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02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5. (5) 《<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6. (6) 《<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1) 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
    2. (2) 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三、对比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郛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太丘舍           

      ②元方入门不

      ③及事           

      ④伋辞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B . 人若此   人谋而不忠乎 C . 一日   陈太丘与友 D . 去后至   须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人。

    4. (4)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
    5. (5)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

    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加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贵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材料二: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提高自己的棋艺,4年后,该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该程序战胜了美国保持8年不败的冠军。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DNA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

    材料三:2017年12月7日,是国际象棋界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但这并不是计算机击败人脑,而是谷歌的AlphaZero程序击败了Stockfish8程序。Stockfish8是2016年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运用的是几百年来积累的人类国际象棋经验,再加上几十年的计算机国际象棋经验,每秒计算7000万次。相较之下,AlphaZero每秒只计算8万次,而且写程序时完全没教它任何国际象棋规则,它连基本的起手走法都不会!AlphaZero完全是运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原理,通过不断和自己下棋来自学,而后在与Stockfish8的100场比赛中赢了28场平72场。AlphaZero没有向任何人学习,许多获胜走法和策略对人类来说完全是打破常规的,可以说创意十足,令人叫绝。那么,它用了多久才准备好和Stockfish8对局,而且发展出天才般的能力?答案是4个小时。只用4个小时,就在国际象棋这项人类智慧的绝顶游戏中所向披靡,令人惊叹!

    1.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机器学习目前对就业的影响有限,因为一些工作只有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 B . 机器学习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将会因此遭受很大的破坏。 C . 机器学习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涵盖了证券市场分析、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 D . 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AlphaZero程序击败Stockfish8程序就是一个例证。
    2. (2) 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机器学习”作出解释。
    3. (3)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说说理由。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爱到无力

    ①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批注:_________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_____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 (1) 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句,批注:

    2.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④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时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1. (1) 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2. (2) 第②段描写了院里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分享炖鱼的温馨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答出两点。

    3. (3) 竿儿被撅了,鱼也放了,却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从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五、选择题
  •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临(lì)            不亦乎(yuè)       斜(qī)          后(qiào) B . (wáng)          志(dǔ)             吝啬(lìn sè)       甲(kuī) C . 食(mì)          之者(hǎo)        确(zuó)          (huò) D . (xǐng)       菜(wā)             (yú)               锡(bó)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B . 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 , 声称自己上当受骗了。 C . 运动场上人声鼎沸 , 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D . 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希望、光明、快乐和自由。 B . 我国未成年人所占同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 . 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 . 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 10. (2017七下·仪征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 .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到了美女蛇的故事、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以及长妈妈的名字的来历,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塑造了陈元方这个明白事理,有礼有节,品行正直的“方正”少年形象。 C .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艰辛和伟大,用平静内敛的文字打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责和悔恨。 D . 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情怀。
六、综合性学习
  • 12. 下边是小明写给学弟学妹的书法作品。

    1. (1) 下列对这幅作品的字体特点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线条灵动,笔法多变。 B . 秀丽典雅,飘逸自然。 C . 行云流水,笔势连贯。 D . 蚕头雁尾,秀美端庄。
    2. (2) 这幅作品的内容选自《论语》,请你谈谈对这段话中君子的理解。
七、名著阅读
  • 13. 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天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 (1) 此文段出自《》(作品名称)。
    2. (2) 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心情从变成要求背书时的
八、作文
  • 14. 作文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就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往新的学校,那里的风景也定然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