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书写下面这首诗,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诗)

  • 2. 在语段中看拼音写词语。

    母亲时常dīng zhǔ我们要勤劳,不能lǎn duò。看着她jūn liè的手,我们很xīn téng,默默地fā shì:要yí bèi zi报答她给予我们无私的ēn huì

  • 3. 下列四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输赢(yín)   ②就寝(qǐn)   ③誊(téng)抄 B . ①酵(jiào)母    ②眼眸(mó)   ③聒(guō)噪 C . ①传(zhuàn)记    ②冠(guàn)军    ③间(jiān)隔 D . ①筛(shāi)子    ②抖擞(sǒu)    ③客栈(zhàn)
  • 4. 下列四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压抑  讯期  联结  完好无缺 B . 黎明  隐蔽  繁殖  亭台楼阁 C . 崩塌  销毁  防碍  民不聊生 D . 煤碳  迟延  烦琐  金碧辉煌
  • 5. 下列四组词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难以置  以为真 B . 风景名  不其烦 C . 谢宾客  壮志未 D . 世闻名  轻而易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 在旧社会,他只得靠拉黄包车来保持一家人的生活。 B . 近几个月爸爸工作非常忙碌,常常是陆续几天加班。 C . 做学问得深入,不能抱有一知半解就满足的态度。 D . 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就不怕敌人足智多谋、狗急跳墙。
  • 7. 下列句子不是唐代诗人(词人)写的是(    )
    A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8. 老师让同学们写关于节俭的名言,符合的是(    )
    A .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 . 吃水不忘挖井人。 C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D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9. 为元旦联欢会设计宣传语,不恰当的是(    )
    A . 欢乐今朝,畅想明天! B . 激情跨年,嗨起来,动起来! C . 辞旧迎新,绽放活力! D . 同赏天上月,共品人间情!
  • 10. 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与其他两句不同的是(    )
    A . 这种花,虽不如牡丹富贵,不如玫瑰浓艳,不如百合芳香,但它有自己的清新淡雅,也颇受人们的喜欢。 B . 这种成熟了的苹果真好看,它们表面有红晕,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溢着甜津津的清香。 C . 红心果样子和猕猴桃差不多,但是红心果表皮没有绒毛,而猕猴桃有。红心果果肉中心是红色的,猕猴桃是绿色的。
  • 11. 对课文进行背诵,完全正确的是(    )
    A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B .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合适。(郭沫若《白鹭》) C . 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郭启超《少年中国说》 D . 夕阳西沉,华灯初上,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怕。(清《四季之美》)
二、阅读。(40分)
  • 12. 课内阅读

    故乡的菱角

    ①看到母亲寄来的菱角,往事又如画面般一帧又一帧掠过。

    ②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A一过“黄梅”菱吐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③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B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换,二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进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个个欢天喜地。

    ④每当这个时节,家家灶上煮着菱,于是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弥漫了整个村庄。孩子们沉浸在菱香中,吃着菱,哼着儿歌,别提多高兴了!

    ⑤思绪拉了回来,我剥起了菱角,仿佛又徜徉在故乡的菱塘了:荡起木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

    1. (1) 文章借助这一具体事物,抒发了“我”的感情。
    2. (2) 文章写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填一填,每个方框内不超过10个字。

    3. (3) 选择第②自然段A处或第③自然段B处的句子,体会写得好在哪里。
    4. (4) 体会这篇文章结尾的特点,不恰当的是(    )
      A . 与文章开头照应 B . 表达了鲜明的观点 C . 令人回味,意犹未尽 D . 表达了浓浓的情意
  • 13. 课外阅读。

    豪猪

    ①在许多动物园的小兽区,都能看到一种长相别致的动物:它个头半大不小,体色半灰不黑,四肢半短不长,背上满是长长的刺儿。许多吃瓜群众一看,就兴奋了:“看!这么大的刺猬!”“长刺的小野猪吧?"“大老鼠?“……再看标牌,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豪猪啊!”

    ②豪猪身肥腿短,体重超过10千克,颇似小猪。而由体毛硬化形成的棘刺,又是它的标志特征。见过豪猪的人,一定会对它浑身尖刺的外表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加拿大豪猪,10千克重的身体上,长满了无数棘刺,金部加起来共有3万多根。人们根据“刺”和“猪”两个关键词,给它起了不少名字:“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日豪彘”“此兽南北通有,吴楚呼为鸾猪”“箭猪即豪猪,亦称蒿猪”。

    ③豪猪跟老鼠一样属于啮齿类,但不能说豪猪就是“带刺儿的大老鼠”。因为它属于啮齿目之下的豪猪亚目,跟原产美洲的豚鼠、长尾毛丝鼠勉强算远亲,跟家鼠、田鼠所在的鼠形亚目,关系就更远了。

