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4分)
  • 1. 古诗文默写
    1. (1)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2) 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
    3.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同桌在学习上存在懈怠、浮躁的现象,作为好朋友,你想引用请葛亮(诫子书》中的“”帮他认识懈怠、浮躁的弊端。
    5. (5) 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靑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寻一方jìng  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来到阿尔卑斯山,我认识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他以一个人wēi  bó的力量,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的家园;读白求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可贵的精神品质,让我不再niān  qīng  pà  zhòng;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位堂堂的皇帝竟然光着身子参加游行大典,这是多么得hài  rén  tíng  wén。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不再怅然,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荔枝湾是广州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初夏时节,带上家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坐上一只花艇仔______在荔枝湾涌上,实在舒畅惬意,沿途荷香数里,涌上波光潋滟,两岸游人如鲫。听,“获枝……龙眼……菠萝”“马蹄爽……钵仔糕……艇仔粥”的叫卖声、粤曲声、咸水歌声、嬉笑声交织一起,这时候,不管是悠然吮吸着马蹄爽的孩子,还是贪婪地享受“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美景的我,都深深地嵌进这轴______的南国水乡写意画卷中。粤剧大师、红线女的《荔枝颂》在夏日的微风中______地传来,我______在国际化大都市广州中心城区的人间仙境中。

    A . 徜徉  别具风情  隐隐约约  迷醉 B . 荡漾  风情万种  隐隐约约  迷失 C . 徜徉  风情万种  断断续续  迷失 D . 荡漾  别具风情  断断续续  迷醉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浦县多所学校开展“迎中秋”系列活动,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起到了推动。 B . 大浦农民在蜜柚丰收节上,各团队倾情献演,带来的杂技、山歌、舞蹈等节目让人一饱耳福。 C . 11月30日,广清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广清两地市民进一步享受到广清一体化发展红利。 D . 今年两位女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由于她们开创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 5. (2020·青海) 请仿照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首诗,她浸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

二、阅读(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氐。屠乃奔倚其下,弛拉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清代蒲松龄《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并,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觉笔记》卷十四)

    1. (1) 解释加点的同语在句子中立思。

      有剩骨(    )           ②一狼仍(    )

      野有麦场(    )              ④担持刀(    )

    2. (2) 用观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 (3) 蒲松龄的《狼》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其一坐于前               亦与相安 B . 后狼而前狼又至        更不于野心矣 C . 乃悟前狼假        再就枕将 D . 狼不敢               犬又如
    5. (5) 请用3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主 人 昼 寝 厅 事 闻 群 犬 呜 呜 作 怒 声 惊 起 周 视 无 一 人

    6. (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两则短文谈谈。
  • 7. (2022七下·江油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首先体现在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初中加强整本书阅读。每次整本书阅读课,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对比阅读等等,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其次过去的语文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体裁上不仅包括散文、戏剧、小说、传记、新闻、诗歌,而且包括政论文、科技文、说明文等。

    (节选自《广州市小学生阅读状况白皮书》)

    【材料二】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

    (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材料三】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材料四】

    读什么我是强调不走弯路,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我读书的面比较宽广,但是我基本上就是读那些经典的书。为什么要读那些经典著作呢?我说第一,这些是经过最权威的批评家选出来的,这个批评家就是时间。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所谓经过时间检验,就是说经过了一代一代很善于读书的人,他们选出来的。那么第二,我觉得一个人读书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我的职业是读书,但是我就发现,可能很多好书我都来不及读了,那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比较平庸的书呢?

    (节选自《阅读与人生——周国平先生演讲实录》)

    1. (1) 关于朱光潜和周闻平两位先生的观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学生必须每年读四五本课外书。 B . 朱光潜先生认为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更值得采用。 C . 周国平先生认为经常读畅销的著作能避免走弯路。 D . 周国平先生认为读平庸的书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2. (2) 采用“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来读书的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3. (3)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三条阅读建议。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那一片葵花

    雁阵

    ①弟弟对向向日葵的迷恋越来越深了。

    ②我还没走到那块种植着向日葵的田地,就远远看见弟弟瘦小佝偻的背影。他又蹲坐在地埂边的草地上,两眼痴痴地望着天里的那一片金黄。家里的那头黄牛,就在不远的山坡上,一边甩着尾巴,一边低头啃着青草。

    ③“哥,你放学了,快过来看,咱家的向日葵开花了!”

    ④“哥,你说是不是等咱们的向日葵收了,卖了,我就能和你一样上学了吧?”

    ⑤这一片向日葵,是在一个春天的日子种的。地,是我家暂时废弃的一块宅基地。大人帮着我们清除了一些顽固的杂草。剩下的日子里,我和弟弟辛苦了几天,才平整好土地。我们把从姑姑家借来的生葵花子埋进土里。一窝、两窝、三窝,弟弟在每一窝种子外面,插了小棍作标记。他的脚小心地从边沿绕过,生怕踩硬了地表的土,影响种子出苗。

    ⑥在漫长的等待向日葵发芽的日子里,弟弟常常给我讲述他的梦境。

    ⑦“哥,我梦见咱的向日葵从土里噌噌地跳出来了,还冲着我嚷呢。说冬冬,比比看谁长得快吧。”

    ⑧“哥,我梦见咱的向日葵结了个宝葫芦。我对宝葫芦说,给冬冬家一辆架子车吧,爹想要的那种。我说,给哥哥一支新钢笔吧,给娘要一台缝纫机,给姐弄一柄自行车骑骑吧……”

