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字词书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载着希望,乘着梦想,我们跟随朱自清探寻春的足迹。有的说春在润湿的空气里(     ),【甲】有的人说春在鸟儿的宛转的曲子里,【乙】又有的人说春在(     )的笛声里与春风流水应和着,【丙】还有的人说春就如小姑娘亭亭玉立 , 楚楚动人,【丁】而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截然不同。他没有春的(     ),夏的粗犷,秋的(     ),冬的咄咄逼人 , 而是充满温情的。人们徘徊在古老的济南,澄清的河水,秀气的小山,蓝光的天空,这些景象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冬天的济南,这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喜爱之情花团锦簇

    1. (1)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酝酿liàng       嘹亮       骄媚       静谧nì B . 酝酿liàng       瞭亮       娇媚       静谧nì C . 酝酿niàng       嘹亮       娇媚       静谧mì D . 酝酿niàng       瞭亮       骄媚       静谧mì
    2.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亭亭玉立 B . 截然不同 C . 咄咄逼人 D . 花团锦簇
    3. (3) 将“春就是一幅幅充满古典情韵的水墨画,美不胜收。”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把“完美”改为“完全” B . 在“济南”后面加“的美丽” C . 把“完美”改为“完整” D . 把“展现”改为“体现”
三、选择题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戈尔,印尼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 . 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C .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及作者分别是:《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 D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拉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 (1)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文中的“她”是
    2. (2) 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表达了对父亲教育方式的喜欢。 C .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重点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 D .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五、综合性学习
  • 5. 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美、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湿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 (1) 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主要内容。
    2. (2)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3. (3) 洋洋同学喜欢吃路边摊、油炸食品,请你从健康角度劝解她写一段话。
六、句子默写
  • 6. 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2) 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3.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4)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舒活舒活筋骨, ,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朱自清《春》)
    7. (7)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七、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1.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思则罔 B . 可以为师/矣 C . 下车/引之 D . 对/子骂父
    2.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       恼怒 B . 元方入门不       顾虑 C . 为人而不忠乎   谋划 D . 在其中矣       仁德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 B . 甲文“日中”指正午时分。乙文“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C . 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八、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 颔联巧妙地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了出来。 C .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离家已久的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D . “乡书”“归雁”暗含着“鸿雁传书”的典故,但在短信、QQ、微信等盛行的今天,已不再有“鸿雁传书”的浪漫。
    2.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图书馆

    ①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②尽管古代的书院,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③早在周代,我们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

    ④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⑤东汉桓帝时设置了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因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⑥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 , 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⑦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⑧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⑨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图书馆,而“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 B . 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常常”可以删去,删去后句子意思没发生改变。 C . 第⑥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 D .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早期由皇家掌控,后来它从官府掌控走向了私人藏书,到现代,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
    2.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我们现在所说的图书馆始于周代的“盟府”。 B . 我国古代书院和图书馆的日的和设置相差不大。 C . 石渠阁、翰林院和文渊阁都是我国古代图书馆。 D . 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出现。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选段二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C.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段一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角度来写百草园的景物。 B . 选段一静物描写按照从高到低顺序,由写菜畦到石井栏再到皂荚树。 C . 选段二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选段二划线C句主要体现了“我”深深自责和甘心受罚的心理。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段一划线B句。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摆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偏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 (1)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请你阅读③④两段,参照示例,填入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词语。

      周末回家,老妈交代我多带点衣服,;回到学校,突然下了小雪,;课间发现妈妈给我送衣服,(感动);看着妈妈逐渐衰老的样貌,

    3. (3)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

      ①“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描写方法)

      ②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赏析加点词语)

    4. (4) 请概括文章中母亲和女儿的人物形象。
十、作文
  • 12. 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然而生活中总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