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练习:...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5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博罗期中) 对以下案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处以罚款——王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 . 朱某不按合同履行职责造成对方无法按时完工,被处赔偿损失——朱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 . 安徽舒某因在微信群中“抢”救灾捐款900元后退群且拒不退还,在群主报警后被公安机关拘留8天——舒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D . 张某非法持续开采花岗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张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 2. (2022八上·南山期中) 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 . 行政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刑事违法行为 D . 犯罪行为
  • 3. (2022八上·洞头期中) 2021年12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吴某,将“盖北镇兴海村配送的物资检测出新冠阳性”这一不实信息在网上散布,造成不良影响,当地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吴某作出了处罚决定。吴某的行为应当承担(   )
    A . 民事责任 B . 行政责任 C . 刑事责任 D . 道德责任
  • 4. (2022八上·蚌山期中) 张某与李某在一个单位上班,李某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年度“优秀工作者”称号。张某很不服气,捏造了很多“罪名”,四处散播,严重损害李某的名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李某忍无可忍,向法院提起诉讼……你觉得张某的行为,应该(   )
    A . 是严重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B .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C . 是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D . 是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 5. (2022八上·岳池期中) 下列行为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谎报险情让“110出警”   

    ②拾得他人遗失物拒不归还

    ③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   

    ④对欠工人工资的“包工头”绑架,不给钱不放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2022八上·岳池期中)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孟子》。从现代社会来说,“有所为”的底线是( )
    A . 不影响身心健康 B . 不损失金钱 C . 不伤害朋友间的友谊 D . 不违法
  • 7. (2022八上·柳州期中) 小李在家闲着无所事事,听说拨打“110、119”紧急电话不要钱,便用公共电话打“119”电话,谎称险情。他的行为是(    )
    A . 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B .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C . 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 . 一种过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 8. (2022八上·柳州期中) 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2八上·惠阳期中) 我们要了解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法律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返京夫妻高某、路某为逃避隔离,网购假出入证,被治安拘留。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杭州男子赵某某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被判处有期选型8年。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赵某持刀抢劫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卢某散布谣言,损坏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0. (2022八上·惠阳期中) 张某、董某以营利为目的,建立微信群提供场所聚众赌博,并根据彩票网络的开奖结果自行设定赌博规则,赌资累计四十余万元,情节严重,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二年并判处罚金。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 . 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 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我们尽量不做 C .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 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 11. (2022八上·福田期中)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有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的 12 至 14 周岁未成年人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说明(   )

    A . 违法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B . 法律责任的承担会因人而异 C . 刑法是专门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D . 即使我们年龄小也要学法、守法、用法
  • 12. (2022八上·北辰期中)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人们应当遵守的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   )
    A . 规章制度 B . 社会公德 C . 国家法律 D . 国家政策
  • 13. (2022八上·柳城期中) 王大妈捡到张某丢失的手机要求张某支付2000元现金才肯归还手机。张某拒绝支付,并将王大妈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王大妈限期归还手机。王大妈的违法行为和张某的维权方式依次是(    )
    A . 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诉讼 B .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诉讼 C .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诉讼 D .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诉讼
  • 14. (2022八上·柳城期中) 国家网信办近期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野史秘闻”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整治自媒体乱象(    )

    ①表明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

    ②表明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需要自媒体账号运营者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依法管网、治网力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2022八上·汽开区月考) 因母亲夜里突发心脏病,何某在情急之下不顾当晚喝了酒,驾车送母亲去医院,途中被交警查获,法院认定何某犯危险驾驶罪,但从轻判处,对其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对此,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 . 何某的行为并未造成交通事故,不应处罚 B . 虽然情有可原,但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C . 情与法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修改法律 D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该处罚
  • 16. (2022八上·大安期中)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 . 李某用钳子破坏铁路封闭网 B . 出租车司机拒还乘客忘在车上的手机 C . 家长为教育儿子,将其打重伤 D . 中学生王某与同学在楼道里追逐打闹
  • 17. (2022八上·大安期中) 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下列属于民事活动的有(   )

