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法国思想家拉马丁说:“穆罕默德即是先知,又是哲学家、演讲家、立法家、军事家和遏制私欲专家。”人们再问:“还有比穆罕默德圣人更伟大的人吗?”下列事件中 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

    ①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④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隋炀帝即位后,征集数百万民工,从605年起,历时6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历史上称“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 通在政治上的影响是 (   )
    A . 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 B . 加强了南北交通 C .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 巩固隋朝的统一
  • 3. 古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子属于刹帝利。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从以上故事反映了当时古印度 (   )
    A . 首陀罗地位比刹帝利高 B . 盛行佛教,提倡禁欲 C . 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D . 种姓等级世代沿袭
  • 4.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佐证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有 (   )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    ④农耕经济的繁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5.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 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 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以上描述“丝绸之路”有多处错误,下列纠错正确的是 (   )
    A . 卫青—张骞、洛阳—长安、西行—东行、非洲—欧洲 B . 卫青—张骞、阳关—玉门关、西藏—新疆、大秦—阿拉伯半岛 C . 卫青—张骞、洛阳—长安、西藏—龟兹、非洲—欧洲 D . 卫青—张骞、洛阳—长安、西藏—龟兹、葱岭—天山
  • 6. 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得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一 把火,把他统一中国的美梦彻底摧毁。以上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哪一事件的后果 (   )
    A . 官渡之战 B .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C . 赤壁之战 D . 三顾茅庐
  • 7.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摄制组拍摄第一集为“辉 煌的古希腊文明”。下列素材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 (   )

    ①恺撒与元老院    ②《雅典学园》与《掷铁饼者》 

    ③屋大维与《十二铜表法》    ④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8.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 他举例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以上反映庄子的思想是 (   )
    A . 仁政 B . 克己复礼 C . 兼爱非攻 D . 顺其自然,重视人的天性
  • 9. 晓丽是丽水某中学八年级四班的学生,她在期末复习阶段整理了以下知识清单,请依据知识清单推断是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   )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大化改新 D . 忽必烈改革
  • 10. (2022七下·上城期中) 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生产生活会大大促进社会的进步。下列呈现的新技术、新发明,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曲辕犁和筒车应用于农业生产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③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④② D . 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 11.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华民族在融合与发展中不断前行着。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联系图1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和吐蕃联姻体现唐朝哪一民族政策?唐、吐蕃的联姻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真正代表着古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不是唐诗而是宋词。请你写出图2时期一句经典词。
    3. (3) 联系图1、图2、图3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之初变】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统一采用了郡县制。 全国划分为36个郡,后来随着秦朝疆域的拓展,郡的数量又有所增加。郡下设县,县下 设乡、里。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 

    材料二:

    【汉之巩固】 主父偃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本记》 

    材料三:
    【宋之强化】 

    “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摘编自李熹《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材料一“秦之初变”描述的是秦始皇首创哪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汉之巩固”中,主父偃上书的是哪一政策?有什么历史作用。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 13. 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强 国梦的主要动力,纵观历史,知过去,懂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二: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热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大著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根既固矣。复车水入田,名曰“还水”,其劳如此。还水之后,苗日以盛,虽遇旱暵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 

    材料三:南宋金经济信息比较表 


    年代

    南宋

    金朝

    南北之比

    人数

    1200年

    806,00000

    438,00000

    65:35

    赋税贯

    1196年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什么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