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02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 1. (2021八上·黔西南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在中国地图上填写的中国美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美食“拉面”“酿皮”“热干面”“火锅”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依次是(   )
      A . 甘肃省、青海省、湖北省、四川省 B . 甘肃省、青海省、河北省、四川省 C . 陕西省、青海省、湖北省、四川省 D . 甘肃省、山西省、湖北省、四川省
    2. (2) 图中以“牦牛肉、糌粑”为特色美食的地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   )
      A . 朝鲜族 B . 蒙古族 C . 藏族 D . 维吾尔族
  • 2. (2020八上·施秉月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 华北平原 B . 四川盆地 C . 黄土高原 D . 内蒙古高原
    2. (2) 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秦——太原 B . ②——鄂——武汉 C . ③——渝——重庆 D . ④——宁——兰州
    3. (3) 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 . 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 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 . 该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3. (2021八上·万山期末) 贵州地处山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预防和避免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A . 台风、滑坡、泥石流 B . 沙尘暴、滑坡、泥石流 C . 崩塌、滑坡、泥石流 D . 台风、地震、泥石流
  • 4. (2021八上·安顺期末) 下图中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的差异是(   )

    A . 甲处流速较慢 B . 乙处流量较小 C . 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 . 乙处有结冰期
  • 5. (2021八上·万山期末)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加剧了我国局部地区的缺水状况。以下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 . 跨流域调水 B . 兴建水库 C . 节约用水 D . 防治水污染
  • 6. (2021八上·安顺期末)     2020年6月2日,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千米。读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   )
      A . 新疆 B . 内蒙古 C . 西藏 D . 宁夏
    2. (2) 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 全球降水量减少 B .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C .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D . 农民进城、土地撂荒
  • 7. (2020八上·铜仁期末) 下列地区中,水土配合不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是(  )
    A . 华北平原 B . 东北平原 C . 四川盆地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8. (2021八上·黔西南期末)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读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 . 纬度、地形 B . 纬度、海陆 C . 土壤、地形 D . 土壤、海陆
    2. (2) 以下农业技术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是(   )
      A . 智能收割 B . 无人播种 C . 麦种培育 D . 粮食储运
  • 9. (2021八上·安顺期末)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已初步形成,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是(  )
    A . 赣南地区 B . 长江三角洲 C . 珠江三角洲 D . 环渤海地区
  • 10. (2020八上·施秉月考) 如下图所示是某三个地区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这三个地区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黄土高原。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 甲—② 乙—③ 丙—① B . 甲—① 乙—② 丙—③ C . 甲—① 乙—③ 丙—② D . 甲—② 乙—① 丙—③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 11. (2021八上·襄汾期末) 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1. (1) 读图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A为牧区、B为牧区:四大牧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季风区/非季风区),图中箭号代指的季风(冬或夏)难以到达该区域,因此降水较少且多在mm以下,大部地区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填干湿地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 (2) 读图2,长江黄河发源于我国高原,它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有“世界屋脊”之称。
    3. (3) 图2中A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经过我国的(山脉)、(河流),它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此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
  • 12. (2020八上·额尔古纳期末) 根据某旅行团的日程安排和旅行线路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

    日程安排(旅程路线)

    第一天

    广州→武汉

    第二天

    武汉→宜昌→重庆

    第三天

    重庆→成都

    第四、五天

    成都→青海湖

    1. (1) 第一天,旅行团从广州坐火车,经(铁路)线,穿越(山脉)的隧道,到达湖北省武汉市。
    2. (2) 第二天,坐轮船沿航线逆行而上,在(直辖市)上岸,此时可见长江北岸一条主要支流
    3. (3) 第三至第五天乘坐大巴车,旅行团游览的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淡水)湖,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现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其原因可能是
    4. (4) 该旅行团在第六天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飞回到广州,六天内共选择了种交通运输方式。
    5. (5) 横跨我国东、西部,连通大西洋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_____)
      A . 京哈-京广线 B . 沪昆线 C . 陇海-兰新线 D . 京沪线
  • 13. (2021八上·临清期中) 读我国“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2. (2)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我国大体以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非季风)区。耕地大致又以毫米等年降水量线为界分为水田和旱地。
    3. (3)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是“北多南少”。其中水土资源配合最不协调的地区是
    4. (4) 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 . 退林退草还耕 B . 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 . 围湖围海造田 D . 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 14. (2021八上·德惠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 ;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不合理)。
    2. (2)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和西北地区 。
    3. (3) 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填写下列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A山脉     B山脉     C山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