    ④豪猪洞通常挖在山坡上,由主洞、副洞、盲洞(临时避险用)和几条洞道组成,有两三个洞口, 错综复杂。它们平时出门爱走固定路线,会在灌木丛中连踩带咬开出几条“豪猪专用道”。

    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过一个“豪猪理论”:说一群豪猪在冬天抱团取暖,离近了容易互相扎着,离远了又冷,最后才找到彼此合适的最佳距离。这个例于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交,但真实的豪猪者并不需要考虑距离。几种典型豪猪常以小家族群居,在纬度较高的分布区,路天更会有10头以上挤在一个洞里。虽然豪猪的棘刺是硬毛,但可以靠立毛肌调节:既能在受威胁时“炸毛”,也能收起来贴近身体。豪猪聚集休息时,棘刺都是贴服状态,只要屁股不对着同伴就扎不着。

    ⑥关于豪猪的防御能力,有个说法广为流传:豪猪遇到危险,会把屁股上的刺儿像箭一样发射出去,扎对方一脸……其实,它们没这么生猛。遭遇捕食者的豪猪,通常会先“炸毛”、晃动棘刺和尾巴发出声响,警告对方别轻举妄动。接着它用屁股对敌,用防御最强的后半身迎着对方,让其知难而退。如果这时对方仍继续靠近纠缠、攻击,才会被刺扎。由于豪猪棘刺是毛发,当然不能发射出去。只是一些棘刺会在撞击时折断、脱落,留在对方身上,才给人这种假象

    ⑦一些有经验的猛兽,会攻击豪猪缺乏硬刺的头部、腹部,将其杀死。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就有狮子和花豹把南非豪猪当成日常猎物。在亚洲热带地区,虎和豹也会捕食印度豪猪和马来豪猪。

    1. (1) 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第自然段的段首。

      豪猪的强大防御,也不是无敌“金钟罩”。

    2. (2) 填空。

      ①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关键词语来提高第①自然段的阅读速度。因为这一个自然段是围绕这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

      ②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为了强调

      ③第⑥自然段“这种假象”指的是,造成“这种假象”是因为

    3. (3) 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豪猪身上的棘刺由体毛硬化形成,它是豪猪的标志特征。(   )

      ②由第②自然段可知,豪猪还有其他4个名字。(   )

      ③豪猪属于啮齿类,跟老鼠关系较近,它们是真正的亲戚。(   )

      ④豪猪洞全部挖在山坡上,其洞穴错综复杂。(   )

      ⑤豪猪很难相互靠近聚集,因为一旦靠近就特别容易相互扎伤。(   )

  • 14.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①“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高铁快要启动时,忽然听到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声惊扰,回头张望。而刚上车准备休息的我就坐在七号车厢的最后一排,声音近在身边。此时,乘务员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②我打量着,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精背,吼叫道:“我不要去——”很显然,此回我遇到了一位智障的乘容。

    ③我一直凝视着她。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位妇人说:“我要吃——”另一位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禁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硬朗。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④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她点点头。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拾捡。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母亲很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⑤一位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也许都有,但是老母亲都挺过来了!

    ⑥我坐在斜后方,想着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更好。

    ⑦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愈发柔和、温软,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

    ⑧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 (1) 概括地写出令人感动的两个场景,每个不超过20字。
    2. (2) 读相应的自然段,完成填空。

      ①第④自然段中“智障妇人迫不及待,把扯开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扯”字写出了智障妇人

      ②第⑤自然段运用了描写的方法,表达了“我”的情感。

      ③第⑧自然段“生命的功课”指的是

    3. (3) 第⑦自然段“车窗外夕阳的光,愈发柔和、温软,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年迈的母亲像车窗外的夕阳,心灵有光。 B . 母亲染发手艺不错,经常为女儿染发。 C . 虽然女儿智障,但母亲仍然注意女儿的外在形象。 D . 这是一幅温馨的画面,饱含着人间温情,自然美好。
    4. (4) 给文章取题,最合适的是(    )
      A . 旅行见闻 B . 智障妇人 C . 阳光下的发丝 D . 这就是母亲
    5. (5) 用三个词语评价这位母亲。
三、习作。(30分)
  • 15. 同学们,杭州亚运越来越近了!届时,亚洲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外国友人、海外侨胞、国内同胞将汇聚杭州,参与这场盛会。这是宣传杭州,提升杭州品质的大好时机。

    现在让我们脑洞大开,先构思一款带 有杭州元素的亚运纪念品,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设计的纪念品详细地介绍给大家。你所设计的纪念品,可以是工艺品类的、丝绸类的、文具类的……可以是一枚书签、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枚徽章……以是挂件、摆件、配件等等。

    要求:①能分若干个段落从几个方面清楚地介绍你所设计的纪念品,既有亚运特色,又有杭州元素。②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③语句通顺,意思连贯。④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写完后读一读,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对错误的或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同时保持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