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0-30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计 7 小题,共 32 分)
  •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轻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 liáo 亮地响。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áo

    2. (2) 文中错别字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解释“婉转”在文中的意思:
    4. (4) 这段文字运用了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柔和欢快的春风图。
  • 2. (2020九上·天津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 . 困境  启迪  抚慰 B . 困境  启发  抚恤 C . 困难  启迪  抚恤 D . 困难  启发  抚慰
  • 3.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 4. 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 . 题目的含义是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 C .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 . 《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 5.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 ⑤①②④③ B . ⑤②④③① C . ⑤②④①③ D . ⑤①④②③
  • 6. 古诗文默写。
    1. (1) 《 观 沧 海 》 中 诗 人 以 奇 特 的 想 象 , 表 现 大 海 博 大 无 比 的 诗 句是:
    2.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3. (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7. 七年级 3 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

    在小组搜集整理有关交友的诗文时,同学小谷和你展开了以下讨论。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谷:有关友情的诗句,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 : 进 入 初 中 后 , 我 们 也 学 过 不 少 能 体 现 友 情 的 古 诗 文 名 句 , 比 如“”。(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小谷:经你这一提醒,我想起了最近阅读的名著《朝花夕拾》,这本书中也有文章回忆友情,例如:  。(概括事例)

    我:读这些有关友情的诗文,我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友情好像雨季的一把伞,撑起

    了一片晴空。

    小谷:是啊,。(仿照上面划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形容友情的比喻句)

二、现代文阅读(计 8 小题,共 24 分)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柳笛闹春

    刘昌宇

    ①一直以为,明媚的春天一定是在喧闹的柳笛声中,拉开季节的大幕的。

    ②儿时,每当柳叶绽出鲜绿,成串成行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时候,我们这帮顽皮的孩童,都会折下一节柳枝,做成长长短短的柳笛,在春阳中热热闹闹地吹奏。彼时,和风劲吹,阳光正好,年少的孩子们心情也大好,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葱茏的田郊,一边手持柳笛,鼓着腮帮,就这么呜呜啦啦地奏响了春天的歌谣。

    ③这种恣意的吹奏,不用填词,旋律也谈不上多么婉转,却纯净、透亮,清澈得有如山涧溪水,淌.过春天的山野,越.过远郊的沟渠,穿.过岁月的甬道,汩汩流.进人们的心坎儿。柳笛声或长或短.音律也飘浮不定,音质更是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每一次深情的吹奏,都足以把寂静的春天从静寞的冬梦中豁然叫醒。

    ④相比于音域宽广的竹笛,柳笛的音质素朴、简单,确是不在一个层级上。但它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在敢于发声中,渐成为大自然中最独特而又最浪漫的乡间吟唱。

    ⑤孩提时的我,每到春天来临,就喜欢手把柳笛,摇头晃脑地吹奏几曲。每次独奏也好,与小伙伴合奏也罢,只要一拿起青碧滑嫩的柳管,整个人都会显得特别精神。在我看来,柳笛是天然的“民间乐器”,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一声长、一声短地浓缩在那抑扬顿挫的笛声里。笛声中,有对明天的憧憬,有对未来的展望,诉说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般殷期盼, 也倾吐着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眷恋。独奏深沉,合奏欢畅,每一次尽情的欢奏,都会使恬静的春天在无边的喧闹中,露出舒心的笑容,展示出青春的风采。

    ⑥每每“呜——嘟——”的柳笛声划破长空,绯红的桃花早已笑闹成一团,挤挤挨挨地缀满了高高的山冈。青白的梨花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染白了寂寥的原野。春归的燕子亦飞回来了,赶趟似的街着草泥,在农家屋檐下筑起了爱的小巢。斑斓的蝴蝶更是欢快地扇动着羽翼,在缤纷的田园尽情舞蹈。柳笛欢唱中,春姑娘亦匆匆换上五彩的衣装,站成俏丽的身姿,急切地等待着季节的检阅……

    ⑦倏忽间,春天的大地瞬间展开了热闹的画卷。

    ⑧伴着柳笛的欢鸣,农人们挥着锄,斩着草,在油黑的土地上播撒着粒粒春种。随着柳笛的奏响,孩子们叫着嚷着涌向空旷的原野,怡然放飞着亮丽的纸鸢。悠扬的柳笛声里,教师们欣然走进菁菁校园,手执教鞭,把莘莘学子引进知识的殿堂。深情的柳笛曲里,诗人、画家纷纷挥舞着如椽大笔,悉心描摹着春天的美丽与神奇……

    ⑨此去经年,清越而空灵的柳笛声总是执著地在记忆深处响起,把我一次次唤回那些温暖的岁月。它每每长情的演奏,总让大地涌起无边的春潮,让整个春天迸发出盎然的生机。那些乡音弥漫的柳笛声,无拘无束,洒脱飘逸,是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欢歌,曲曲长里,道出了一个赤子对故园的诚挚爱恋:声声慢里,吟咏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无论四季如何变迁,我都痴情地爱着这柳笛声声,爱它曼妙的笛音,爱它滋味悠长的缕缕乡情。

    ⑩吹一曲柳笛,想一想家乡,绮丽的春天便欣欣然跃进了我的心里!

