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24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 (3)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张岱《湖心亭看雪》)
    4. (4)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 (5)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6. (6)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2. 根据拼音和具体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的局面。
    2. (2)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的喉咙歌唱。
    3. (3)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4. (4) 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zuò yī,坐下。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信息不通使他们彼此隔膜起来。 B .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C . 东西方文化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差异和差别混为一谈 D . 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 4. 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在华夏民族的璀璨历史中,地名是一种文化印记,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串联起历史、当下和未来。新一季的《中国地名大会》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品制作理念,进一步展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通过空间的渐次延展,使地名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无论古今,地名驻留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一方百姓的共同记忆,见证着一方生民的生生不息。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5. 九年级(1)班将举行“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向自强不息者致敬”系列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1. (1) 【搜集名言】下列诗文不适合入选的一句是()
      A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C . 不怨天,不尤人。 D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 (2) 【举行演讲】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下面一段文字是“感动中国”献给张桂梅的颁奖词,其中多处化用诗词。小明准备参加班级举行的演讲活动,想在演讲稿中引用该段颁奖词,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太明白,请你仿造示例,选择其中的①处或③处,给他解释一下。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②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③不惧碾作尘 , 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示例】解释第②处:“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出自泰戈尔《飞鸟集》,原句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二、阅读(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卫律:匈奴人,曾在汉朝廷当官,后又投降匈奴。②武:苏武,汉朝的使臣。③旃:通“毡”,毛织物。④羝(dī):公羊。 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去:即“弆”(jǔ),收藏。

    1.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鱼,我所也()②贤者能勿耳()

      ③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④万钟于我何焉()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 (3) 【甲】文开头讲“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4.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单于/ 余强饮三大而别 B . 单于愈益欲之/ 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C . 掘野鼠去草实而之/ 之不能尽其材 D . 羝乳,乃得/ 太守而宾客从也
    5. (5)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武 留 匈 奴 凡 十 九 岁 始 以 强 壮 出 及 还 须 发 尽 白

    6. (6) 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
  • 7. 阅读下面关子“文明旅游”的有关材料,完成问题。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城市快报》)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不文明出境游”问卷调查,盘点出国民出境游客“最普遍的不文明出境游行为”。

    “最普遍的不文明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

    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

    不以为然

    公共场合

    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结果(游客)

    72%

    31%

    13%

    46%

    8%

    65%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衡量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尊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1. (1) 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 “最普遍的不文明出境游行为”调查表显示,“乱丢垃圾”的行为占72%,是国民出境游客“最普遍的不文明出境游行为”。 B . 2012 年中国居民出境 8300 万人次,2013 年中国居民出境共 9000 万人次。 C . 出国旅游的人都感慨中国人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 D . 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2. (2) 阅读【事件回放】,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
    3. (3) 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贫 困 户

    郑俊甫

    去年年初的时候,单位在扶贫驻点村开展了一项“一对一帮扶”活动。我接到了任务,帮扶对象是一个女孩。

    女孩从小父母就不在了,她是跟着姑妈长大的。女孩很懂事,也知道用功,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学医。她说,她这些年里遇到了太多的好人,觉着只有学医,才能报答于万一。

    女孩的扶贫项目很简单,我只需要帮她准备资料,申请扶助资金就可以了,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领导觉得扶贫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也很重要。于是,我加了女孩的微信。女孩很腼腆,很内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才同意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跟我在微信上聊聊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发上一条朋友圈,算是给过去的一天画上一个句号。

    女孩的朋友圈和她的生活一样,清汤寡水,每次都是两张图,一句话,图片的拍摄地点大都是在教室或者图书馆,作为主角的女孩,短发、月圆脸,一身非黑即白的运动装,眼睛永远盯着书本,像是书本上藏着她所有的远方和希望。

    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学生啦,教宝、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家也许都这样吧。久了,又觉得不解,大学的生活难道不是斑斓多彩,摇曳多姿的吗?为什么要把日子过成素描的样子?

