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水 , 儿得活”中“迸”的意思是(    )
    A . 奔散 B . 没有 C . 涌出
  • 2.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群儿戏于。(    )

    A . 家庭 B . 庭院 C . 同“廷”,朝廷。
  • 3.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弃去。(    )

    A . 接着 B . 比,并 C . 全,都
  • 4.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持石击瓮破之。(    )

    A . 完了,一点不剩    B . 司马光 C .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    D . 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
  • 5.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得活。(    )

    A . 小孩 B . 女儿 C . 儿子
  • 6. 《司马光》讲述了_______用_______砸破_______,救出掉在_______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_______。(    )
    A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迁传》 B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C . 司马光;大铁棒;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 7. 故事《司马光》告诉我们(    )
    A . 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B . 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8. 小丽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她,可她因受到批评而闷闷不乐。你会用下列哪句话来劝劝她?(    )
    A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 .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D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9. 下列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还”是“回”的意思。 B .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有“长出”的意思,写出了枝条长得快。 C . “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中“寂寞”这个词语把贝壳没人理睬的样子写得更形象。 D .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两个“一半”说明鱼和海水同样多。
二、书写
三、连线题
四、综合练习。
  •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 (2)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13. 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 14. 根据课文《司马光》内容填空

    ,一儿登瓮,,光持石击瓮,

  • 15. 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

    tíng yuàn

    dēng shān

    diē dǎo

    fàng qì

  • 16. 课文回顾。

    课文叙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时,一个朋友,在危急时刻,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司马光没有跑,而是用一块石头,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课文赞扬了司马光的可贵品质。

  • 17. 照样子填词语,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果实累累

      秋风习习

      七零八落

      七嘴八舌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2. (2) 秋天的果园。你看,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3. (3) 森林公园就像绿色的海洋!枝叶的,把森林封得
  • 18. 古文专项。

        群儿________,一儿登瓮,________。________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_______。

    1. (1) 按课文原文填空。
    2. (2) 文中的“光”指的是,文中的他是一个的孩子。
  • 19.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所报答的“主”是,“义释”的是。(填人名)
  • 20. 多音字组词。

    扎 

五、语言表达
六、信息匹配
  • 2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马(sī shī)     院(tín tíng)      人人知(xiē jiē)

    倒(dī  diē)   人(zòng  zhòng)   足跌水中(mò méi)

    (cí chí)   丢(pì  qì)     水迸,儿活(děi dé)

  • 24. 选词填空

    A.关心     B.热心     C.耐心     D、专心

    1. (1) 老师布置的事情,陈华总是十分地去做。
    2. (2) 张小军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被评为集体的“好少年”。
    3. (3) 他对同学很,谁有了困难,他都尽力去帮助。
    4. (4) 同学有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地讲解。
  • 25.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持:①拿着,握着;②抱有(某种见解、态度等);③遵守不变;④料理,主管。

    1. (1) 光石击瓮破之。
    2. (2) 那掌声热烈而久。
    3. (3) 今天的中队活动由中队长主
    4. (4)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同意见。
  • 26. 我能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 (1) 给妈妈开了门后,我坐在书桌旁做作业。
    2. (2) 上课铃响了,正在游戏的同学们地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了。
    3. (3) 老师上了三节课,嗓子都有些哑(yǎ)了。
七、现代文阅读
  • 2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乒乓球复原了

        晚上吃完饭,天气还大亮,又比较凉爽,我突然想和爸爸打乒乓球。

        乒乒……乓乓……我和爸爸的比赛激烈地进行着,“啪”乒乓球被我打到了地上,在地上又是蹦,又是滚,好不容易被门挡住了,正当我跑过去捡时,妈妈走了过来,一不小心把乒乓球给踩扁了!“妈呀,这可怎么办呀?”我拿着瘪下去的球失望地说。

        正当我愁眉不展时,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眯眯地说:“我有办法。”只见爸爸走进厨房,不慌不忙地拿来一个锅,把乒乓球放进去,放在灶上;再向锅里倒了一些水,小球马上浮了起来;最后爸爸点燃了煤气。一切准备完毕,爸爸对我说:“你好好观察这个乒乓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乒乓球。等到水烧开了,小球浮动得越来越快了!咦?乒乓球一点一点鼓了起来,最后那个坑竟然不见了,球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通过这件事,我了解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也明白了生活当中有许多奥秘等着我去学习与发现。朋友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1. (1) 我和谁在打乒乓球,乒乓球被谁给踩扁了?
    2. (2) 爸爸是怎样让乒乓球复原的?
    3. (3) 爸爸“笑眯眯”“不慌不忙”说明了什么?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乒乓球,说明了什么?
    4. (4)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件什么道理?
  •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品牌婴儿洗发沐浴露

