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质...

更新时间:2022-12-14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据张光直在《商文明》中所说,学者于省吾通过甲骨卜辞隶定了“黍”“稷”二字,“黍”在卜辞中出现100多次,“稷”出现40次。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提道:“从殷墟出土的铜器,十之七八是酒器。”这共同印证了商代(    )
    A . 农业生产有一定发展 B . 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体系 C . 手工业发展水平高超 D . 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使用
  • 2. 西周时期,戎狄主要居于周朝西北部边境地带。春秋时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进入中原,与各诸侯国杂居,填充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很多空地。这一变化(   )
    A . 加剧了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 B .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逐步确立 C . 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 . 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 3.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
    A . 铜制农具的出现 B . 诸侯国组织力量强大 C . 牛耕技术的推广 D . 各诸侯国争霸的推动
  • 4. 孔子在《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据此可知,二人都(   )
    A . 充分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 B . 强调为政者应重民爱民 C . 倡导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D . 主张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 5. (2022高一上·辽源月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   )
    A . 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 B . 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 C . 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 D . 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
  • 6. 秦《徭律》规定:估算工程量时,必须有主管官员与匠人一起计算,再按工程量算出所需民工徒众的数量。《关市律》规定:“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人其钱中,令市者见其人,不从令者赀(罚)一甲(铠甲)。”这表明当时(   )
    A . 官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国家全面推行国有经济 C . 工商业发展受到严厉打击 D . 政府注重经济管理职能
  • 7. (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 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    )
    A . 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 B . 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 C . 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 D . 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
  • 8. (2022高一上·沈阳月考) 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
    A . 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 B . 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 . 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 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 9. 《神农本草经》共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的出现(   )
    A . 说明原始社会中医学已产生 B . 表明夏商人们深入认识天文 C . 推动了西汉中医药学的发展 D . 体现了东汉药物学发展成就
  • 10.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在重用拥蜀大姓和平叛有功将领的同时,还派遣一些汉官如张嶷、马忠等担任南中郡守及庲降都督(南中地区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等要职,并留兵以守之。这一做法(   )
    A . 促使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 B . 使南中割据力量遭到巨大打击 C . 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 D . 激化了民族矛盾加速蜀汉灭亡
  • 11. 任何时代的史学现象、史学成果,都不能脱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撰写朝代史的盛况,有关北方民族史的著作也很多,家传、谱牒受到普遍关注,佛教史著作也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史学成果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 多元与融合 B . 冲击与迁徙 C . 传承与创新 D . 保守与僵化
  • 12. 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
    A . 儒家思想被动摇 B . 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 . 政权具有包容性 D . 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 13. 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    )
    A . 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 B . 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 C . 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 D . 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
  • 14. (2021高一上·薛城期中) 627年,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666年,唐高宗封孔子为“太师”;739年,唐玄宗颁发诏书,授孔子以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上行下效,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孔庙,一时孔庙林立,随处可祭拜孔子。这反映出唐代(   )
    A .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恢复 B . 社会尊儒氛围较为浓厚 C . “三教合一”局面已结束 D . 借助孔子加强文化专制
  • 15. 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   )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人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

    《西凉伎》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A . 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 B . 有意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 . 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 D . 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 16.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描绘女范事迹为主题,现存9段。其中《冯媛挡熊》为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班婕妤辞辇》为班婕好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贻误朝政的故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东晋绘画以女性人物为主要题材 B . 艺术作品兼具审美与教化功能 C . 汉代和晋代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 D . 佛道观念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 17.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王安石此举( )
    A .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B . 有利于减少变革阻力 C . 使变法遵循传统的意识 D . 希望恢复三代秩序
  • 18. 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迁徙。辽朝此举(   )
    A . 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 C . 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 D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 19. 元世祖时,派姚天福为山北辽东道按察使,姚天福组织人兴修水利和教授农田种植方法。元仁宗时,派徐善卿为沙井路(在新疆天山北)总管府判官,徐善卿劝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设学校加以教育。这些举措(   )
    A . 平衡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利益 B . 有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 C . 增强了地方上行省的经济实力 D . 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 20. (2020高一下·宜丰开学考)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 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 . 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 .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 21. (2022高三上·朝阳期中) 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
    A . 蔑视权威和教条 B . 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 . 捍卫道学家尊严 D .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 22. 元代杂剧作家由于受城市分布的区域影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家群体,如大都作家群包括马致远、杨显之、纪君祥、张国宾等,杭州作家群包括鲍天佑、萧德祥、王晔、沈和等。这说明元代杂剧(   )
    A . 凸显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B . 得益于商业经济的繁荣 C . 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追捧 D . 取决于城市的政治底蕴
  • 23. (2022高三上·梅河口开学考) 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 . 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B . 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 .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 D . 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 24. 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可选资格,一般来讲,必须是翰林出身。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据统计,在明朝170位大学士中,通过尚书人阁的有110人,通过侍郎人阁的也有24人,绝大多数是翰林出身。明朝此举(   )
    A . 利于强化内阁的辅政功能 B . 意在完善法定中枢权力体系 C . 一定程度制约了专制皇权 D . 使内阁与六部形成制衡机制
  • 25.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亲自参与考核各级地方官员共4117人,其中考核为称职的仅占10%左右,为平常的占70%左右,剩下的约20%为不称职,不称职官员中的一半更被评定为“贪赃枉法”。这体现了,明初(   )
    A . 专制皇权的加强 B . 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C . 选官标准的提升 D . 重视地方吏治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时间

    措施

    公元前140年

    建立中朝

    公元前138年

    派遣张骞出使西城,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134年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8年

    确立以举孝廉为主要科目的察举制

    公元前127年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征取商人资产税

    公元前117年

    实行盐铁官营

    公元前115年

    下令铸造五铢钱,禁止郡国铸币

    公元前112年

    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南越设郡

    公元前110年

    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推行均输法、平准法

    公元前106年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上述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在治国理政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特点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在位时(471-499年),统治集团在政治、经济、鲜卑人的生活习惯等方面采取了规模较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大体分两期进行(如表3)。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改革也遭到了一部分保守的拓跋贵族的反对。

    第一期(484—486年)

    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经济方面

    制定和推行均田制及新户调制。

    第二期(494年后)

    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材料二:当时民族汇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经过孝文帝的主动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习惯的主体。鲜卑和其他民族的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摘编自葛剑雄《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唐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丘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213%;两者合占84.10%,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9%。这表明,士族子弟在无品中正制瓦解后,在咱门阀势力屡遭压抑和打击的情况下,纷纷涌入科举行列,并凭借其深厚的家庭文化素养、家学传统及社会关系基础,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的特点及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农业和民营手工业经济的增加,推动了商业资本的较快发展,不少富商大贾拥有巨额货币资本。宋人把当时的商业资本所有者的经营活动称之为“营运”,又叫“居物逐利”。其经营主体已扩展到官吏、士人、僧尼、个体手工业者和城镇市民等。通过长短途贩运、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以及包买包卖等类型进行营运。商业资本对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46处。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120多万人。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资本的基本特点及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城市发展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