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默写
    1. (1)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2) 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 , ”。我们坚信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3. (3)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 2. 阅读语段,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生命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是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与追求。②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了沿途值得(zhù)  A  足的风景,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③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心灵寻一处   B  息之所,面朝大海,春暧花开。④只有学会享受寂寞,才能宁静致远。  

    1. (1) 第②③句中,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

      A B  

    2. (2) 第③句中的画线句子,是诗人的诗句。
    3. (3) 第④句中画线词语,是化用了《诫子书 》中的话。请写出诸葛亮的原句及上一句:

            

    4. (4) 第④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 
  • 3. 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 娉婷  沉醉  慢游  喷勃 B . 特赦  妄想  旁鹜  亵渎 C . 秘诀  瞥见  赃物  制裁 D . 恪守  涵养  汲取  糜下
  • 4. 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 (拟人) B . 你做核酸了吗?             (设问) C . 这声音虽然很低,却很耳熟。 (复句) D . 你去,我就去。             (复句)
二、阅读与表达 (47分)
  •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B予观夫巴陵胜状 ,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 (1) 《岳阳楼记》是(朝代)的范仲淹的名篇。他有《》传世。
    2. (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增其旧           ②予作文 

      ③巴陵胜状           ④朝夕阴 

    3. (3) 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4) 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政治情怀?请写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

        翻译:

    5. (5) 文末“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作者慨叹知己难求。其实有类似感受的,大有其人。周敦颐曾在《爱莲说 》中也发出了同感的一问: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①而田②,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薮(sǒu):指野草。②田:通“畋”,打猎

    1. (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泽而渔         ②而明年无鱼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3. (3) 请解释成语“竭泽而渔”的含义。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种花

    丁立梅

    ①我在我妈屋门前种花。

    ②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买来的。花十多块钱,就能买上一小把。我乱七八糟地买了很多。包装上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合我的性子。

    ③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叠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收拾出来。我携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屋里屋外不停地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锨,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中午给我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

    ④这话说的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位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

    ⑤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垄沟。

    ⑥种子刚种下,我妈就浇了一遍水。然后她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⑦十八天后,种子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会,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一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笑着。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芽儿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生长了,我妈忙着把它们移裁到别处,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芭了,这都是大事,我妈很细致的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多带着笑。

    ⑨又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⑩蝴蝶们也来了,恋慕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蜘堞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⑪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频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

    ⑫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种子。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到地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⑬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过了,我妈专门弄了个罐儿,收藏这些花种子。她把那罐儿看得比金镯子还贵重,看得可紧了。

    ⑭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的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⑮我笑她,说:“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嘿嘿两声,讪讪地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⑯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1. (1)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3. (3) 根据第⑥一⑫段内容,说说“种花”给“我妈”带来了哪些快乐?(答出四点即可)
    4. (4) 文章为什么用“种花”做标题?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我认为,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可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物质至上……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变得心口不一、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完全偏离了做人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游离在道德和人的本质意义之外。

    ③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⑤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⑦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⑧有时候,一个人看上去的样子,而那未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胡舜陟在《癫僧》中提到这样一个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讨到钱多了,就在路上给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这样的变化,我们在登山中常会遇到,但是,不管你走的路有多弯,而到达顶峰的心一直都没变。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始终如一的标准,不是看其外在,而是观其心。

    ⑨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会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

    1.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请写出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第②段列举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偏离正道的不良现象,使本文论证更有针对性。 B . 第⑧段加点词语“这样”指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C .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看到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仍不变初心,心忧天下。此内容可以做本文的论据。 D . 《癫僧》中的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由此可见,有些人外表和内心不一致,没有做到始终如一,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
  • 9. 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艾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诗选》收纳了他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共篇。
    2. (2) 上个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和“”。并因此被打上了特别的标签。
    3. (3) 如果选择一位同学朗读《我爱这土地》,你觉得哪个嗓音条件更合适?(     )

         A小路 男 雄浑沉稳      B小乖 男 高亢有力    C 小明 男 沙哑低沉

三、综合实践与写作(58分)
  • 10.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你知道吗?
    1. (1) 溯源

          我们现在的很多成语都出自我们学过的课文。请写出下列成语出自课文的题目。

          A.“豁然开朗”出自课文《

          B.“吴下阿蒙”出自课文《》 

          C.“水落石出”出自课文《

      D.“扑朔迷离”出自课文《

    2. (2) 知意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请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         )

      A .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对世界人民来说,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B . 他总以为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了不起,常常在别人画画时在一旁强聒不舍。 C . 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 .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女神断臂,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绝美,可以说瑕瑜互见。
  • 11.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①:那段 ▲  的时光   (请给文题填上词语,然后作文。)

    作文②:气流动形成风,河水流动孕育生命,情谊流动连接成爱,志趣流动化为社会风尚。生活流动起来,就会呈现许多可能、许多面貌……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