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张家港期中) 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 )

    A . 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 . 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 . 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D . 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 2. 在女排大冠军杯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勇夺冠军,如图,“跳发球”可简化为运动员“①抛球、②腾空、③击球、④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3. 四个同学在石峰公园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后胜出者一定是(  )
    A . 体重最大的一个 B . 时间最短的一个 C . 速度最大的一个 D . 做功最快的一个
  • 4. (2017九上·宜兴期末) 如图是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力、是否省功的实验,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不需要使用刻度尺 B . 必须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C . 不可以将小车车轮朝上放在斜面上进行探究 D . 先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至高度h处,再沿着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至高度h处,记下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5. (2019九上·榆林月考) 将一支有弹力后盖的圆珠笔按在桌面上,松开手,会发现圆珠笔将竖直向上跳起。下列是圆珠笔从松手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有关能量转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B . 内能──动能──重力势能 C . 动能──重力势能──内能 D . 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 6. (2019九上·广州期中) 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B .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 . 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减少 D .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 7. (2021·宁津模拟) 如图所示为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在地面上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性小球在A点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B . 弹性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 弹性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小于它在C点的机械能 D . 整个过程中弹性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 8. (2021九上·高港月考) 如图,分别用滑轮组甲、乙提升同一物体G,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均相同,在F和F作用下,绳子末端匀速移动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和F的大小相等 B . F和F做的总功相等 C . F和F做的有用功相等 D . 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 9. (2016八下·汽开区期末) 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一粗糙斜面匀速下滑,那么它的(  )

    A . 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B . 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 .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D . 动能减少,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 11.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 有用功一定是150J B . 总功一定是250J C . 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D . 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 12. 为了研究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机械效率是否与G有关;猜想二:机械效率是否与G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先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不断改变G ,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关系如图乙(a)所示;然后换另一个不同重量的动滑轮,不断改变G , 计算并绘出η与G关系如图乙(b)所示。根据图象他(    )

    A . 只能验证猜想一 B . 只能验证猜想二 C . 既不能验证猜想一,也不能验证猜想二 D . 既能验证猜想一,也能验证猜想二
二、填空题
  • 13. 市政府实行的“绿色早餐工程”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推车供应早餐,餐点均匀摆放在餐车内,当售货员将推车前轮推到路沿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选填“前轮”或“后轮”);当后轮遇到路沿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选填“前轮”或“后轮”),后一种情况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

  • 14. 如图,滑轮重远小于物重(不计绳重、摩擦)。使用甲图滑轮的好处是;使用乙图滑轮的好处是;两滑轮的机械效率ηη。(选填“<”“=”“>”)。

  • 15. 在“再探动滑轮”活动中,小明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一个动滑轮使钩码缓缓上升,拉动测力计时应沿方向拉动,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 16. (2019九上·府谷月考) 建高楼时首先要打好地基,原来相同高度的相同地桩,经打击后某一瞬间时三个地桩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A、B两锤的质量相同,则刚开始下落时,锤的高度要高一些,如果B、C两锤刚下落时的高度相同,则锤的质量要小一些,打桩时,B锤把地打得最深,则B锤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大。

  • 17. 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耗时t1 , 在BC段耗时t2 , 重力做功W1 , 做功功率P1 , 在BC段重力做功W2 , 做功功率P2。则t1t2 , W1W2 , P1P2(三空均选填“>”“<”或“=”)。

  • 18. 体重500N的小华,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一楼搬上6m高的三楼,上楼共花去40s,则小华对这袋米做的功为J,她对这袋米做功的功率为W,此过程中她一共做功J。
  • 19. 停车场入口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甲,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的杠杆,该杠杆为(选填“省力”“费力”)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其重力G=120N,AB=2.8m,AO=0.3m,该杠杆的阻力臂为m。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N。

三、实验题
  • 20.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斜面底端的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这是为了探究 对动能的影响;实验中若木块质量较大,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较小,为确保实验有较明显的现象,请从实验操作方面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的情景,请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 21. 某同学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1) 实验前若出现图甲所示的情况,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非平衡”)状态,应将螺母向(选填“左”“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该同学进行正确实验操作后,根据图乙这一组数据(选填“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3. (3) 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原因是
    4. (4) 该同学将支点O右移如图丁,用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仍处于水平平衡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钩码总重为G,发现F×OC ≠G×OD,原因是
  • 22. 如图:小明用a、b两球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质量 ma<mb , 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1. (1) 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指(选填“小球”“木块”)的动能,通过观察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 (2) 对比甲图和乙图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3. (3) 对比乙图和丙图,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可得到的结论是。该结论可解释高速(选填“限速”“限载”)的原因。
  • 23. 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 (1) 由图1可知拉力大小为 N。
    2. (2)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W/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①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②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 有关;

    3. (3) 如果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测力计拉力F的大小,则测得的拉力F ,机械效率 。(两空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7. 炎热的夏天,王爷爷驾着一辆功率为120kW的小轿车,带着家人前往井冈山避暑,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 (1) 5min内行驶的路程;
    2. (2) 5min内牵引力做的功;
    3. (3) 这段路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
  • 28. 如图,工人用20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51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顶上,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 (1) 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
    2. (2) 拉力做功的功率。
    3.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综合题
  • 2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蹦极

    蹦极(Bungee Jumping),也叫机索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m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长长的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碍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人静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轻质橡皮筋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不考虑空气阻力)。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A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B点是橡皮筋系小球自然下垂静止时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O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让小球从某悬挂点O的正下方P点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中,橡皮筋所受弹力F与小球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球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该轻质橡皮筋每受到0.1N的拉力就伸长1cm,经测量小球从P点下落到A、B、C三点的距离分别为:ha=0.4m,hb=0.5m,hc=0.6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球从点A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小球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2. (2) 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
      A . va B . vb       C . 0 D . 无法判断
    3. (3) 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小球处于状态;(平衡/非平衡)
    4. (4) 实验中所用小球的重力为N;
    5. (5) 在小球从O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随时间变化图像为______。
      A . B . C . D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