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

更新时间:2022-12-16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作答。每题2分,共50分。)
  • 1.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说明(   )
    A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关系 C . 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D .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 2. 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子女,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社区的居民……。我们拥有多重身份表明

    ①社会关系是通过人的身份确定的     

    ②在社会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

    ③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④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情境中体现业缘关系的是(   )
    A . 小明和妈妈一起看电影《长津湖》   B . 小慧和老师讨论数学难题 C . 小丽的爸爸和邻居一起下象棋      D . 小伟跟舅舅一起去公园踢球
  • 4.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

    ①说明书本知识的学习已逐渐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②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

    ③有利于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这一规定(   )

    ①能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②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③限制了互联网服务业飞速发展      

    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规则(   )

    ①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④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7. 表中对小明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出入公共场所主动扫安康码和行程码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打新冠疫苗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

    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

    主动维护社会公平

    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

    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8. 现在,网络诈骗形形色色,让人防不慎防,预防电信诈骗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们应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

    ②我们要拒绝使用手机、网络,不给电信诈骗以机会

    ③对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操作的,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④如实在不能辨别真伪,要拨打110核实和了解情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9. 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查询系统的推出(   )

    ①有助于保护鲁迅的名誉权       

    ②能够扩大社会上的名人效应            

    ③可以克服社会的浮躁心态       

    ④有利于减少“伪名言”对公众的误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下列行为属于积极改进规则的是(   )

    ①为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三孩政策

    ②为保护未成年人,刑法修正案降低刑责年龄

    ③全国儿童票身高限制从1.1米至1.4米调整为1.2米至1.5米

    ④周某在小区公共绿化地内种植蔬菜瓜果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吉林某学院瞒报疫情,导致学生大面积感染;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落实防疫措施,导致疫情外溢扩散;南充孙某某感染后仍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轨迹,被依法判刑……面对疫情防控,任何一个人不遵守规则,都有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这警示我们(   )

    ①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刑罚处罚     

    ②自觉遵守规则,放弃个人自由

    ③做好自我约束,遵守防疫规定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2.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一对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下列对这两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 要诚实就把自己的事全部如实告诉他人   B . 要尊重个人隐私,就无法与他人坦诚交流 C . 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D .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到人尊重。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应该尊重他人人格          B . 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 C . 尊重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D . 尊重是双向的、相互的
  • 14. 小明到医院眼科就诊,由于医生误诊,导致小明视力下降。小明在父母的支持下,依法维权,他们寻求法律服务。以下机构可以提供法律服务的是(   )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公安机关     

    ④人民检察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以下对承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诺千金,一旦许诺绝不更改        B . 要慎重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 C . 许诺后应不惜一切代价兑现诺言       D . 小事不守信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16. 2022年央视“3.15”晚会再度曝光了“土坑”老坛酸菜、“造假”粉条等食品安全问题,而厂家缺乏道德底线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难解决这一问题,要借助道德,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这一观点看到了(   )
    A . 法律和道德都有约束力         B . 诚信文化需弘扬 C . 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D . 遵守规则只需要自律
  • 17. 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向总理说句话”收到大量海内外网民留言 。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网络问政这一形式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作用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十一假期,2 名男旅客因躲在高铁卫生间内吸烟,触发烟雾报警器突然报警致列车降速,分别受到 1000 元罚款和限乘180天的处理。他们的行为是(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严重违法行为  

    ④一般违法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不合理的是(   )
    A .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B .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C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D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 20. 道德与法治课上,褚老师展示了如下判决书。

    判决书

    本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鉴于李某某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对被告人李某某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下列对判决书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① 没收财产属于行政处罚       

    ② 判处无期徒刑属于主刑

    ③ 被告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 判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1. 同学们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①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    

    ②严重不良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③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④不良行为就是严重不良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下列法律知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刑事违法性      

    ②管制和没收财产属于刑罚当中的主刑  

    ③诉讼是处理纠纷最正规、最权威手段        

    ④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3. 《论语 季氏》中指出“不学礼,无以立”, 汉代扬雄的《法言 问道》中也提出“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这说明文明有礼(   )
    A . 体现尊重谦让品质 B . 体现国家形象尊严 C .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D . 是立身处地的前提
  • 24.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开车闯红灯     

    ②偷税漏税     

    ③考试作弊     

    ④贩卖毒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中小学生参与的主体和类型逐渐多样化,除了农村中小学生参与外,城市中学生也通过志愿服务研学活动到农村体验关爱、助人与生态环保服务。家长在寒暑假或周末带子女到农村参与关爱类、生态类志愿服务,成为普遍的趋势。青少年参加这类活动,有利于(   )

    ①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        

    ②成为完美的自己

    ③快速提高个人学习成绩        

    ④养成亲社会行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明理导行】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图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2) 骑行摩托车、电瓶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27.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10月16日,小明和爸爸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直播,他向你提出来两个小问题:

      党的二十大的全称是

      党的代表大会一般年召开一次。

    2. (2) 情境二:放学路上,小明与小华捡到了一个钱包,打开发现里面有身份证、名片和人民币若干,小华建议:“反正没人看见,咱俩把钱分了吧!”

      小明应该

      理由:

    3. (3) 情境三:大街上,小明看到一个残疾人一瘸一拐地在前边走着,后边跟着两位同学正在模仿这位残疾人走路。

      小明应该

      理由:       

  • 28. 【遵守社会规则  合理利用网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之中,有利于形成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据统计,一分钟的时间里,滴滴出行上有1388辆出租车、2777辆私家车被叫服务;在淘宝和天猫上,774个人下单完成了购买;微信上有395833人登录,19444人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从2020年9月起,某市公开征集2021年为民办实事建议,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这些建议经筛选整理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35项民生实事。

    材料二: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材料三: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某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有人带,我就带;有人说老师管的严就不带,管得松就带……

    法律链接:

    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1. (1)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教材观点
    2. (2) 上述材料旨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那么我们未成年人自身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 (3) 结合“法律链接”和同学的观点,从“遵守规则”角度发表你的看法。
  • 29. 【法治校园 共同参与】

    结合学校开展的法治宣传与教育活动,某中学八(1)班召开了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能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大家进行法治安全教育。请您参与。

    【学法用法】八年级学生小明到教室后闷闷不乐,脸上还有伤痕。同学一问,才知道他被校外学生抢走了50元钱。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看法一:记住对方的相貌,到时候再抢回来。

    看法二:不能招惹对方,就当破财免灾。

    看法三:应当告诉老师或父母。

    【智慧维权】 面对不法侵害时,同学们是如何应对的呢?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做法,校团支部要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回收调查问卷后,同学们进行了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面对不法侵害时90%的学生选择了依法维权。

    【平安校园】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行为。

    【自我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 (1) 请你帮小明分析哪种看法最可取,并说明理由。
    2. (2) 请你向大家介绍几种维权好方法。
    3. (3) 请你为遏制校园欺凌,构建平安校园献计献策。(友情提醒:多角度)
    4. (4)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