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段考...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 1. 默写。
    1. (1) ,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2. (2) 自小刺头深草里,。(杜荀鹤《小松》)
    3. (3) ,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其二)》)
    4.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1) 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
    2.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B .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C . 颈联既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愉悦,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反感。 D . 尾联以动显静,与“蝉嘈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 (1) 本文的编撰者是朝的刘义庆。
    2. (2) 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①更相庆

      ②具以情告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 (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B . 写三害中“而处尤剧”,用语深刻,足以警人。 C . 周处“杀虎斩妖”,说明周处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D . 陆云的“朝闻夕死”,即可成仁,一语点破,议论精当。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雁冢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雌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唯闻长空雁唳 , 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 , 引吭奋翅,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雌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注释】:①鹜:鸭。②唳:鸣叫。

    1. (1) 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词。

      ①竟不得

      ②越日则俱毙矣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群雁)在屋檐上集合,两只大雁相互回头看。 B . (那只雁)栖息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对看。 C . (那群雁)栖息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照顾。 D . (那只雁)在屋檐上集合,两只大雁相互照顾。
    3. (3) 两雁“越日则俱毙”的原因是(用文中语言回答)
    4. (4) “书生感其义”中的“其义”在文中具体是指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 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顶碗少年

    赵丽宏

    ①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②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甲】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谦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 响了巴掌。【乙】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丙】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相仿。我想,【丁】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1. (1) 在文章的第③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将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将 改为
    2. (2) 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 (3)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划线句【甲】从描写角度上分析,属于侧面描写,其作用为烘托出场上的紧张气氛,从而使读者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B . 划线句【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碗要掉下来的样子,正衬出少年内心的担心与害怕。 C . 划线句【丙】中,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这时候他可能会想:我怎么又失误了呢?这一定是我练功不努力造成的,我很无能…… D . 划线句【丁】我敢断言“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的原因是:根据“我”看到的少年面对困难不气馁、勇敢、乐观的态度,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 6.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kētóu______。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 (1) 看拼音写汉字:kē tóu
    2. (2) 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①→女人的种子被偷→②→③

    3. (3) 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4. (4) 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5. (5)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三、综合运用(7分)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1. (1) 【板报栏目一弄堂游戏我介绍】

      弄堂游戏的特点:,③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

    2. (2) 【板报栏目二赏邮看画我参与】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 (3) 【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

      A . 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 B . 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 . 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 D . 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 . 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 F . 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
四、写作(40分)
  • 8. 请以“最想告诉你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⑴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⑵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