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退kuì  舰zháo  志shǐ  名nì B . sài   辱 mò  着jiā  不zhuì C . 障píng 蛮hèng  解pōu 胆 qiè D . 刻juān 雨zòu  步dù  警 t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峙   佃农   蒙昧   惨绝人患 B . 遗嘱   滞留   瘁死   和颜悦色 C . 轻盈   尴尬   杀戮   郁郁寡欢 D . 驿站   吹虚   国藉   广袤无垠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在这次比赛中,他慷慨激昂、咄咄逼人的演讲,让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B . 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 , 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C . 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 , 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D . 我看到家乡那些沧海桑田 , 想起小时曾在这里摸鱼捞虾的情景,不禁感叹世事变化。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充满生机活力。 B .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让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 C . 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自己坚定的信念。 D . 张伟在路上碰到李洋,他问他星期天能否一起去钓鱼。
  •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 . 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 .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C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 D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
  • 6.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最大的特征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新闻特写和通讯比消息更强调时效性。 B .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回忆了很多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人物,藤野先生是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C . 《三峡》选自《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D . 茨威格描绘了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 7. 把下面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青年人要积极创新创业,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中显身手、展才华。____。青年人一定要勇于走在时代的前沿,有一股子闯劲,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敢想、敢为,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成就自我,贡献社会。

    A .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B . 青年是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 C . 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的群体是青年 D . 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青年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重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观光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乡村产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一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返乡入乡劳动力就业创业。二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材料四:潮阳海门镇坑尾村是一个纯农革命老区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省定相对贫困村,过去经济底子薄、脏乱差问题突出,但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后,村容村貌焕发新颜,困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及贫困户的收入显著增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针对坑尾村的民生问题,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为该村补齐短板,夯实发展根基。村前池大雨天污水倒灌是民生痛点。对此,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约200万元,对村前池拓宽浚深,并建设一条收集全村生活污水管道,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改善水体环境。

    坑尾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村集体现有东京薯种植基地60亩,加上群众种植的近百亩,形成了我村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去年该村投资30万元建设的一村一品东京圆加工厂已于春节前后投入使用,可将本村生产的东京薯进行加工成品,并借助该村注册的“外四坑尾”集体商标进行统一销售,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坑尾村坐落于沿海地区,毗邻海门莲花峰公园,附近沈海、汕湛高速公路经过,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一优势,该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将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该村对原50亩荒废的耕地进行重新利用,打造“十亩花田”生态旅游点,并在花田四周新种植了金凤树,新建了休闲长廊、公厕、田间小道等配套,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1. (1) 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B .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是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C .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振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设,必须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 D . 加强农村道路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体现乡村振兴策略的“生态宜居”要求。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从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两个角度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和总要求。 B . 材料二引用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重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性,令读者更信服。 C . 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特色产业,这是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工作。 D . 坑尾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一村一品东京圆加工厂,并借助“外四坑尾”集体商标进行统一销售,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3. (3) 下列对坑尾村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行农村道路、生活污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B . 大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C . 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二、非选择题(20分)
  • 9. 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春和景明的湖景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逆天者,望峰息心; ,。”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万里送行舟”的思乡之情;面对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王维抒发的是“ ,”的漂泊无定之慨。 

  • 10. 古诗鉴赏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哪些情感?
    2. (2)  《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 11. 名著阅读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从刚开始接触共产党到最后对共产党采访结束离开,斯诺对共产党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变化。请根据原著补全下列表格的内容。

        原著章节

    地点转换

    情感/心理变化

    第一章

    探寻红色的中国

    来中国

    第六章

    西北的红星

    在保安

    对周恩来允诺自己可以自由行动感到意外与怀疑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在与红军战士、“红小鬼”等日常相处中,对共产党逐渐肯定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去

    回保安

    第十二章

    回到白色区域

    回到白色区域

    彻底明白共产党才是被人民所拥护的政党,高度肯定共产党

  • 12. 综合性学习。

    班级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 (1) 同学们要围绕“诚实守信”办一张手抄报,请你再写出另外两个板块的标题。

      板块一:诚信名言    板块二:  板块三:

    2. (2) 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一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

三、阅读与理解 (40分)
  • 13.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

    ①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

    ②陈赓爱开玩笑,却不失分寸。国共停战谈判时,他挂了个少将军衔。去北平开会,当时在国民党军中的黄埔同学见他从头到脚一身土布衣,便送给他一套呢子将军服,他谢绝了。他叮嘱部属:“不要被那些星星杠杠看花了眼,也别见好吃的撑个死,要注意气度。”

    ③军调部请客的时候,陈赓在席上碰到张治中。张治中看着陈赓那身土布衣服,说道:“谈判如果成功,中国就和平统一了。你们的军队装备将可以大为改善。校长一定会这样做的。”

    ④“不会吧?他还会给我们改善装备?”陈赓对蒋介石十分了解,但在朋友面前,还是很注意讲话的分寸。“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开始还给点军饷和弹药,以后不仅不给,还派军队打我们。你说和平统一后他会给我们改善装备,老天保佑,但愿如此吧!不过,我不相信!”

