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2-12-07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b ></b>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肌酐、神经递质等 C .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不大 D .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处于稳态
  • 2. 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 B . 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 . 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 膀胱尿液充盈使人产生尿意不属于反射
  • 3. (2020高二上·海淀期中) 下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 B . 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 C . 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D . 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 4. (2021高二上·朝阳期中) 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 . 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 . 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 . 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 5.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 .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 .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 甲乙两侧伸长长度不同的原因是因为IAA的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在尖端分布不均匀
  • 6. 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B . 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 . 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 7. 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对4 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其值为甲图中的N1 B . 由甲图可知,稻螟虫和鸭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 C . 乙图AB段,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 , 且每天增加3%,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 . 天敌、竞争者等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也可通过引入稻螟虫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目的
  • 8. 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B . 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 C . 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D .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 9. 政府对青龙山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对平台及平地采用“整体覆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手段进行绿化,斜坡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复绿,使青龙山披上了绿妆,鸟类及其他物种也越来越丰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龙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青龙山生态修复进行的演替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C . 可以预测青龙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 D . 采矿产生的大石坑和深水塘,使群落偏离了自然演替的方向
  • 10. 郁闭度是指群落中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农业生产中,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 B . 郁闭度的不同,群落中动物、植物的垂直结构都有不同 C . 林冠层落叶为土壤小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常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D . 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阳光、温度、降水等多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11. 下图表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采用的生态污水(常含N、Р等元素和有机物)处理技术。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湿地植物可吸收污水中N,P元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B . 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可被植物再利用 C . 人工湿地常选用本地物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 比较进水口、出水口N、P元素含量可评估净化效果
  • 12. 我国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下列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 . 遵循“整体”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要考虑经济、社会系统的影响 D . 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减少垃圾产生,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 13. 黄连温胆汤出自于清代《六因条辨》,文章中记载到黄连温胆汤具有清热、燥湿、化痰、理气等功用,研究发现其在代谢综合症(MS)的临床治疗上效果甚好,二甲双胍是常用控制血糖的药物。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黄连温胆汤对MS鼠血糖调节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血糖(mmol/L)

    胰岛素(Mu/L)

    HOMA-IR

    黄连温胆汤高浓度组

    5.34

    26.15

    6.30

    黄连温胆汤中浓度组

    6.14

    30.61

    8.32

    黄连温胆汤低浓度组

    6.04

    30.78

    8.31

    对照组甲:模型组

    6.2

    31.36

    8.62

    对照组乙:标准对照组

    4.7

    22.53

    4.72

    对照组丙:二甲双胍组

    5.08

    15.49

    5.65

    注:HOMA-IR表示胰岛素抵抗指数,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度的指标。

    A .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B . 与对照组甲相比,黄连温胆汤可以降低MS鼠的血糖浓度 C . 模型组胰岛素含量、血糖浓度、HOMA-IR都最高,说明MS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 . 综合实验结果,高浓度黄连温胆汤可以替代二甲双胍作为调节MS鼠血糖调节的药物
  • 14. (2020高二上·海淀期中) 利用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 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 C . Ⅱ组与Ⅳ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D . 由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
  • 15.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如果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适宜,且没有竞争和捕食的条件下,一个物种所栖息或利用的最大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而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态位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 . 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 C . 三种蝙蝠栖息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 D . 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
  • 16.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B . 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 C . 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 D .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
二、<b>综合题</b>
  • 17.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能够使人及时意识到危险,提高生存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通路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
    2. (2) 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实现镇痛。
    3. (3) 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4. (4) 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
  • 18. 自2020年至今,由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某些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1. (1) APC细胞统称为细胞,包括多种类型。据图可知,利用细胞因子的受体注射实验动物后,制备抗体可用于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
    2. (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累计接种疫苗29亿剂次。接种新冠疫苗可以起到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死率的作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

      ①大部分完成2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不患病或者症状较轻,请分析原因

      ②请评价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

    3. (3) 2021年12月9日,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研发的中国首个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主要成分是BRII-196和BRII-198联合抗体,特效药静脉滴注注入体内后马上生效,可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80%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这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方面的应用
  • 19. 光不仅是植物的能量来源,而且还是重要的环境信号之一,而向光性应答反应则是植物一种很有效的获取光能的重要方式。生长期的向日葵也具有向光性,向日葵花盘能“追随”阳光从东转向西;成熟后花盘却不再随太阳转动,一直朝向东方,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 (1) 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通过(运输方式)到尖端下部,当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的照射时,导致生长素的分布不均,使细胞生长慢于细胞,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弯曲,体现了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起作用。
    2. (2) 20世纪20年代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是由于生长素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而非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如需证明上述观点,需选取下列实验中的来说明单侧光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以及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3. (3) 研究人员又在日出3小时内,检测了成年向日葵花盘正常朝东、花盘被人为转向朝西和花盘被人为转向朝西的同时人工加热这三种情况下花盘的温度以及被昆虫传粉次数,结果如图甲和图乙。请综合实验结果,推测成年向日葵花盘“执着东方”的意义

  • 20. 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在生态系统的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中,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表现越强烈;反之,表现越弱。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鼠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2. (2) 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环境下,田鼠的数量会出现J形增长,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
    3. (3) 请描述图示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

      ①试分析原因:

      ②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21.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越冬候鸟的天堂,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
    1. (1) 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可吸收大气中的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的特点。
    2. (2) 红树林是优良的碳库。下列事实中支持该结论的有____________(多选)。
      A . 红树植物较其他植物生长繁殖迅速 B . 红树植物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潮水中植物凋落物的附着 C . 底栖动物储藏食物的习性有利于红树林凋落物中有机物的埋藏 D . 高盐环境能抑制红树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
    3. (3) 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在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

      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结果表明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

      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

      林型

      平均树高(m)

      丰富度指数(S)

      每株生物量(kg·株)

      植株密度(株·hm-2)

      植被碳密度(t·hm-2)

      1.白骨壤灌木林

      2.33

      1.37

      9.00

      11733

      46.48

      2.桐花树灌木林

      2.41

      2.23

      4.65

      23855

      48.83

      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

      4.40

      2.9

      9.82

      17960

      77.61

      4.无瓣海桑乔木林

      6.29

      1.56

      19.76

      4225

      36.74

      结合调查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