    ⑨那一天放学,弟弟看到我就飞奔过来,冲我喊“出来了,咱种的向日葵”。那惊奇的样子,好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似的。弟弟不再像以往那样四处玩耍了,弟弟的所有活动,好像都是依此为心向外辐射的。割草啦,拿着竹竿去捅树上的蝉蜕啦。每天放学,我都会听到弟弟关于向日葵的最新汇报。

    ⑩有一天,弟弟显得忧心忡忡。

    ⑪“哥,向日葵都快旱死了,咱去给它们浇浇水吧。”

    ⑫村东那条河离宅基地有点远。我和弟弟用长木捧抬着一桶水,摇摇晃晃,向那片向日葵走去。一瓢水“哗"地泼在向日葵的根部,俩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天上的太阳似乎在和人有意作对,热辣辣的。它想晒得人也像龟裂的土地,弟弟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了。我们望着耷拉着叶子、无精打采的向日葵,连连叹气。我和弟弟急切地盼着下雨。

    ⑬夏天的雨,在一阵飞沙走石、风起云涌的造势之后,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我和弟弟挽着手,像两只躲避暴风雨的小鸟一样,飞到屋檐下。紧接着,天上储存的水仿佛一股脑都倒了下来。这下好了,我们的向日葵有救了。

    ⑭可是第二天,我们来到地里一看,傻眼了。那里,有的好几株靠在一起。地边,还被水冲出来几道口子,像一个伤痕累累、等待救护的士兵。弟弟“哇”地哭出声来。我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过。

    ⑮平静下来,还是要整理这一片狼藉的。幸好几天后,向日葵又长得郁郁葱葱了。但是临近秋天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⑯每天早晨,正对向日葵圆盘的地上,就有一小片剥落的葵花子皮,好像一夜之间落了一场零星小雪。显然是老鼠干的,弟弟和我想到了要用老鼠药消灭它们。

    ⑰弟弟软磨硬泡从号称“铁公鸡”的卖药人张叔手中拿到了老鼠药。捧着纸包包着的那些红红绿绿的“麦粒”,弟弟如获至宝。当天就放在了老鼠必经的几个地方。

    ⑱弟弟又做梦了.梦中的他还是甜甜地笑着。可事实并不像弟弟梦中的那样甜美。

    ⑲那天,弟弟在那片向日葵地附近放牛。鬼使神差就又坐到向日葵中间了,他在低头专心做一个叫“老鼠拍子”的东西。专心到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牛跑到人家的玉米地,接着被人轰赶,奔跑的牛,慌不择路,一脚踩空,就跌倒那条不太深的沟里了。三天后,黄牛停止反刍,拿水凑到它嘴边,它只是用鼻子嗅嗅,两眼空茫茫地看人,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似的。

    ⑳吃晚饭的时候.全家人都找不到弟弟。我蛮有把握地走向那片向日葵地。找遍所有角落,也根本没有弟弟的影子。爹去牛棚看牛,竟发现弟弟在牛棚的一个角落睡着了。爹把弟弟抱出来,拂去他头发上、脸上粘着的牛毛。我看到弟弟脏兮兮的小脸上,还残留着几条流到嘴角的泪痕。在睡意朦胧中,弟弟兀自喃喃着:黄牛,好牛……

    ㉑最终这头四处借债才买来的大黄牛,还是死掉了。爹没有责打弟弟,懂事的弟弟自从黄牛出事后,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一向乐乐呵呵、盼着和我手拉手一起上学的弟弟,变得有点不爱说话了,他不再动不动就往那片向日葵地跑了,有点儿像小大人了。

    ㉒秋天到了。那一片向日葵成熟了。我们的收获却是那样少之又少。干枯的黑绿的茎秆上,低垂着那些被老鼠啃得像蜂窝状的向日葵圆盘。除了中间一团瘦小的子粒,就是外沿儿稀稀拉拉的一些黑星点点儿了。有的还被虫子咬得面目全非。

    ㉓开学的日子,背着用碎花布缝制的书包的乡村孩子,散落在几条通往小学校的路上。

    (选自《儿童文学》,有删改)

    1. (1) 概括“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到了哪些磨难。
    2. (2) 文章多次描写弟弟梦见向日葵,是要表现什么?
    3. (3) 下面的语句出自第⑳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弟弟的泪痕中可能包含怎样的情感。

      我看到弟弟脏兮兮的小脸上,还残留着几条流到嘴角的泪痕。

    4. (4) 弟弟上学的愿望最终有没有实现?请谈谈你的看法和依据。
三、作文(50分)
  • 9. 爱,可以是呵护的话语;爱,可以是丰盛的饭菜;但爱,有时可能更多是父母或他人的唠叨、批评、指责。请以“不一样的爱”为题,选择合适的体裁,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感情真挚地讲述这个人或这件小事给你的感触,体现出你获得的成长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③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500字。

四、附加题(10分)
  • 10.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①樵子说:“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你若别处来的还好,但犯了一个唐字儿,莫想去得,去得!”

    ②行者在半空中见他问去,又摇身一变,变作苍蝇儿。飞下去,跟着小妖。你道他既变了苍蝇,那宝贝却放在何处?如丢在路上,藏在草里,被人看见拿去,却不是劳而无功?他还带在身上。带在身上啊,苍蝇不过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来他那宝贝,与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宝,随身变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他嘤的一飞下去,跟定那怪,不一时,到了洞里。

    ③老君逬:“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煽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大圣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节选《西游记》,有删改)

    1. (1) 选段①中的“两个魔头”指
    2. (2)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途经平顶山的此番遭遇,结果如何?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3) 《西游记》,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请结合选文说说体现“想象力”的一个方面并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