    那天,我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每天都是这样学习到很晚啊?”

    她“嗯”一声,又在微信里发出一个摇头的表情包,说:“也不是,有时候……嗯……也跟同学出去玩儿。”

    “可我从来没见你在微信里发过,下次跟同学一起出去的时候,也发个朋友圈好吗?”我提醒道。    

    A女孩不作声儿,半天,才小心地回了一个字:“嗯。”像是躲在街角,怕被人撞见的一只猫咪。

    可是一连几天,我还是在朋友圈里见到她清心寡欲,静坐读书的样子。困在我的朋友们发布的关于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件华服抑或一段诗与远方的旅行的动态中间,她的朋友圈动态像是闯入鹤群的一只小鸡,格格不入。

    我觉得有必要限她认真谈一谈了,这样压抑的生活,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的。于是,我就问了,很郑重很严肃地问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快乐,也是生活的调料和颜料啊!

    女孩又一次沉吟良久,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我是贫困户,我花的钱都是助学金和扶贫资金,怎么可以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那不是太不懂事了吗?”

    原来如此。我觉得自己太大意也大失职了,一对一帮扶了这么长时间,每天自以为很贴心地嘘寒问暖,竟然不知道对面的那个人在想什么,不知道她的内心背负看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我把女孩的情况向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是个有点儿文艺情结的中年男人,他叹了口气,说:“多善良的女孩啊!心地善良才会背负这么大的心理包袱,总觉得欠了别人什么。以后要做的,就是打消她的心理负担。”顿了一下,领导又盯着我,挥着手强调说:“我说的是打消她的心理负担,不是打消她心底的那份善良。明白吗?”

    我点了点头,然后上网淘了两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一边临时抱佛脚,一边寻找着突破口。为了改变她的观点,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相当长的时间,跟她聊生活的本质和扶贫的意义,聊到最后,我总结了一句话:“除了个别好吃懒做的寄生虫特质的人,大部分人的贫因都不是自身的错,而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这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权利站在阳光下笑,站在草地上歌唱,也有权利把笑声和歌声传达给更多的人。”

    女孩显然认可了我的观点,慢慢地,她开始在朋友圈分享她的快乐了。她坐在校园的餐厅里,开心地啃着一只鸡腿;她走在那个城市的小巷,用心地拿镜头捕捉着经年的建筑和爬满高墙的青藤;她跟朋友骑着单车,穿行在城市自由的风里;她举着一张电影票,瞪大着一双美丽的写满倾诉欲望的眼睛。

    我每次都在下面点赞,顺便听她分享一些快乐背后的故事。那些故事很小,很不起眼儿,但却洒满了阳光,让人在冬日里每每念及,心生温暖。

    帮扶任务结束那天,我给地留言说:“B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把生活过成雨后彩虹的样子。”她很快就回复了,三个字:“谢谢您!”她的话后面,跟着两个可爱的表情,一个是“加油”,一个是“微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 (1) 选文中女孩的“善良”有哪些表现?
    2. (2) 有同学发言认为,第⒃段画波浪线句子删去后不影响内容完整,且更简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3. (3)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⑨段A处画横线的句子反映的女孩的心理,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②同桌李林觉得第⒅段B处画横线的句子引人深思,但说不出所以然来,请你给她解析。

    4. (4) 有同学认为,选文的标题换为“不一样的帮扶”更好,请谈谈你的意见和理由。(5分)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作文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四、附加题(10分)
  • 10.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甲】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乙】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 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

    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见智深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权且饶他。”

    (以上文段均选自《水浒传》)

    1. (1) 【甲】文段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其回目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下面四个语句出自第七、第八回目(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正确写出第七回、第八回的回目。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2. (2) 自己的妻子遭人调戏,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不打;素不相识的金翠莲被郑屠欺负,鲁提辖竟三拳打死了他。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3. (3) 鲁达也好,林冲也好,他们最后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对此,你有何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