    (选自《天津日报》2022 年 3 月 8 日,有删改)

    1. (1) 朗读往往讲究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小明同学为参加学校朗诵比赛时的朗读设计(“·”表重读,“v”表停顿,“     ”表延长),其中设计不恰当的一处是(     )

      我们这帮【A】顽的孩童,都会【B】v 折下一节柳枝,做成长长短短的【C】柳笛 , 在春阳中热热闹闹地【D】→ 吹奏。

    2. (2) 本文中的“柳笛声”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3) 阅读文章,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以“柳笛闹春”为题,有何妙处?
  • 9.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老师的温度

    木双

    ①一个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下只有浓浓的睡意,走进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  的味道。我告诉学生自己也刚喝完咖啡, 大家都可以醒着上完课了。这时有个同学提议, 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既凉快又好玩儿,谁都不会困。

    ②那天,要讲的内容是编剧课中的“人物弧光”,为了让大家对此能有更深透更可感的理解。去公园的路上我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讲起。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通知我,下周大家要一起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说到这里,一个女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几十年了,居然还去看望小学老师?五位同学里只有一个男生回去看过自己的中学老师,因为那个老师跟他是   朋友。于是,我给他们讲起了我们当年的老师。

    ③公园里很安静,那些喜欢在这里锻炼的老人们要么回家去了,要么还没来,树荫下既凉爽又安宁。我对同学们说起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当时她四十岁左右,是两个男孩儿的母亲,   姓齐。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齐老师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给我留下特别的记忆。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別之处。她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淘气的同学对那些格外淘气的男生,她爱说的口头禅是:“你再气我.我就叫你家长来!”这句话的威慑力非常大,但齐老师从没因此叫过任何同学的家长,她非常生气时,就非常忘我地使劲儿地批评他们。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

    ④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放学的时候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她没让我们写作业,也没给我们讲课,而是跟我们聊天儿。她听我们讲,偶尔也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后来我们知道她自己的孩子因冒雨回家冻感冒了。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不保暖了。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美慕又有点嫉护,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

    ⑤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取暖。有一个冬天,班委会要做墙报,几个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一直忙到了天黑。我们快离开救室时,齐老师领着自己的小儿子来了。她担心我们灭不好炉子出问题,特意来检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

    在小学的五年里,我们都习惯了。春游时,齐老师满头大汗地从排头到排尾,像一个牧羊人那样照看我们。开运动会时,齐老师自己带一些好吃的,每个有项目的同学比赛回来,她都给点儿什么。她有时候也给同学一些学习用品,给的时候总要斥责:“你看你那脏手,我告诉你,新本子你给我保持整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给我细心点,再把笔尖摔劈了,你 就没钢笔了……”

    ⑥这时,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个女生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的泪水也引出了我的泪水。是啊,那些当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穿过几十年的光阴重新浮现在眼前,我们才发现它们是那么地不同寻常。

    ⑦前不久,一位同事和我谈起“有温度的教育”,我就想到了齐老师以及其他一些老师,他们让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温暖,他们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他们给予的温暖足够化解他们的严厉。有心理学家指出,最容易教育的孩子,是那些得到了陪伴的孩子。齐老师忘我地批评同学,有时甚至是歇斯底里,最后得到的仍是同学的感激——正因为陪伴。

    ⑧教学水平的高度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温度更加重要。那次树荫下的编剧课,我们都很愉快。有同学提议,以后每次编剧课都在树萌下上。我提议,大家在心里种一棵大树,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上一切课、做一切事。我仿佛看到,从小学到大学遇见的所有老师,他们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让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我们一同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9 月 10 日,有删改)

    1. (1) 本文题目为“老师的温度”,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老师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3. (3)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担心我们灭不好炉子出问题,特意来检查。

    4. (4) 请简要概括齐老师的精神品质。
三、古诗文阅读(计 6 小题,共 14 分)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罢:取消。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与人期.行

      ②相委.而去

    2.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语段【甲】中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   陈太丘便离开了。 B . 语段【甲】中面对客人对父亲的无理指责,年幼的陈元方淡定自若,据理反驳,让客人羞愧难当。 C . 语段【乙】中魏文侯同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后来因为下雨,最终没有赴约。 D . 从选材角度看,语段【甲】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语段【乙】选取的是魏文侯守信的正面例子。
    4. (4) 语段【甲】和语段【乙】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联系文章内容和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1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1) 《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 (2) 同样写秋景,刘禹锡和马致远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四、作文(30 分)
  • 12. 每一个生命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挫折,但只要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勇于克服困难,最终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也可以……

    相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经历,请以“我也可以”为题,将你的某一段值得记忆的经历写下来。

    要求:①立意明确,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