    ⑤正说着,几个美军军官插进来,指着刚端上桌子的面包、沙拉、牛排和黄油汤,夸耀着:“陈将军,我们的饮食怎么样?”

    ⑥“是不错。”陈赓听出了弦外之音,他们无非是想听几句赞赏从中调停国共和谈的功劳。陈赓把面包、沙拉、牛排统统倒进黄油汤锅里,拿起勺子搅了搅,加重语气说:“各位请吧,这不就是你们的吃法吗”几个美军军官耸了耸肩膀,他们明白陈赓是在讽刺他们“一锅搅”。

    ⑦到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陈赓脸上也蒙上了阴影,时常变得阴沉起来,餐桌旁也少了“玩笑”。

    ⑧他先是“撵”儿女。一天,他对大儿子知非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很苦。我这饭桌上摆的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照顾。你们搬到工厂去住集体宿舍吧,一星期回来看我一趟。你们身上穿的,肚里装的,都要跟工人一样。”

    ⑨接着就“抠”自己。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国家对他有“特供”。对这些特供的食品,他常常不让家人去买,说:“那油票、肉票作废了算啦!别去挤着买,应该为国家分担点困难!”他因病不能吃猪肉,炊事员要去买牛肉,他也不让买,总说:“少买点,我不爱吃,喝点汤就行了。”炊事员望着陈赓认真的样子,心里很难过。陈赓说:“主席都不吃肉了,咱们不能与民争食啊!”

    ⑩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了。有一天吃完饭,他带着知非和警卫员到街上散步。一走出灵境胡同,就看见一家商店门前挤满了抢购面包的人。他看到一位老奶奶领着小女孩,被队伍挤得东倒西歪,怎么也挤不进去,只好唉声叹气地退出来,急得直转悠。陈赓站住了,久久不动。知非心里纳闷,转到前面一看,父亲嘴角紧闭着,眼里竟噙着泪花……他是一个好动感情的人,又是一个历尽磨难的战将,忧伤在他的身上激起的不再是眼泪,而是长久的沉默……然而这一次,他流泪了。

    ⑪在陈赓去世前一年,他和夫人傅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故乡——湖南湘乡。那时正值困难时期,当他来到老乡家里,看到面黄肌瘦的乡亲们和他们饭桌上还算丰盛的饭菜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不要看饭桌而要看看米桶和谷仓时,当地干部傻眼了。对着空空的谷仓,他说:“蒋介石骗不了我,日本鬼子蒙不过我,就你们还能哄过我吗?”原来当地干部是怕他看到伤心,先给乡亲们发放了鱼肉饭菜。这使他很心痛,而他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基层干部们,只是给他们讲了要实事求是,带领群众共渡难关的道理。回到北京后,陈赓想办法给县里拨了一些部队退役物资以示支持。

    1. (1) 文章叙述了关于陈赓“吃饭”的几件事情,请根据文意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①军调部请客时反驳张治中关于蒋介石会改善军队装备的言论;②讥讽美国军官的饮食是“一锅搅”;③;④;⑤伤感于老人抢购不上面包;⑥面对当地干部的善意哄骗,陈赓给他们讲道理并拨了部队退役物资以示支持。

    2. (2) 请从词语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看到一位老奶奶领着小女孩,被队伍挤得东倒西歪,怎么也挤不进去,只好唉声叹气地退出来,急得直转悠

    3. (3) 选文开篇写陈赓喝毛泽东杯子里的水和因滴酒不沾让蒋介石兴味索然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表现了陈赓大将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
    5. (5) 说说文章以“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为题有何妙处。
  • 1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趣谈航天员失重生活

    王凌硕

    ①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下午开课。广大网友在线上观看精彩太空授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航天员好像变胖了。是因为太空伙食太好了吗?其实,真实原因是失重。

    ②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对此给出了详细解释:航天员在太空中“变胖”,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因为人失重以后,体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头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员看上去会显得比较胖。此外,在太空中由于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牵引,还会出现“拉皮”的美容效果。

