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下列历史典故出自《史记》的有(   )

    ①大禹治水    ②四面楚歌    ③焚书坑儒    ④淝水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0八上·吴兴期中) 假如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①传教士在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

      ②庄园中的农奴消极怠工,有些逃亡到城市

      ③人们开始把剩余的产品拿到城市里去交换

      ④庄园自给自足,生活品都无需从外部购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以下属于阿拉伯人的贡献是(   )
    A . 把欧洲的糖、稻米传入印度 B . 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C . 发明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D . 创立佛教,并传入中国
  • 4. 中国古代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先后设立管理机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象郡、南海郡    ④西域都护府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①②
  • 5. 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历史事件

    A

    华佗

    擅长针灸,著有《伤寒杂病论》。

    B

    曹操

    220年,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王安石

    1069年,被宋神宗任用,主持变法。

    D

    毕昇

    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A . A B . B C . C D . D
  • 6.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   )
    A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 . 农牧文化的交融 C . 中外文明的交流 D . 民族融合的加强
  • 7.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据此回答问题。
    1. (1) 这段材料中所反映的景象与下列哪座城市有关(   )
      A . 秦朝咸阳 B . 西汉长安 C . 北宋东京 D . 东晋建康
    2. (2) 以下关于“瓦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散布于广大农村之中          

      ②其中最吸引观众的节目是杂技

      ③是大型综合娱乐场所          

      ④经常通宵达旦地进行表演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0八上·柯桥月考) 诗词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盛唐景象的是(    )
    A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 .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C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9. 仔细观察图1、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1                   图2

    ①图1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②两条运河最南端都是当时的经济重心区域

    ③图2运河是元朝时期新开凿的

    ④两条运河开凿的目的都是为了南粮北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0. 【人类文明 交相辉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见证着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1. (1) 图5、图6所在区域分别诞生什么文明?制度方面各取得怎样的文明成就?
    2. (2) 从地理环境角度,说说图5、图6所代表文明的差异?由此表明人类文化具有哪项特征?
    3. (3) 根据材料,说明梧州“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形成的人文原因,并以中华文明与图6所属文明交往的史实加以印证。
  • 11. 【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1)  请将材料一中的四个序号填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对应横线位置 。

    2. (2) 根据材料一,依次归纳我国古代促进民族融合的具体途径。
    3. (3) 运用史实印证“国家的统一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观点。
  • 12. 【岁稔年丰 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亡宋南渡,全籍苏、湖、常、秀数郡所产,以为国计。当时尽心经理,高田低田各有制水之法。其间水利当兴,水害当除,……

    — 任仁发《浙西水利议答录》

    材料二 :靖康之变后,北方约有500万人迁入并定居江南。朝廷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局面,致力于农业开发……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全籍苏、湖、常、秀数郡所产”是指哪一作物?这一现象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