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 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破(chūo)     偻(gōu)     刀(pú)        强不舍(guō) B . 冕(guàn)     桑(zhǐ)     亵(dú)        自惭形(huì) C . 言(zhēn)     当(gōu)     旁(wù)        不人事(shěnɡ) D . 开(qiào)     拮(jū)     涌(xiōng)    停不前(zhì)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栈桥    鲁钝    怀古伤今    自欺欺人 B . 玄虚    豢养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C . 褴缕    撩逗    掷重其事    山穷水尽 D . 觅食    诓骗    箪食壶浆    走投无路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调度,持之以恒、积极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B . 400米接力赛的枪声已响,风火队发扬拼搏精神,前仆后继 , 勇夺冠军。 C . 刘利伟在中国画的学习道路上善于思考,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D . 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产业链日益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C . 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 .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换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 . ④⑤①③② B . ④⑤③①② C . ⑤④②①③ D . ⑤③②①④
  • 6.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 《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吴敬梓。 C . 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或者叫中了秀才。秀才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状元”。 D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树上长着的“宝石”

    (毛恪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

    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 , 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B . 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C . 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D . 树莓果实可以鲜食,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常食抗病强身。
    2. (2)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画线句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 C . 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平常心

    ①平常心,是杆秤的秤砣,它让秤盘永远地保持平衡不至于倾斜;平常心,是大树的根基,它让树木即使是遭遇暴风也不至于倾斜;平常心,是城堡的基石,它让城堡任凭岁月的刻蚀仍然屹立不倒。所以,最可贵的,是拥有颗平常心。

    ②平常心,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③大仲马年轻时曾贫困潦倒,事不顺心,他几乎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每份工作做了不到几个月时间就会被辞退。但他并不气馁,始终也没有被挫折击垮,怀揣着颗坦然的平常心,他开始发奋写作,虽然一次次的被退稿,但他没有放弃,他的平常心,他的失败要淡然的态度,使他最终写成了传世名作《基督山伯爵》。正是凭着这颗平常心,成名后他并没有骄傲,而是写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

    ④平常心,是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位哲人曾说过:“成功要淡然,失败要坦然。”多么精彩的一句话!若不是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豁达态度,他如何能引领军队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若不是柳永“奉旨填词”的乐观精神,他如何能写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篇?若不是李白“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豁达,他如何能表现出“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放荡不羁?

    ⑥平常心,更是种境界。

    ⑦自古就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古就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们不都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吗?再看今朝,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仍要振作精神一心一意为人民;丛飞身患绝症,仍要义演筹钱助贫困。这些,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⑧我终于明白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多么伟大,我终于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多么壮烈,我终于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多么可贵……

    1. (1) 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 全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B . 第③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平常心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C . 第⑤段多次引用了名人名言,论证更有权威性。 D . 第⑦段是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论证了“平常心,更是种境界”。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画线句子告诉我们,只有失败过才能成功,要用平常心看待成功与失败。 B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C . 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切入话题“平常心”,强调平常心的重要性,引出论点。 D . 《论语》中的语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9. 文言文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 , 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⑵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节选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至若春和明(日光) B . 沙鸥翔(停息) C . 得山而也(美丽) D . 左迁此地(升职,升迁)
    2. (2) 下列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愀然悲            穷其吞吐之幻态 B . 故楼观            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间    C . 碧万顷            而或长烟空    D . 喜洋洋者矣        此所以奇也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中央,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的心情因为是眼前景物不同,触发内心情感而变化的。
    4. (4) 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
    5. (5) 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用自己的话回答。
  • 10. 诗词赏析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1) 颔联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 (2) 尾联中的“当年事”指的是什么事?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 11. 课文原句填写。
    1. (1)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 (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3)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5.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6.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五、综合性学习(共14分)
  • 12. 名著阅读: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选段一:A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A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A面前。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A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选段二:那大虫望B势猛一扑,那B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B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B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次日早晨,B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B大哭了一场。

    1. (1) 上面两个语段均出自名著《水浒传》,是两个著名的杀虎片段,语段中A是,B是
    2. (2) 请结合选段上下文,简要概括两人杀虎的原因有哪些不同,并分别写出涉及两人的另一个故事情节。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者,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3. (3) 请简述晁盖受伤致死的经过。
  • 13. 九(2)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假设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 (1) 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同学们的活动兴趣。
    2. (2) 请仿照下面活动形式再设计两项活动。

