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天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1.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这表明(    )
    A .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B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C .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 .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 2. (2021八上·吉林月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窗情谊值得你我珍惜。诗句中提到的社会关系属于(    )
    A . 法律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地缘关系 D . 业缘关系
  • 3.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与之表述一致的是(    )

    ①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②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我们在社会课堂中不断成长,通过学习(    )

    ①不断丰富知识   

    ②不断提高能力

    ③逐渐迷失自我   

    ④价值观念日益养成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5. 同学们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下列选项能概括以下对话内容的是    (    )

    甲同学:这个暑假,我不仅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还去博物馆做了志愿者。

    乙同学:这个暑假,我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时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A . 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B . 了解社会,改变社会旧习俗 C . 融入社会,致力于他人认可 D . 服务社会,促进决策科学化
  • 6. (2019八上·宜昌期中) 下列属于亲社会的行为是(    )

    ①过马路看见盲人,上前搀扶

    ②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

    ③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写、乱贴广告而无动于衷

    ④参加献爱心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学生陈某经常彻夜上网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师帮助下,他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说明(    )
    A . 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B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C .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D . 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 8.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小军这一天的忙碌的原因是(    )

    ①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②不能辨别信息

    ③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④为了更好地学习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中,代表们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利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互动;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两会”的看法,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这说明(    )

    ①我国公民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法律约束

    ②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平台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

    ③网络平台是我们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唯一途径

    ④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这些规定要求网民(    )

    ①恪守网络道德,依法行使权利   

    ②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新空间

    ③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下面漫画中车礼让行人的行为体现了(    )

    A . 行人不拘小节,漠视规则 B . 规则无处不在,多种多样 C . 生命至上,人不需要让车 D . 文明有礼,维护社会秩序
  • 12. “亲,晒图+好评,可以返现哟!”网购中,部分商家在评论上做起文章,利用“小恩小惠”诱导消费者给予好评。这种行为(    )
    A . 违反了法律,应受刑罚处罚    B . 是商家的销售创新手段,无可厚非 C . 违背了市场规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    D . 体现了“双赢”的理念,值得借鉴
  • 13. 某足球比赛现场,甲队球迷因对比分落后不满,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投掷杂物,现场一片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将扰乱秩序的人员带离现场,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受处罚球迷的行为(    )

    ①扰乱了公共秩序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   

    ④是没有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16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甚至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诉我们(    )

    ①不结交朋友能够预防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2021八上·新泰期中) 阿新在上网时添加了一个好友,后来自己的游戏账号却被对方骗走了。阿新于是在网上搜索“黑客”,想寻求网络高手帮他找回账号,结果又被骗近5000元。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这告诫我们( )

    ①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②要加强法治建设,严惩网络诈骗

    ③要合理利用网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远离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6. (2020八上·商南期末) 我国加大治理乱扔垃圾、闯红灯、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时不礼让行人等违规行为。这样做(    )

    ①提高了公民的规则意识,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 
    ②有助于完全禁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③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④能彻底扭转我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19八上·深圳期末)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有很多。下列场景中体现了遵守最刚性的社会规则的是(  )
    A . 小聪搭地铁时,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B . 小明和他的朋友约定周末一起做义工 C . 小星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 D . 小海等待绿灯亮起来后再走过斑马线
  • 18.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有规则:过马路的时候要等红绿灯;行人要走斑马线;上课的时候要遵守课堂纪律;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比赛的时候要遵守比赛规则……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D . 违反社会规则无关紧要
  • 19. 江西省横峰县人民法院依法适用速裁程序,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了一起涉疫情妨害公务案,被告人吴某被判处拘役四个月。材料中吴某的行为属于_______违法行为。(    )
    A . 民事 B . 刑事 C . 行政 D . 特殊
  • 20. (2020八上·长白山期末)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罚金五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主刑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事处罚          ④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 21. 阅读漫画,冋答下列问题

         漫画一           漫画二

    1. (1) 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反映了在青少年中存在的什么现象?
    2. (2)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请你为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联动提岀一些合理化建议。
  • 22.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一些政府网站推出“群众意见”栏目。老百姓可以直接通过网站或者手机客户端留言,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可随时随地查看网民留言,实时掌握民生舆情。客户端内置交办、认领等功能,各地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可通过客户端实现全面移动化,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材料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前人们过分依赖手机和网络的现实。网络的普及和手机大众化造就了一支迅猛发展的“低头族”大军,并向未成年人蔓延。据统计,上网的中学生中有50%的学生聊天、打游戏,20%的浏览过不健康网站,15%的查阅学习资料,10%的看电影、听音乐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哪些道理?除此之外,网络还有哪些作用?
    2. (2)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网络有何危害?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学生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3. 材料分析题

    [预防犯罪  防患未然]

    [警醒你我]14岁的中学生王某,在小学时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升入中学后经常旷课、逃学、打骂同学,后来发展到偷同学的钱,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后来,他又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和“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新闻一角]202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2021年1—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持续推进,特殊保护加强。2021年1—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准逮捕35565人,同比上升20.9%;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42859人,同比上升7.2%。

    1. (1) 请你说一下可以运用哪些形式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活动。
    2. (2) 王某的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3. (3) 你认为王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4. (4) 请你谈谈青少年如何预防和减少犯罪。
  • 24. 下面是小安同学的日常生活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加以探究。
    1. (1) 情境一:学校计划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小安以临近期中考试要认真复习功课为由,不想参加。

      小安的正确做法是

      理由:

    2. (2) 情境二:小安的班级同学牛牛因生病在家休养,导致有的功课落下了,心里很着急。

      小安了解这一情况后,应该

      理由:

    3. (3) 情境三:小安在旅游景点大声喧哗,并攀爬到一座雕塑上拍照。同学们批评他的不文明行为,他却说:“享受美景是我的自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小安的正确做法是

      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