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生活在云南省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古人类是(    )
    A . 山顶洞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 2. 化石是保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下列可以用来研究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的化石是(    )
    A . 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B . 北京人使用的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C . 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 3. (2016七上·滨州期中)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
  • 4.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而建造的房屋,居住图1、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 . 北京人、山顶洞人 B . 河姆渡人、半坡人 C . 半坡人、河姆渡人 D . 大汶口人、半坡人
  • 5.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盘古和女娲 B . 后羿和夸父 C . 炎帝和黄帝 D . 尧、舜、禹
  • 6. (2022七上·和静期中)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来某位商王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
    A . 商汤 B . 夏桀 C . 盘庚 D . 周平王
  • 8. 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原因是当时出现了(    )
    A . 骨耜、青铜器 B . 打制石器、骨针 C . 铁制农具、牛耕 D . 磨制石器、骨耜
  • 9. (2020七上·璧山期中)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 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 . 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 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10.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以下属于孔子的主张是(    )
    A . 以德治国 B . 无为而治 C . 追求自由 D . 顺其自然
  • 11.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一个影响千年的政治制度,此制度为(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 B . 焚书坑儒制度 C . 统一文字制度 D . 中央集权制度
  • 12. 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采用(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禅让制 D . 世袭制
  • 13.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他重用张良等人,相反项羽却处处怀疑自己身边的大臣。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A . 刘邦的实力一直比项羽强 B . 刘邦个人战斗力强于项羽 C . 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 D . 项羽的人才储备多于刘邦
  • 14. 汉初人口稀少,然而,过了不到100年各地区的人口已翻了一番、两番,甚至更多。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
    A . 赋税制度的变革 B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 . 严刑峻法的废除 D . 经济干预进一步加强
  • 15.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总计30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惠,发展川西农业,率领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1. (1) 请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都江堰的作用。
    2. (2) 都江堰修成后,川西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由此成都平原被赋予什么称誉?
    3. (3) 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请依据材料二,概括变法的内容。
    4. (4) 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

    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1) 请写出材料一图中战国七雄中处在最东端的诸①侯国的名称是;南端的诸侯国②的名称是;最后完成“扫六合”的诸侯国是(填数字),完成“扫六合”的国君是
    2. (2)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请完成以下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②

      道家

      强调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如下图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赞赏的是“秦王”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 (3) 秦朝建立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请说出材料三中的两项措施。
    4. (4) 秦朝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流星般一划而过,二世而亡。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