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0-30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chāi) 踌(zhú) 喧(xiāo) 坦荡如( dǐ) B . 跚(pán) 俯(kàn) 临(pīn) 不折不( náo) C . (xiè) 斟(zhuó) 劲(qiú) 重峦嶂 (dié)

    D 楠木(lán)  罅隙(xiá)  秀(qí)  摩肩接(zhǒng)

  • 2. 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是(  )
    A . 颓唐  触目伤怀  开垦  销逝 B . 牛犊  巧妙绝伦  篱笆  凋谢 C . 赋闲  旁逸斜出  倒悬  癖邪 D . 蔓延  自出新裁  游逛  鲜腴
  • 3. 请从下列句中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如今的宝鸡,四季闻花香,处处山水佳,周礼常传承,文明理念如春风沐雨,(滋养 滋补 滋润)着这座城市,涵养着这里的民众,使之成为了人们宜居的家园。
    2. (2)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它的设计(别具匠心别具一格 别具特色),将会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4. 经典诗文默写。【在⑴—⑺题中任选五题;在⑻—⑽题中任选一题
    1. (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 (2) 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3. (3) 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
    4. (4) 夕阳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5) 微动涟漪,。(欧阳修《采桑子》)
    6. (6) 寡助之至,;(《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 (7)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8. (8)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列子·愚公移山》)
    9. (9) 人恒过,;(《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10)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茅盾《白杨礼赞》)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②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 A____ 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 B ____存在。③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④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⑤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1. (1) 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分别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A. 钻  冒   长  B. 从未   从无   不

    2. (2) 请提取出第①句的谓语部分,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中第③句“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使用了什么语气?
  • 6. 名著阅读

    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 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以上文字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中蝉和蚁的对话,以童话的形式揭示了蝉和蚁的生活习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以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让人兴趣盎然。难怪鲁迅先生评价此书“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7. 请你参加以“我和我的家乡之魅力宝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宝鸡古称为陈仓、雍城,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中国钛谷。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它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扼守陇海铁路西部之咽喉,是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历史悠久,有277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 、大盂鼎、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及陈仓石鼓、 何尊 、逨盘、铜浮屠 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 凤翔木版年画、 泥塑等 中华工艺 。

    宝鸡是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拥有法门寺、太白山、关山草原、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及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特产或西府小吃 。2016年1月,宝鸡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

    1. (1) 【活动一:写寄语】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笔顺依次写出“家”字的笔画。

    2. (2) 【活动二:数家珍】阅读上面材料,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民间手工艺术、知名品牌新产品(不少于 4 个)。
    3. (3) 【活动三:赞宝鸡】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请你书写赞美家乡的古今诗句,自我原创尤佳。
    4. (4) 【活动四:见行动】美丽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你的智慧。请用50 字左右的文字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提示:可以涉及诸如生活垃圾处理、孤寡老人赡养、城镇化农村文化自救与振兴、数字化农村建设等内容。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间习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 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当然一些特殊用意的对联除外,如民国时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中华民国”,下联“袁世凯”就很有深意,即“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这属于特例。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 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 ,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 (1) “漫话”是“随便聊的意思”,通读全文,看作者同我们聊了关于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2) 阅读下列句子,从用词准确方面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

      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

    4. (4) 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将答案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④“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⑤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⑥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 /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⑦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⑧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都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2001年7月于高雄。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 台湾高雄人。②我存和幼珊:我存,余光中妻子,即范我存;幼珊,余光中次女。

    1. (1)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转出一个大锐角→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2. (2) 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①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

      ②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3. (3) 本文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
    4. (4) 探究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的意蕴。
    5. (5) 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怎样理解作者这一心理历程?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能无惑?

      ②生吾前

      ③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故无贵无贱

    2.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②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3. (3)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不从师的危害。
    4. (4) 你是怎样来理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句话的?
  • 11.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①·密州②出猎

    [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①江城子:词牌名。②密州:今山东诸城。③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④孙郎:孙郎,三国时吴主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1. (1) 作者以“狂”开篇是如何来写“出猎”这一场景的?
    2. (2) 作品叙事、用典为一体,言报国杀敌之志,委婉地表达了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请找出词中一处用典的语句并简要赏析。
四、作文。(50分)
  • 12.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 20 行;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