    ③航天员陈冬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进入太空,确实感到非常奇特。刚开始,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住,简单的走路也不正常了。还好,有师兄景海鹏在旁边帮忙,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也越来越感受到失重给自己带来不少乐趣。

    ④首先聊聊就餐。在太空,航天员可不能像地面的人们那样轻轻松松地吃喝了。进餐时稍不注意,有些食物碎渣就会到处飘飞,迷眼钻鼻,还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因此,在航天飞行早期,航天食品都会制成糊状,装进牙膏管一样的容器内,种类也非常单一。

    ⑤后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改善相关工艺,航天食品的品种和花样因此大增。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

    ⑥再说说睡眠。失重环境下,你以为航天员是站着的,其实他们自己认为是躺着的。虽然睡姿不受限制,站着躺着都可以睡,但睡着的宇航员会到处乱飘,如果撞到设备或开关,可能造成险情。所以,航天员需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舱内。

    ⑦现如今,我们的空间站已有了独立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还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独立的睡眠区能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⑧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航天员可以在空中飘着。但长时间的漂浮状态,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改变,肌肉容易萎缩,骨量也会减少。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失重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⑨但航天员总归有一天要再次返回地球生活,如果不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些变化,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就不能再适应重力环境了。因此,航天员在空间站要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⑩保持有规律的锻炼,才可以减少失重对航天员的影响。据介绍,对于长期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来说,他们一天的运动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

    ⑪另外,人们在地面处理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中往往都会复杂起来。空间站水资源非常有限,水滴还会四处漂浮,所以洗脸、洗澡、刮胡子等都充满着技术含量:洗脸一般只能用湿毛巾擦,刷完牙要将泡沫集中在纸上统一处理,胡屑要小心装袋,防止水珠、泡沫、胡屑四处乱飞。当然了,在地面时,设计师已对洗发液、牙膏、刮胡刀、澡池等都进行了特别设计。

    ⑫比如在太空理发,就首先要把身体固定好,还需要一种特殊的理发装置——吸尘式理发器,即在理发器的后面连接一个能产生负压、类似于吸尘器的装置。理发器快速将头发剃下来后,吸附装置便把发屑全部吸入所连接的软管中。

    ⑬听到这些趣事,您是否觉得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而是处处充满着挑战呢?

    ⑭仰望头顶的璀璨群星,就让我们向一直默默坚守在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送去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吧!

    1. (1) 选文第①段画横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2)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细心的小唯在网络上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直播时发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都是半躺在座椅上被人抬出来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告诉小唯这个现象的原因。
  • 15. 比较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文《题白水山》,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绍圣①二年三月四日,詹使君邀予游白水山佛迹寺,浴于汤泉风于悬瀑之下 , 登中岭,望瀑所从出。出山,肩舆②却行观山,且与客语。晚休于荔浦之上,曳杖竹阴之下。时荔子累累如芡实③矣。父老④指以告予曰:“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意欣然许之。

    同游者柯常、林拉、王原、赖仙芝。詹使君名范,予盖苏轼也。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城区)安置。②肩舆:乘坐轿子。③芡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④父老:对老年人的尊称。

    1. (1)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浴 于 汤 泉 风 于 悬 瀑 之 下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月色入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且与客            ④意欣然许之

    3. (3) 下列句中的“于”,同“晚休于荔浦之上”中的“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于我如浮云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尝射于家圃 D . 相与步于中庭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公能携酒复来?

    5. (5) 甲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物的特点。
    6. (6) 甲乙文都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作品,它们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40分)
  • 16. 任选一题作文

    ⑴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有没有一句话、一首诗、一页书、一杯水、一棵树、一只狗、一幅画、一首歌、一个表情、一次奔跑、一朵白云、一片星空……曾触动(注意不是感动)你的心灵,或引起你的思索,或激发你的想象,或调动你的情感……

    请以“触动心灵的一      ▲”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⑵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通过语文课弘扬革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革命文化在语文课中主要表现为红色作品,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作品,二是反映我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如《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红星照耀中国》《红岩》《消息二则》《邓稼先》《太空一日》《一着惊海天》等等。遗憾的是,对于红色作品,不少同学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实用价值,不感兴趣。

     

    写作对象

    写作目的

    文体

    构思参考

    任务一

    全班同学

    推荐自己敬仰的某位中国革命人物

    发言稿

    如何了解到该革命人物,该革命人物的感人事迹,给自己的启迪、影响……

    任务二

    不愿读红色作品的小鱼同学

    说服小鱼同学读红色作品

    书信

    读红色作品的价值、乐趣、方法……

    根据以上背景,从上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要写出阅读的真实体验,不得套作和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