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罗开富小学2020-2021学年六年...

更新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2. 有两块放大镜甲、乙,直径分别为3cm、5cm,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
    A . 放大镜甲 B . 放大镜乙 C . 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
  • 3. 关于工具和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一件工具只有一种使用方法 B . 不同的工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 . 同一个任务中只能使用一个技术 D . 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的支持
  • 4. 如图所示,圆柱形铁块重30kg,请估一估方形铁块约重( )

    A . 30kg B . 20kg C . 60kg
  • 5.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 . 右上方 B . 左上方 C . 左下方 D . 右下方
  • 6.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   )的人。
    A . 各种晶体 B . 微生物 C . 各种动物 D . 细胞
  • 7. 解剖剪能比普通剪刀更方便剪开网线的原因不包括(   )。
    A . 刀刃比较锋利 B . 刀刃比较薄 C . 刀尖比较细 D . 刀柄比较短
  • 8. 如图所示,轮轴甲和乙的轴一样大,分别在两个轮上挂上钩码,使其达到平衡,下列钩码数正确的是(   )。

    A . 甲=4乙>4 B . 甲<乙<4 C . 乙<甲<4
  • 9. 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发绿,其原因是( )。
    A . 绿色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池塘 B . 绿地上的绿草、绿树倒映在水中 C . 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D . 水中苔藓植物大量繁殖
  • 10.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调节反光镜后始终没看到标本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
    A . 标本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移动 B . 标本处在通光孔中央

    c.使用的目镜倍数太小

    D.使用的物镜倍数太小

  • 11. 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   )。
    A . 薄片 B . 方块 C . 薄而透明的切片 D . 以上都可以
  • 12. 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物镜,更换成“40×”的物镜,从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会(   )。
    A . 变大变暗 B . 变小变暗 C . 变大变亮 D . 变小变亮
  • 13. 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是由下列哪个原因引起的(   )
    A . 气泡太多 B . 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 . 显微镜操作失误 D . 未滴红墨水
  • 14. 下面三种使用杠杆撬起重物的情况中,( )最省力。
    A . B . C . D .
  • 15. 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效果时,为了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 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 B . 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 C . 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 D . 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
  • 16. 如图杠杆尺左边向下倾斜,为了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应该对A、B螺母如何调节(   )。

    A . A和B螺母都向内调 B . A螺母向内调,B螺母向外调 C . A和B螺母都向外调 D . A螺母向外调,B螺母向内调
  • 17. 用滴管吸取一滴烧杯中的微生物培养液,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 先捏住滴管的胶头,再把滴管伸入烧杯中松开手指,吸取液体后取出 B . 先把滴管放入烧杯中,再用手挤压滴管的胶头,吸取液体后取出 C . 直接把滴管放入瓶中再拿出来即可 D . 滴管吸取液体后横着拿起来
  • 18. 相比于手工抄写,活字印刷的优点有(   )。

    ①印刷速度变快;②印刷版面工整;③活字可以反复使用;④刻字比较麻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9. 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
    A . 天平 B . 剪刀 C . 扳手 D . 螺丝刀撬油漆桶盖
  • 20. 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B . 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快 C . 导致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和使食物发霉的霉菌都是微生物 D . 微生物太恶心了,都要消灭掉
  • 21. 斜面甲和斜面乙的坡度相同,甲斜面长10米,乙斜面长5米,汽车开上哪个斜面更省力?( )
    A . 甲斜面 B . 乙斜面 C . 一样 D . 无法确定
  • 22. 如图所示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最有可能的是(   )

    A . 红细胞 B . 洋葱表皮细胞 C . 叶表皮细胞 D . 口腔上皮细胞
  • 23. 关于信息的传播,下列( )说法是不科学的。
    A . 书籍是最好的传播信息的工具 B .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大大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 C . 由纸、印刷、信息结合而成的工具和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 D . 视频相比文本,在传播信息时更生动直观
二、科学探究部分(54分)
  • 24. 触角是鉴别昆虫种类性别的重要特征,它能感受气味、平衡身体。将下列昆虫与它相对应的触角形状连起来。

