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
    A . 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 . 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 . 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 2.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下列属于秦朝采取的措施有(    )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户籍制度

    ③设立中朝    ④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有人认为:“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    )
    A . 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C .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改变旧有社会习俗 D . 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
  • 4. (2022高二上·禹州月考) 下列三张中央官制示意图,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③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 5.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
    A . 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 使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 6.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 . 礼法结合 B . “三教合一” C . “三纲五常” D . 天理与道德相联系
  • 7. 如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如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

    时间

    公元960年

    111

    638

    公元979年

    297

    1860

    A . 崇文抑武得到贯彻 B . 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 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 8. 中华法体系是与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并立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    )
    A . 唐朝颁布《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B . 韩非子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 . 魏晋时期出现律令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D . 明朝《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
  • 9. 下述选项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
    A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 “世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 .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 10.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 B . 晚清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 . 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 D . 海防意识受到政府重视
  • 11. 明清乡约与宋代不同的特点是(    )
    A . 具有教化功能 B . 具有明显的约束力 C . 对伦理道德当中的“孝”特别重视 D . 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 12. (2022·洛阳模拟) 雅典公民索弗隆尼科已剥夺了其子(苏格拉底)的继承权利,然而雅典的法律还是会承认苏格拉底为合法继承人,最终苏格拉底继承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材料意在说明(   )
    A . 民主政治背离了人文精神 B . 苏格拉底思想得到了认可 C . 家长制与雅典法律相背离 D . 雅典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
  • 13.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
    A . 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 .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 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 .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 14.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 . 儒学的复兴 B . 国家的统一 C . 科举制普及 D . 民族的交融
  • 15.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出现这种考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考试制度不公平 B . 南方经济优势明显 C . 门第观念的淡化 D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16.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经常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贪恋他人的财物等。由此反映出(    )
    A . 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B . 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 . 基督教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 . 基督教会不能容忍违背宗教伦理的行为
  • 17. (2021高二上·通化期中) 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   )

    ①文官考试    ②留学毕业生    ③学堂考试    ④甄别留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8. 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是(    )
    A . 按军功选拔官员 B . 以考试选拔官员 C . 按品德选拔官员 D . 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 19. (2022高二上·饶河期中)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实行的原则是(   )
    A . 行政区 B . 三三制 C . 民主集中制 D . 政治协商
  • 20.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如果正义在于服从成文法律和人民的决议,如果正像那些哲学家断言的那样一切都应以是否有利来衡量,那么这些法律便会遭到任何一个人的蔑视和破坏,如果他认为这样对他有利,只要他可能这样做”。可见,西塞罗的言论(    )
    A . 蕴含了自然法的基本理念 B . 暴露了公民法的弊端 C . 强调了法律应与道德结合 D . 驳斥了直接民主制度
  • 21. (2022高二上·长沙月考)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
    A . 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B . 缓和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 . 保证了政府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 . 有效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 22. 二百多年来,法国人民为全人类贡献了《国际歌》和《马赛曲》两首不朽的歌曲。1879年,法国修订宪法,将《马赛曲》定为国歌。此时法国的政体是(    )
    A . 共和制 B . 联邦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君主专制
  • 23. 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A . 法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英国
  • 24. (2022高三上·张掖月考)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这三次议会改革(   )
    A . 最终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 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完全丧失 C . 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 . 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 25. 对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阻止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的发生 B . 有利于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 C . 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管理人才 D .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 26.   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7. (2022高二上·丰城期中) 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案件的判决则是推论出的必然结果。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这样的法律特征最可能属于(   )
    A . 罗马法 B . 日耳曼法 C . 大陆法系 D . 英美法系
  • 28.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
    A . 总统对国会负责 B . 中央机构分权与制衡 C . 实行邦联制体制 D . 总统可以干预司法权
  • 29.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活动与纠纷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迫切需要一部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出台(    )
    A . 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建立 B .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 C . 发展了我国新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D . 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 30. 下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部分)。这表明(    )
    时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    热爱
    20世纪90年代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人系列活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1年 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十八大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执政能力 B .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C . 调节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D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创建者。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通过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二号枢密院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作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建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理性化》

    1. (1) 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任用官员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并阐述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