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7个小题,共19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fǔ)  应(hè)    息(qī)     啬(lìn) B . 形(zhuī) 雪(bó)    蓄(chù)  仿(shàn) C . (hé)  亮(liáo)  泣(zhuì)   斜(qī) D . (liè)  嶙(xún)  酝(niānɡ)  川(yǐng)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菡萏   油蛉   逾距   确凿   人迹罕至   B . 感慨   匿笑   诀别   粗狂   不求甚解 C . 搓捻   烂漫   静密   造访   各得其所 D . 蝉蜕   絮叨   笃志   高邈   咄咄逼人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 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 . 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 .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 4. (2019七上·北京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上山赏雪。 B . 处心积虑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C .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D . 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 5.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___

         

    ①这哪里是什么风度?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

    ②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

    ③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

    ④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

    ⑤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

    A . ③⑤①②④ B . ③④②①⑤ C . ①②④③⑤ D . ①⑤④③②
  • 6. 古诗文默写
    1. (1)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4. (4) 《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5. (5)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6. (6) 《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7. 名著导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①》。在散文集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人物是②(人名)。除此之外,这部散文集中还有好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 ③(人名)。

二、综合性学习。(5分)
  • 8. 在全国各地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城市形象”的背景下,凤翔区也积极投入其中。各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凤翔的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凤翔雍城初中”的选题为“凤翔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现在准备开始搜集资料,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查项目。

      示例:①电影院的卫生状况;

    2. (2) 在“维护交通秩序,提升凤翔城市形象”的活动中,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当绿灯已转为红灯时,一位阿姨牵着孩子准备横穿马路,你认为这么做既不文明又很危险,就拦住这位阿姨说:“。”阿姨听完后微微一笑,停了下来。
    3. (3) 在调查“凤翔创文”现状时同学们发现有诸多令人不满意的问题,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为提升凤翔的城市形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三、阅读理解。(46分)
  • 9. 阅读《五猖会(节选)》,完成问题。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 (1) 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2)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中的“谨肃”“蹊跷”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
    3. (3)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4) “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5. (5) 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反映了什么?
  • 10. 阅读《花边饺里的母爱》,完成问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 (1) 作者以为线索,勾勒出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2. (2)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 (3) 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4. (4) 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一句话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请你把这句话写出来。
    5. (5) “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张之万(1811年-1897年),字子青,张之洞堂兄。晚清大臣,著名书画家。

    【材料二】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锄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①宁读如     ②非吾友也

      ③遂牵而      ④退之

    2. (2) 下列选项中与“求之不得”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 友人惭,下车引 B . 之万怪之    C . 张之万 D . 有军人见而爱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②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4. (4) 《管宁割席》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割席断交”,意思是割开席子(坐榻)分别坐,多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出管宁是个怎样的人呢?
  •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四、作文。(50分)
  • 13. 在同学们生活的记忆里,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有开心、快乐,也有生气、愤怒;有忧愁、委屈,也有欣喜、难忘……

    请你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要求:①请以初中的生活为素材;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