        温和少刺激,中华护理学会联合推荐

        好处:专为婴儿设计的“无泪配方”,绝少刺激宝宝还未发育完全的眼睛和泪腺,纯净温和,泡沫丰富,洗净宝宝娇嫩肌肤,有效保护宝宝皮肤和头发上的天然保护层,即使用于最娇嫩的头部皮肤也不会觉得干燥。

    用法:盆浴时滴8~10滴于温水中(约10毫升),用手轻轻搅拌,洗浴后无需过水;淋浴时滴适量于手心,涂抹于宝宝的头部和全身,再用水冲净。

    1. (1)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是(    )。
      A . 一种洗发液    B . 一种沐浴液 C . 一种既可洗发又可沐浴的液体    D . 一种洗衣液
    2. (2) “无泪配方”是说(    )。
      A . 使用这种沐浴露后,孩子就不会哭闹 B .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绝少刺激宝宝还未发育完全的眼睛和泪腺 C . 使用这种沐浴露后,哭闹的孩子就会因为玩泡泡而高兴 D . 孩子会因为娇嫩肌肤被冲洗而高兴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是中华护理学会联合推荐的产品 B .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不仅可以用于盆浴,也适合淋浴 C .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不可用于成年人 D . 该婴儿洗发沐浴露能有效保护宝宝皮肤和头发上的天然保护层
    4. (4) 浴缸内用该该婴儿洗发沐浴露的时候,合适的用量是(    )。
      A . 约10毫升    B . 8~10滴 C . 滴适量于手心    D . 一次用一勺
八、文言文阅读
  • 29. 阅读课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________。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儿得活。

    1. (1) 把课文补充完整。
    2. (2) 写出下面字的解释。

      庭:

      皆:

    3. (3) 我会借助文中的插图,揣摩人物的内心,比如文中落水的孩子很,其他的孩子都很,而司马光非常
    4. (4) 用“/”画出词句间的停顿。

      光 持 石 击 瓮 破 之,水 迸,儿 得 活。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B . “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 C . “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
    6. (6) 如果你遇到紫急情况时,会怎么去做呢?
  • 30.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当读到“群儿戏于庭”这个句子时,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的情景:有的,有的,还有的……
    2. (2)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的意思正确的是:(    )
      A .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脚跌没在水中。 B . 一群儿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C .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D .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儿子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3. (3) “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 光/持石击/瓮破之 B . 光持/石击瓮/破之 C . 光/持石/击瓮/破之 D . 光/持石击瓮/破/之
    4. (4) 你如果是当时在场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你如果是那个被救的小孩子,你会对司马光说:
  • 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解释文中加点字。

      于:

      皆:

    2. (2) 选择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    )
      A . 光持/石击瓮/破之 B . 光持/石击/瓮破之 C .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3) 在文中找出记叙这件事起因的句子。
  • 3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1. (1) 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2. (2)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3. (3) 找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 33. 阅读《司马光》故事片段

        群儿__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儿________。

    1. (1) 把文言文补充完整。这篇文章选自代的
    2. (2) “庭”的意思是,“群儿戏于庭”是说孩子们
    3. (3) “瓮”的意思是(    )
      A . 口小肚大的陶器 B . 水桶
    4. (4) 一儿登瓮的结果是“”。
    5. (5) “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光”指的是,“之”在这里指的是。这种做法的结果是“”。
  • 34. 课文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2.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个角度看,司马光除了机智聪颖的特点之外,他还有哪些优良品质?
  • 3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知其轻重。

      ②使水原痕。

    2. (2) “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
    3.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 (4)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5. (5)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 36.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群儿戏于________,一儿________瓮,足跌没水中,________皆________去,光________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此文言文选自《宋史》,原文前面还有下面这段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lǐ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甚至

    1. (1) 按原文填空。
    2. (2) 请选择,读“足跌没水中”哪一种停顿更合适?填序号(    )
      A . 足/跌没水中 B . 足跌/没水中
    3. (3) 读到“光生七岁”我想到了古诗《山行》中的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生”的意思是,我猜想“光生七岁”的意思是:
    4. (4) 我心中的司马光是一个的人。
  • 37. 课内片段

        群儿________,一儿登瓮,足跌________。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_______。

    1. (1) 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请在文中横线处把课文补充完整。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弃去

    3. (3) 当一个小孩掉进缸里后,众人的表现是“”,司马光的表现是“”。(用课文原句回答)
    4. (4) 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 38. 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文中“光”指的是
    2. (2) “没”在文中读,意思是。“皆”的意思是
    3. (3) 当一个小孩失足落水时,“众”的反应是,“光”的反应是,最终结果是。(用原文回答)
    4.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光”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
      A . 调皮活泼 B . 沉着冷静 C . 肯动脑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