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下面各小题中哪个答案最恰当,把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1.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噪(guō)    玲珑透(tì) B . 冽(lǐn) 有无恐(shì) C . 物(kāi)    应接不(xiá) D . 选(shān)    人影绰绰(cuò)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销毁    繁殖    不可计数 B . 糕饼    胆怯    千真万确 C . 隐蔽    稀罕    心旷神怡 D . 燥声    悠然    里所当然
  • 3.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栋梁。 B . 就算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得意忘形 C . 这些人心术不正,诡计多端 , 不值得信赖。 D . 诸葛亮足智多谋 , 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原来刘玲感冒了,难怪今天上课时显得很没有精神 B . 老师号召我们要把雷锋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C . 出操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D . 尽管是寒冬腊月,梅花依然开得很精神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B .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C . 圆明园里收藏着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D .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 6. “如今的中国,人们可以安定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生活幸福指数迅速提升。”符合该情境的成语是(    )
    A . 路不拾遗 B . 多事之秋 C . 夜不闭户 D . 安居乐业
  •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B . 你善待书,书也会善待你。 C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D .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8. 宰相魏征曾向唐太宗进言“_______”,提醒皇帝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险,生活也要提倡节俭。填入横线处的一项应是(    )
    A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B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9.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不少特点鲜明的人物,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猎人海力布》,我们认识了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海力布。 B . 通过《将相和》,我们认识了顾全大局的廉颇和知错就改的蔺相如。 C . 通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认识了一位严厉的母亲。 D . 通过《父爱之舟》,我们认识了一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父亲。
  • 10.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珠鸟》记叙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B . 《鸟的天堂》介绍了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 C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介绍了鸵鸟、游隼的速度都比猎豹快。 D . 《小岛》记叙了将军登上小岛后的见闻,展现了我国守岛部队的艰苦生活。
  • 11. 小动物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常客,下列诗句中描写蝉的一项是(    )
    A .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B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C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12. 下列古诗中,表达作者爱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 《乞巧》 B . 《山居秋暝》 C . 《示儿》 D . 《枫桥夜泊》
  • 13. 下列人物出自民间故事《八仙过海》的一项是(    )
    A . 梁山伯、祝英台    B . 吕洞宾、孟姜女 C . 董永、七仙女    D . 铁拐李、何仙姑
  • 14. 喜欢一篇文章,于是去找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下列信息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忆读书》——郭沫若——《寄小读者》 B . 《松鼠》——布封——《动物素描》 C . 《慈母情深》——梁晓声——《母亲》 D . 《桂花雨》——琦君——《琦君散文精选》
二、积累运用(22分)
  • 15. 看拼音填词语,注意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ēn huì

    fēn fù

    dā chéng

    tóng xīn xié lì

    xiē liáng

    yú chuán

    zhì pǔ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16. 按课文内容填空。

    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梁启超在《》中认为“故今日之责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如何增长少年的智慧,让少年更强大?

    博览群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宋代的朱赢认为“读书有三到,谓。”他认为:“三到之中,。心既到矣,?”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说过:“,是知也。”多读书,勤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未来才能成为国之栋梁。

三、阅读训练(27分)
  • 17. 袁隆平给妈妈的一封信(有删改)

    亲爱的妈妈: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我老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出生在江南繁华地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那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里,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去那里,可是要吃苦的啊……”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⑤没想到,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您也来到了这里。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总以为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再来好好地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

    ⑥我好后悔啊。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静静地坐下来陪陪您呢?哪怕就一次。

    ⑦我总对别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了——

    ⑧无法想象,(1)_______,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去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⑨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2)_______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⑩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和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 , 是妈妈您在我的幼年种下的!

    ⑪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不曾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bi bo)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⑫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儿隆平

    1. (1) 下列选项中,对信的内容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袁隆平去探望居住在乡下的妈妈。    B . 妈妈学识渊博,培养袁隆平成才。 C . 袁隆平回忆往事,深切思念去世的妈妈。    D . 妈妈来到安江帮袁隆平带孩子。
    2. (2) 在文中(1)(2)两处依次填入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您的英语启蒙   

      ②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   

      ③没有您的批评和阻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①
    3. (3) 对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的场景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希望袁隆平到安江这个地方吃点苦。 B . 袁隆平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去安江生活。 C . 母亲不舍得袁隆平去安江这个偏远的地方。 D . 袁隆平不愿意去安江这个偏远的地方。
    4. (4) 短文第1自然段中三次写到了“种子”,你觉得第三处“种子”和前两处“种子”的含义一样吗?写写你的理解。
    5. (5) 2004年,袁隆平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通过这封信,我们又认识了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如果要为华静颁发“杰出母亲”奖章,该怎样写颁奖词?请结合短文内容,模仿左边的颁奖词写一写。

      “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

      人物: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杰出母亲”颁奖词

      人物:华静(袁隆平母亲)

      颁奖词:

  • 18. 课外阅读。

    敦煌莫高窟

    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②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3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全长1600多米,数百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洞窟里的壁画和彩塑,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建筑、艺术、民俗、宗教信仰等情况。

    ③莫高窟的彩塑有2000多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惟妙惟肖的程度令人啧啧赞叹。

    ④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4.5万多平方米的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逛游……看着这些壁画,仿佛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⑤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别的国家掠走。仅存的少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1987 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 (1) 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 . 打比方、列数字 B . 作比较、打比方 C . 列数字、举例子 D . 举例子、打比方
    2.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与莫高窟艺术品无关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以下信息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B . 藏经洞曾藏有各种经卷、文书、刺绣等,现都陈列在北京故宫。 C .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展示我国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艺术等众多方面。 D . 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 (4)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敦煌莫高窟景区发布了“疫情期间游览须知”。请阅读须知,回答下列问题。

      疫情期间游览莫高窟须知:

      ①参观莫高窟须提前预约。

      ②参观莫高窟须携带身份证,出示健康码,并全程佩戴口罩。

      ③排队及参观游览时,请自觉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乘坐景区摆渡车及观看数字电影时,请隔位就座。

      ④开放时间:

      4月-11月:8点30分-17点30分

      12月-3月:9点-17点

      ①敦煌莫高窟寒假开放的时间是

      A.8:30-17:00 B.8:00-17:30

      C.9:00-17:30 D.9:00-17:00

      ②小海来到敦煌莫高窟,却不能进入景点参观,被拦在了景区外面。联系“须知”,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 19. 小古文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识:见识。③下流:下等,劣等。④断:绝对。

    1. (1) 短文中,曾国藩对士人读书提出的三个要求是
    2. (2) 刘明阅读了《上下五千年》之后,觉得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历史知识,常常在同学们面前自夸。下面内容用来劝告刘明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B .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C .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3. (3) 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四、习作表达(30分)
  • 20. 选题一:袁隆平爷爷在信中回忆了妈妈对他的爱,也诉说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思念。2021年已经过去,回忆这一年来的欢笑和泪水,收获与遗憾,你最想向谁倾诉?请选择一个人,给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选题二: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出发,开启了6个月的太空之旅。为了丰富太空生活,航天员们带了一些心爱的物品:翟志刚带了笔墨纸砚,叶光富带了乐器,王亚平带了家人的照片。如果你也能跟他们一起出发,你会带什么呢?为什么带它呢?它又会怎样陪你度过太空之旅呢?请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一写。

    要求:①任选一题作文,题目自拟。②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③4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