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3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 .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 .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 .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 .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 (2) 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矿产 D . 交通
    3. (3)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A . 地形的影响 B . 水源的影响 C . 政策的影响 D . 文化背景的影响
  • 2. 小王是陕西榆林人,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榆林。下表示意小王的一段经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数码

    时间

    经历

    2012年9月

    考入西安某重点高中

    2015年9月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2017年8月

    到哈尔滨旅游

    2018年9月

    到西安某中学实习

    2019年9月

    到西安某重点中学从教

    1. (1) 小王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⑤
    2. (2) 小王在北京上学期间发现,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市人口数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节前人口数量迅速减少,节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北京春节前后人口的变化属于( )
      A . 人口自然变化 B . 人口迁移 C . 人口流动 D . 人口分布
  • 3.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

      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

      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
      A . 缓解社会矛盾 B . 减轻交通拥堵 C . 加剧人口老龄化 D . 加大环境的压力
  • 4. (2020高一上·金华期末) 读日本1872-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日本194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 B . 家庭 C . 文化 D . 战争
    2. (2) 只考虑自然增长,日本总人口达到最大值的年份约在(   )
      A . 1947年 B . 1975年 C . 2010年 D . 2018年
  • 5.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信息显示,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 人口密度 B . 人口消费水平 C . 经济发展程度 D . 资源丰富程度
    2. (2)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 . 资源环境承载力 B . 人口容量 C . 人口合理容量 D . 环境的限制性
  • 6. 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上图中②③④⑤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
      A . 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 .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 . 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2. (2) 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 . 历史因素 B . 社会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行政因素
  • 7. (2021高一下·陈仓期末) 读某大城市示意图(仅列出部分功能区,不包括全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丙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 中心商务区 B . 商业区 C . 住宅区 D . 工业区
    2. (2) 若该城市布局合理,则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密切关系 B . ①处可能是大型超市 C . 为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火车站应布局在市中心 D . ②处可能是钢铁厂
  • 8.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 . 青藏高原 B . 黄海沿岸 C . 海南岛山区 D . 东北平原
    2. (2) 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 . 高寒缺氧 B . 潮湿、多虫鼠 C . 多火山、地震 D . 干旱缺水
  • 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了大量电子装配工业的转移。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电子装配工业有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电子装配工业属于(   )
      A . 动力导向型 B . 劳动力导向型 C . 市场导向型 D . 原料导向型
    2. (2) 电子装配工业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陆地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B . 内陆地区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C . 东部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上升 D . 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
  • 10.  2017年9月22日召开的广东省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就是一条连接了广州、深圳、东莞,长度约180多公里,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带。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走廊正日益成为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其成为“中国硅谷”。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域文化 B . 劳动力供应 C . 创新机制 D . 政策支持
    2. (2)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①就业岗位减少②吸引相关企业集聚③城市功能分区变化④城市等级提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三大洋,其中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水道是(   )
      A . 直布罗陀海峡 B . 曼德海峡 C . 苏伊士运河 D . 巴拿马运河
    2. (2) 陆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西安(   )
      A . 位于沿海 B . 地处热带 C . 温差很小 D . 降水集中
    3. (3) “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是(   )
      A . 亚洲、非洲、大洋洲 B . 亚洲、非洲、欧洲 C . 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D . 欧洲、非洲、大洋洲
  • 12. 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地次生盐碱化 ④臭氧层空洞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
    2. (2)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 . ①②⑤ B . ②⑤⑥ C . ①②⑥ D . ①②③④
  • 13.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   )
    A . 海洋旅游业 B . 海洋捕捞 C . 海上石油开采 D . 陆地污染物排放
  • 14. 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海洋水产、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B . 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生态压力大 C .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该资源 D . 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
  • 15. 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 . 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 . 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C . 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 .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 16.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②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④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二、综合题
  • 17.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上海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甘肃,原因是
    2. (2) 推测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主要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是,可采取的措施有
    3. (3) 与山东相比,分析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
  •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10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5.7%,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材料三: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

    1. (1)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扩展。
    2.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过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动力。
    3. (3) 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 (4) 试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 19. 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盆地B盆地C盆地D盆地E高原F高原G高原H高原I平原J平原K平原L丘陵

    2. (2) 盆地A北侧的山脉是。南侧的山脉是,盆地B南侧的山脉是。高原H南侧的山脉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