . 急于挟天子号令天下 B . 对老百姓处境同情悲悯 C . 急于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D . 对人才急切渴求又多疑防范
  • 10.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段故事对应成语是(    )
    A . 鞠躬尽瘁 B . 妄自菲薄 C . 察纳雅言 D . 三顾茅庐
  • 11. 下列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政策的是(    )

    ①西周    ②秦    ③汉    ④西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晋书》记“(石崇)与贵戚王恺、羊绣之徒,以奢靡相尚”;“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时人语曰‘王与马(司马)共天下’”。这两段史料反映出西晋、东晋在政治上共同特征是(    )
    A . 在地方废除了郡县制,推行分封制 B . 中央政权长期由内迁少数民族掌握 C . 豪族地主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深刻影响 D . 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长治久安
  • 13.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如图)。东晋定都建康,此后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也在建康定都。建康是今天(    )

    A . 洛阳 B . 成都 C . 杭州 D . 南京
  • 14. 五世纪前后,鲜卑族普遍改用汉姓(如表),这种现象反映(    )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乙游

    叔孙

    勿忸于

    丘穆陵

    尉迟

    A .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B . 北方出现民族交融 C .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明交往 D . 东晋在淝水之战获胜稳定了社会秩序
  • 15.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人们称赞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面哪一作品体现了这一特点(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5.0分)
  • 16. 秦朝创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其下设中央政权机构。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17. 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政策。经过几代皇帝六七十年的坚持和努力,西汉国力增强,社会稳定,历史上称为
  • 18. 公元前209年(秦末),爆发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184年,在张角组织和领导下,发动了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
  • 19. 被后世尊称“医圣”,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是东汉名医,他发明“麻沸散”辅助手术治疗,还主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20.  200年,发生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发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 21.  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即位后,将都城迁到洛阳,立志推行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 22. 贾思勰撰写的《》,突显了中国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运用“极限”思维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2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炎帝(五六千年前)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人们交换物品。相传黄帝教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黄帝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摘编自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世人对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

    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摘编自2013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

    1. (1)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在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分别取得的科技发明成就。
    2. (2) 结合《丝绸之路示意图》,指出汉代人认为西域的地理范围。这条道路最早由谁开辟?说一说这条道路的路线图。
    3. (3)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想一想,中国今天建设“一带一路”对欧洲、亚洲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出一点即可)
  • 24. 中国古代经济空间布局上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完成下列问题,你对古代经讲重心变化会有更多认识。

    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如图),历史上将山东、山西等地称作中原。

    ——摘编自教材

    材料二:(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周)武王治镐(镐京),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昭(秦昭公)治咸阳,因以汉都(汉朝进一步发展后作为都城),四方(人员和财物)辐辏并至为会。……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如图)

    材料四:(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材料五:江南为国盛矣。……至元嘉末(南朝宋),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木材)之利,充牣(满)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结合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以这两座都城为中心,构成了秦汉时期最发达的地区。
    2. (2)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关中在秦汉时期成为天下最富庶地区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人口迁入的地区大致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概括西晋末年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4. (4) 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