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造 B . 冰雪融化 C . 木柴燃烧 D . 食物腐烂
  •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 3. 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4 B . 0 C . ﹢2 D . ﹢4
  • 4.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 氢气 B . 氨气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 5. 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使用清洁能源 B . 就地焚烧塑料饭盒 C . 积极植树造林 D . 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6.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镁属于金属元素 B . 镁的原子序数是12 C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D . 镁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2
  • 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2个氢分子:2H B . 4个氮原子:4N2 C . 氦气:He2 D . 3个钠离子:3Na+
  • 8. 纯净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C2H2 B . C2H4 C . C2H5OH D . CH4
  •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 10.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 . 二氧化碳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C . 把氧气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此过程中氧分子变小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密度不同
  • 11.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 .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 .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 . 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 12. 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异黄酮是一种氧化物 B . 异黄酮由27个原子构成 C . 异黄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 D . 异黄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 13.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 .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14.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20s时,瓶内压强增大 B . 20s后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 . 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D . 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4 B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 .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二、实验题
  • 16.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中棉花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4. (4) 完全分解等质量的水、氯酸钾、氧化汞三种物质,生成氧气质量最少的是(填化学式)。
    5. (5) 请设计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7.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1) 上图所示3个实验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的是(填字母),请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2. (2) 写出硫酸铜的化学式并标出铜元素的化合价
    3. (3) 图A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终瘪至比初始状态更小,依据上述现象描述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 18.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 (1) 钠、镁、铝等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下同),氯、氧、硫、磷等非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易得失电子。
    2. (2) 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
    3. (3) 16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写离子符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是。(写化学式)
    4. (4) 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字母)。
      A . He和Ar B . He和Mg C . Li和Na D . F和Cl
三、综合题
  • 19. 水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水是(填“单质”或“化合物”)。
    2. (2) 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水是由构成的。
    3. (3) 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水是由组成的。

      可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验证水的组成,装置如图1所示。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图2所示装置中,活性炭可达到的目的有(填字母)。

      A.过滤杂质B.软化硬水C.吸附异味D.消毒杀菌

  • 20. 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A、B是液体,F、G是固体,其余均是气体。其中E有刺激性气味,G元素是生物细胞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写出化学式:

      A;B;G

    2. (2) 写出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

      F→E的反应

  • 21.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1. (1) 【经典赏析】

      利用图1实验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2. (2) 通过实验,该科学家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3. (3) 【实验回顾】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该实验中红磷过量。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过程中,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若伸入燃烧匙过慢,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 (5) 【实验拓展】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 (6) 实验证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铁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和铁与氧气的有关。
    7. (7) 取四根直径为0.4mm铁丝,分别在氧气的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氧气的体积分数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燃烧,不如实验1剧烈

      燃烧,不如实验2剧烈

      不燃烧,只发红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直径为0.4mm铁丝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铁丝能否燃烧以及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③取250mL的集气瓶,加入125mL的水,利用排水法将氧气通入瓶内,将水排完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填字母)。

      A.33% B.50% C.60% D.67%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