    ①购置财产 

    ②签订合同 

    ③谎报险情  

    ④结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2八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期中) 被告人纪某(16周岁)入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6000余元,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小贵: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 . 小敏: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 C . 小丹: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 D . 小凯: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
  • 19. (2022八上·龙江期中)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 . 殴打他人 B . 抢劫盗窃 C . 杀人纵火 D . 杂志社未经我同意出版了我的一篇文章
  • 20. (2022八上·龙江期中) 根据社会危害性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
    A . 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 . 违宪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D .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 21. (2022八上·西安月考) 因遭受恐怖信息威胁,所有重庆出港航班均受到影响,进行清舱检查。广州机场也接到匿名电话,称广州飞上海的航班上有炸弹。始作俑者王某被深圳市公安局抓获,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告诉我们(    )

    ①建立规则是为了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

    ②公民的行为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相应处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2. (2021八上·南充期末)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出版社经过小路同意,发表了他写的文章

    ③嚣张女司机斑马线不减速,被交警截停

    ④照相馆经过小梅的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①③
  • 23. (2021八上·渠县期末) 近年来,“噪音”“不良信息”“不明信息”等困扰公民“清静”。民法典将“生活安宁权”纳入隐私权。若“生活安宁权”受到侵犯,则侵权方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

    ①赔偿损失

    ②警告

    ③没收违法所得

    ④赔礼道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4. (2021八上·封开期末) 王某到一家餐馆就餐,吃完后未结账就快速离开,老板发现后边喝止边追赶。王某在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住院花了4万多元。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餐馆老板赔偿医药费。法院认为,老板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下面的评析,正确的是(   )
    A . 王某吃饭不付款,既违背诚信原则,是一种违反道德行为 B . 王某因老板的追赶而受伤,老板的行为已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C . 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发挥了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积极作用 D . 老板作为经营者,他的行为是自私自利行为的表现
  • 25. (2021八上·和平期末)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其中,高空抛物罪成为独立罪名。当日,江苏常州溧阳市法院审理了首例高空抛物案件,徐某某因向窗外扔菜刀,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对这一新闻素材的微点评合适的有(   )

    ①高空抛物既是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是道德修养的缺失

    ②高空抛物的行为不论危害大小,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高空抛物“入刑”的做法,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④对高空抛物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26. 大学生小李是玩电脑的高手。一次,为了验证自己的技术实力,他破译了某证券公司的保护程序密码,并修改了网络主页上的数据,在短短的一小时使证券公司损失了几百万元,并一度造成证券公司的混乱。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迅速侦破了此案,小李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1. (1) 小李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 (2) 在网上,还有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7. (2022八上·北辰期中) 【网络行为要规范】

    此次大会“网络法治”论坛,发布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2021年2月19日,仇某明在微博上使用其个人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影响恶劣。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依据新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对仇某明提起公诉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建邺区法院依法开庭审理,认定被告人仇某明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责令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该案成为《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后的第一案。

    上述案例中仇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此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28. (2022八上·河西期中) 情境一:小明在早晨的新闻节目看到这样的镜头:某公司员工为了请假,慌称“我中招了……核酸检测阳性”发在单位的微信群,并PS了一张“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报告单,后被逐级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部门。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员工因散布谣言、谎报疫情,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情境二:小明在放学回家路上,被几个年龄大几岁的人拦住搜身,被抢去身上仅有的10元钱,他们还要小明第二天带50元钱交给他们。

    1. (1) 从违反法律和危害程度讲,员工行为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 (2) 请你为小明摆脱困境提三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 29. (2022八上·洞头期中) 加强自我防范,共建和谐校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

    河南某初级中学在校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后更是放纵自己,并因打骂同学常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案例二】

    2022年该生陈某与郑某因琐事发生纠纷,后相约在校外“武力”解决。陈某联系多名同学到达约定地点,将郑某殴打致身体十几处皮下出血,头部外伤引起颅脑损伤死亡,最终被法院有期徒刑5年。

    【法律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 (1) 结合案例一,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 (2) 结合案例二,判断陈某等人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3. (3) 联系上述两则案例,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