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阅读

    【材料一】学修身之方以为基

    《礼记·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学说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先贤们致力于“修身”、从经典中学习坚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________________,坚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________________和坚持“日三省吾身”的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修齐家之略以为本

    《礼记·乐记》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风,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克勤克俭”等的优良家风家训流传至今,也有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警示世人。《曾国藩家书》在平淡的家常事中yùn(    )含真知良言,《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是对儿子呕(    )心沥血的教huì(    )。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材料三】养浩然之气以为根

    心持家国情怀,肩担时代重任,善养“浩然之气”,是我们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何为浩然正气?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是②“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胆气;是③“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自我坚守的人格品质;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为民之情;是⑤“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正是这种凝聚而成的一腔热忱,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1. (1) 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材料一】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心     决心     恒心 B . 决心     初心     恒心 C . 恒心     初心     决心 D . 决心     恒心     初心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材料二】中加点字注音。

      yùn(    )        huì(    )       呕(    )

    3. (3) 【材料一】【材料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 (4) 下面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B . 心持家国情怀,肩担时代重任,善养“浩然之气”,是我们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C . 有“克勤克俭”的优良家风家训流传至今,也有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警示世人。 D .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学说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5. (5) 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二、议论文阅读(9分)
  • 2. 阅读

    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赵渊杰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航向。

    ②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历史上,有志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而是担负使命、扛起责任的先锋和实干家。《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党的一大召开时,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青年英杰用青春的斗志和力量感应时代脉搏、投身时代洪流,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弄潮儿。

    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传承这一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奋斗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把青春献给祖国;勇做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发出“清激的爱,只为中国”的强音,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事实证明,只有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进发。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这些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新时代的每个领域、各条战线,还有许多这样的弄潮儿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科技攻关的岗位,从抢险救灾的前线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从奥运竞技的赛场到保卫祖国的哨所,广大新时代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紧跟时代、奉献时代中成就自我。

    ⑤一个世纪前,李大钊在《青春》中寄语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前进的道路仍然充满艰辛。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实现中国梦这场历史接力赛中跑出好成绩,不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9日09版有删改)

    1. (1) 下列对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 .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C .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 .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2.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便是文章中心论点,明确精练,第①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点明中心。 B . 文章多处采用了中外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 广大时代青年在每个领域、各条战线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D . 事实证明,进行了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一定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3. (3) 为了更深入地闹述“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第③④⑤的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 3. 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 . 诗歌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第三、四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 . 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 (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 4. 文言文阅读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谓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 , 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品服:封建时代官史所穿的公服。②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③故事:(按照)惯例。④废:放弃。⑤堡:村寨、村庄。⑥于策:在策略上。⑦下:下达。⑧斛:hú,中国古代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

    1. (1)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临溪渔             必试后命 B . 太守谁             侍臣曰 C . 醒能述文           省馈饷 D . 从太守游而乐     帝
    2.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 C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4. (4) 【甲】文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 (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题(7分)
  • 5. 名著阅读。阅读语段,在下面横线上填空。

    林冲因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陆谦买通押送公差董超、薛霸,欲杀害林冲。A得知林冲被流放沧州后,一路相随。在野猪林,两公差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A出手救下林冲,一路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

    语段中的A指的是,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 6. 语言运用。
    1. (1) 请用一句话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新华社日内瓦5月19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9日宣布,由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克威莎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这是继国药和科兴疫苗后,第三款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中国新冠疫苗。

    2. (2) 右图是漫画《瞄准》,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

      ②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寓意?

五、现代文阅读(共15分)
  • 7. 阅读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①深秋时节的一天后响,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他看见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③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渣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说:“中条山。”

    ④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报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搞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

    ⑤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2. (2) 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轻淡调侃—(    )—(    )—(    )—怆然吟诗

    3. (3) 文中三处提到“中条山”,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5. (5) 请说说题字“砥柱人间是此峰”的丰富意蕴。
六、作文(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朋友的陪伴,好书的陪伴……

    请以“陪伴,点亮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力求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