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三上·南阳月考)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下图“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和“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位于图中的(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2. (2) 图中葡萄园的耕种方式有利于(   )
      A . 增大田间温差 B . 保持田园水肥 C . 接受阳光直射 D . 抑制杂草生长
    3. (3) 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

      ①光照充足

      ②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③莱蒙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

      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威宁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泊常水水面31km2,平均水深稳定在约2米。草海的形成,断层构造活动起着主导作用。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厚泥炭层,泥炭由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草海浅湖盆形成前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 . 断层 B . 向斜 C . 断裂 D . 背斜
    2. (2) 据图中泥炭层分布,推测草海浅湖盆形成后期地壳运动经历了(   )
      A . 先抬升后下降 B . 先下降后抬升 C . 间歇性下降 D . 间歇性抬升
    3. (3) 湖盆中厚泥炭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 气候湿热 B . 植被稀疏 C . 冻土广布 D . 湖面变小
  • 3. (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不同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下图是我国某地自然灾害频次示意图,甲、乙代表某两种自然灾害。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地质灾害关联性角度,甲、乙自然灾害类型最可能的组合是(   )
      A . 地震、崩塌 B . 寒潮、沙尘暴 C . 台风、风暴潮 D . 滑坡、泥石流
    2. (2) 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落叶森林,夏绿冬枯②气候干旱,荒漠广布③气候寒冷,黑土广布④地形起伏,沟壑纵横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4. (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页岩颗粒小于砾岩。下图是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一定经历了(   )
      A . 一次断层活动 B . 多次地壳升降 C . 海侵海退现象 D . 明显变质作用
    2. (2) 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   )
      A . 气候变温暖,植被更茂密 B . 气候变湿润,地形更陡峻 C . 地形变平缓,植被更稀疏 D . 地形变陡峻,土壤更肥沃
  • 5. (2022高三上·太原开学考)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河谷(   )
      A . 气温的日较差大 B . 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C . 沉积物杂乱无章 D . 河流无结冰期
    2. (2)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侧,光照较强 B . ②侧,光照较强 C . ①侧,蒸发较弱 D . ②侧,蒸发较弱
  • 6. (2022高二下·赤峰期末)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 .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B .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D .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 (2) 判断“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   )
      A . 12月至次年2月 B . 3至5月 C . 6至8月 D . 9至11月
  • 7. (2022高二下·枣庄期末)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某块样地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长白山森林土壤相比,海南岛山地雨林土壤的有机碳显著偏低。其原因是(   )

      ①枯枝落叶数量少②土壤有机质分解快③淋溶作用更强④光合作用更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推断该样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及原因(   )
      A . 山脊高于山谷 受台风侵袭影响大 B . 山脊高于山谷 植物光合作用较弱 C . 山脊低于山谷 流水侵蚀作用强 D . 山脊低于山谷 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二、综合题
  • 8.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
    2. (2) 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 ,其原因分别是:
    3. (3) 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 9. (2021高一上·梧州期末) 读“欧亚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 (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3. (3) 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地区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②处地貌的影响。
  • 10. (2020高一上·百色期末) 下图分别示意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 (1) ④自然带的名称是,该自然带所对应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冬季
    2. (2) ⑤⑥⑦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条件变化。
    3. (3) 图中③和⑦的景观均以为主,其中③地主要受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⑦地主要是因为,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4. (4) ①地全年高温多雨,请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气候对河流径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 11. (2021高一上·西宁期末)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在非洲从甲地至丁地进行考察时沿途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从甲地至丁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性,其主导因素是
    2. (2) 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A与甲地纬度相同、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 (3)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甲地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 12. (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读拉丁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示洋流M、D都是自北向南流,指出其各自洋流性质。
    2. (2) 比较M海区和A海区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3. (3) C处海区与N处海区纬度大致相同,但C处海区盐度较,分析原因。
    4. (4) 近年来,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渔业捕捞量加大,推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