    天牛     蚕蛾     蝴蝶     蚂蚁     蝗虫

    丝状     鞭状     膝状     羽毛状     棒状

  • 25. 请在合适的位置挂上两个钩码,使下面的杠杆尺达到平衡,在下图中画出来。并说明此时是哪种类型的杠杆。

    杠杆

    杠杆

    杠杆

  • 26. 洋洋学习了《微小世界》这一单元时,在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时遇到问题,请你帮忙。

    1. (1) 洋洋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首先需要正确使用显微镜,下面是他的操作步骤,选择正确的显微镜部件名称(序号也填)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把显微镜移至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转到镜筒下。

      ②调节载物台下面的,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③调节准焦螺旋抬起镜筒,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④从往下看,调整,将镜筒慢慢抬升至标本出现任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2. (2)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更换目镜,调节焦距后,小黑点仍不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在上。
    3. (3)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 (4) 如图,甲、乙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使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填“甲”或“乙”)。

    5. (5) 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到乙图的操作步骤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6. (6)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强,应该选择(   )。(多选)
      A . 平面镜 B . 凹面镜 C . 大光圈 D . 小光圈
    7. (7) 在显微镜下看到了“q”,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8. (8) 在制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临时装片时,一个微生物都没看到,造成他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的是:(至少答出一个)。
    9. (9) 洋洋在观察微生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微生物在游动,高兴地让其他同学来看,但同学们怎么看都没有看到,可能的原因是。(一种即可)
    10. (10) 同学们初次使用显微镜时,希望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但很多物体都无法在显微镜下直接成像,如一片树叶、文具盒等,这是因为;
  • 27. 洋洋学习了《工具与技术》这一单元后,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现在他想来考考你。
    1. (1) 以下工具主要应用了哪些科学原理?并标出杠杆中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轮轴中的轮和轴。

    2. (2) 为了弄清楚斜面的作用,杨洋设计了实验,选取了30cm、40cm和 50cm 的木板搭建了相同高度的斜面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了下表中,根据实验数据,请你分析下列的问题。
       

      直接提升

      A斜面

      B斜面

      c斜面

      物体一

      4.8N

      3.2N

      1.7N

      2.5N

      物体二

      9.8N

      6.9N

      3.4N

      4.7N

      物体三

      2.2N

      2.6N

      0.7N

      1.1N

      ①从上述实验数据中你认为A斜面木板长,B木板长,C木板长

      ②上述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有问题的,它是,应该在N范围内是合理的。③此实验方法为实验。

      ④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⑤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A.直接修改数据B.向同学要数据C.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⑥生活中,我知道运用了斜面原理的例子还有许多,如高速公路立交桥的引道、 等。

    3. (3) 洋洋来买西瓜,他挑了一个小的给老汉称。老汉使用的杆秤如图所示。当放上西瓜,老汉用手提在B处时,秤砣在图中的位置。如果秤盘处作为阻力点。

      ①这时杆秤相当于是一个(填杠杆类型),理由是

      ②如果小明挑了一个更大的西瓜,用同样方法再称量时秤砣应该向移动

      ③若小明挑选的西瓜过大,此方法无法称出重量时,老汉可以怎么做?。(注:只有一个秤砣)

三、附加题(5分)
  • 28. 下图是我们家庭中常见的垃圾桶结构示意图,用脚在F处往下踩,垃圾桶的盖子会打开。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认真分析思考。

    ①杠杆DEF是杠杆,判断依据是用力点到支点距离__阻力点到支点距离。杠杆ABC是杠杆,判断依据是用力点到支点距离阻力点到支点距离。

    ②杠杆DEF和下面杠杆类工具中的()最相似。

    A.火钳        B.镊子          C.开瓶器        D.手前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