      A竞猜歌词,走进小学世界   B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C     D

    3. (3) 你所在的小组要调查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的情况,假如你是调查小组的组长,请你确定两个调查问题。
六、现代文阅读(共12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考试(臧世翮)

    ①考得好,留下;考得不好,流动到普通班。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重点班学生的头上。此时,高(1)班的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

    ②林大柱扫了一眼四周,同学大都一脸严肃,他的心里更像揣着一只小兔子,跳来跳去。本来自己分到重点班时就是最后一名,这段时间自己虽然拼命做题,但是他知道,这个班里的学生,谁敢不努力啊!自己的胜算还是最小的。

    ③铃声响了,林大柱心里一惊,免不了紧张。他赶紧长出一口气,平复一下情绪。进来监考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抓政教的宋主任,一位是教化学的刘老师。林大柱对刘老师的印象很好,别看她身材单薄,可是讲课特别卖力。此时刘老师脸色微黄,疲乏地站在讲桌前,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些学生。

    ④考试剩下三十来分钟时,校长在门口摆手,叫走了宋主任,留下来的刘老师从教室的前面缓缓走到了后面,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走着。刘老师又走到前面,身子一晃,撞到讲桌上,发出了响声,原来是讲桌上的一个杯子倒了。教室里的学生几乎都同时抬头看前面,刘老师稳了稳神,在前面的一把空椅子上坐下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紧接着,头一低,趴到了桌子上。

    ⑤林大柱离刘老师不远,他又看了刘老师一眼,刘老师跟他慈祥的奶奶年龄相仿。林大柱很想上前问问,可是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在默默答题,自己只好又低下头。父母许诺,他这次考试如果能前进五名,就奖励他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林大柱心里也没底。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定不会差的,林大柱暗暗地鼓励自己。

    ⑥此时,刘老师发出一阵轻微的哼哼声。这声音,打破了考场的寂静,尽管不大,但周围的学生都听得到。听到刘老师的哼哼声,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瞅了瞅又犹豫地坐下了,其他的学生也都面无表情地答起卷来,甚至有个学生偷偷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条。林大柱坐不住了,站起来,凑到刘老师跟前,俯身轻声问道“刘老师,您怎么了?”刘老师微微睁开眼,费劲儿地摆摆手,说:“没事儿,你快答卷吧!”林大柱迟疑了下,又坐了回去。

    ⑦没过一会儿,刘老师的哼哼声变成了呻吟,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有些人回头看同学的反应,都怕耽误答卷,也担心违反考试纪律,谁也没吱声。这时的林大柱再也没心思答题了,流动到普通班就流动到普通班吧。他放下笔,快步来到刘老师跟前,发现刘老师的嘴唇发紫,呼吸急促。他有些害怕,声音颤抖地呼唤:“刘老师,刘老师……”刘老师没有反应,口里冒出了白沫儿。他急了,马上冲出考场,赶紧向正在校园巡视的校长报告了刘老师的情况。

    ⑧救护车很快就开进了校园。

    ⑨林大柱不知是急的,还是刚才跑的,他满头大汗,含泪伫立在教室门口,直愣愣地望着远去的救护车。放学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往家走。有的聊着试题的难度太大,有的聊着检查出来了一道错题,有的聊着明天的考试科目。林大柱一个人走着,他没有想考试的事,想的是奶奶一样的刘老师不知道现在咋样了。回到家里,他小心地说了学校里发生的事,父母听了,没有埋怨儿子,也没有夸儿子,那个表情,林大柱明白,他们是担心耽误了这次重要的考试。

    ⑩考试成绩出来了,校长在高一年级大会上宣布:根据上级精神,重点班解散,原重点班学生随机分到其他班。然后校长点名表扬了林大柱无私助人的精神,当林大柱上台领奖时,曾与他同一个考场的同学先是一阵脸红,接着使劲儿鼓起了掌。

    (选自《山西晚报》)

    1. (1) 文章以“考试”为题,有什么妙处?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3. (3) 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 (4) 林大柱在救助刘老师一事中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5. (5) 结合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大柱的形象特征。
七、作文(50分)
  • 15. 生活中,许多东西虽然如风一般掠过,却给我们留下永久的怀想,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有哪些感慨在你的心头微微荡漾呢?

    请以:“在风中飘扬”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文题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