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
  • 1. 1876年费城世博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这次展会上,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
    A . 机床 B . 发电机 C . 汽车 D . 电话
  • 2. 下面是19世纪初-20世纪初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殖民扩张的加强 B . 外来移民的涌入 C . 自由主义的推行 D . 工业革命的进行
  • 3.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德伯家的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 4.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 城市化进程显著 B .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 出现垄断组织 D .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5. 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
    A . 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B . 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 C .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 D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 6. 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   )
    A . 写了《战争与和平》 B . 其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 C . 著有《安娜•卡列尼娜》 D . 深刻揭露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的基本矛盾
  • 7.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 . 六月革命 B . 巴黎公社 C . 十月革命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8.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 . 瓜分德国殖民地 C . 限制德国军备 D . 占领莱茵河东岸
  • 9.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根据是《凡尔赛和约》(   )
    A . 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 B .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 .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 10.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议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 .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 进行十月革命 C . 实行斯大林模式 D . 实行赫鲁晓夫改革
  • 11. (2018九下·盐城开学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 B . 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 . 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 . 以和平和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①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

    ②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4. 1941年12月7日是“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
    A . 慕尼黑阴谋 B . 日军偷袭珍珠港 C . 诺曼底登陆 D . 德国突袭波兰
  • 15.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可以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   )
    A .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 B . 所有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C .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 .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 . 莫斯科战役 B . 诺曼底登陆 C . 斯大林格勒会战 D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17.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 . 德黑兰会议 B . 华盛顿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慕尼黑会议
  • 18.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 .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19.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 . 东欧各国解体、摆脱苏联控制 B . 经济与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C . 政党政治、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 . 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矛盾
  • 20. 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发明、新创新,丰富并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出现许多新的职业。下列新职业按其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 .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 .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它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生产部门联系得更加紧密,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冂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 (1) 图一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在电的应用方面,美国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谁?随着电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 (2) 图二、图三的汽车、飞机采用了什么动力装置?这一发明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重大成就,它推动了哪一能源工业的发展?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在范围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
    4. (4)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5. (5) 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6. (6)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1933年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二:如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公共工程。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1. (1) 罗斯福为什么说“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
    2. (2) 他是怎样用“广泛的行政权”来克服美国面临的危机的?
    3. (3) “新政”的实施,表明美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图中1926年美国失业率达到最低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著名学者黄安年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6. (6) 你怎么理解“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这句话?
  • 23.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而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也在战争的废墟上很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2)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能够很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3. (3) 从上述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