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西北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
    A . 提出问题 B . 收集证据 C . 交流反思 D . 认真听讲
  • 2. 下列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 . 哥白尼——万有引力 B . 伽利略——浮力定律 C . 牛顿——运动定律 D . 爱因斯坦——日心说
  • 3. (2020八上·定陶期中)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你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 cm B .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 dm C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D . 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的时间约为10 s
  • 4. (2019八上·广州期中)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 路旁的树木 C .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 5.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B . 光在两种物质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光的反射定律就不成立了 C . 在发生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 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6. 在长江上,有一人乘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湖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 . 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 . 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 . 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 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 . 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 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 . 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 8. (2020八上·揭西月考) 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 .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 .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 .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 9. (2016八·丹阳月考)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  )

    A . 振幅 B . 频率 C . 音色 D . 响度
  • 10. 在某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 1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 9∶1 B . 1∶9 C . 4∶1 D . 1∶4
  • 12.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树荫下的光斑 B . 水中倒影 C . 雨后彩虹 D . 汽车后视镜
  • 13. 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振幅 D . 音色
  • 14. 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听见由大山反射最初的两次回声.若空气中声速为340m/s,则此峡谷宽度约为(  )
    A . 340m B . 170m C . 680m D . 510m
二、填空题
  • 15. 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好;“尖利刺耳”是指声音高;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发生了改变。
  • 16. 单位换算:15m/s=km/h 180s=h=min。
  • 17. 人们说话时声带在。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原因是
  • 18.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以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
  • 19.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反射角是
  • 20. 某人身高1.6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m,若将镜子向人移动1m,那么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m,像高是m.
  • 21. (2020八上·个旧月考) 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22. 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m。

  • 23.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cm。

  • 24.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由于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5. 填写适当的单位: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课桌的高度为80
三、简答题
  • 26. 王聪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用锤敲击一下,李明在另一端一只耳朵靠在铁管上,你认为李明最多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耳朵中的?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9.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小”);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vA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大”、“小”)。
  • 30.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 (1) 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2.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3. (3)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 (4) 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5. (5)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6)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7. (7) 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六、计算题
  • 31.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南昌西开

    上海虹桥到

    运行距离

    G1346

    09:43

    13:18

    780km

    G1386

    10:05

    13:59

    780km

    G1348

    10:26

    13:41

    780km

    1. (1) 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 (2)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