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

更新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42 类型:复习试卷
一、<b>单选题</b>
  • 1.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从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A . 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 B . 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C . 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D . 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
  • 2. 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 .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 3. 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按照因果联系排列,①②③对应的是(  ) 

    A . 经济繁荣、经济大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经济大危机 C . 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 D . 经济大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
  • 4. 下表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

    中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美国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正式形成
  • 5. 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 诺曼底登陆 B . 中途岛战役 C . 阿拉曼战役 D . 珍珠港事件
  •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侵略,国际正义力量,携手合作,相互支援,共同捍卫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关于二战进程的年代尺,根据提示①处应填(  ) 

    A .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 .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 . 日本签署投降书 D . 日军偷袭珍珠港
  • 8. 下图所示漫画中,一位“牙医”对着座位上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初期的形势,漫画中的“牙医”指的是(  ) 

    A . 张伯伦 B . 希特勒 C . 斯大林 D . 达拉第
  • 9.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B . 凡尔登战役有“地狱”“屠场”之称 C .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 .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10.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论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二战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④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

    ⑤二战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 11. 一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 
    A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12.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其中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  ) 
    A . 诺曼底登陆  B . 苏军攻克柏林  C .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D .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 13.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成果是(  ) 
    A . 打败了意德日三个国家 B . 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C . 推动了众多国家的独立 D . 中国成为安理会理事国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  ) 
    A . 德国突袭波兰 B . 珍珠港事件 C . 诺曼底登陆 D . 苏军攻克柏林
  • 15.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苏军占领柏林 B . 巴黎解放 C .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D . 诺曼底登陆
  • 16.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这表明(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 . 开辟了对法西斯德国作战的第二战场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17.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空格内填写的一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波茨坦会议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雅尔塔会议
  •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 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D . 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 19. 下列关于二战的知识,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二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B .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 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D . 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 20. ____________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 
    A . 《联合国家宣言》 B . 《和平法令》 C . 《独立宣言》 D . 《社会保障法》
  •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 诺曼底登陆 C . 意大利投降 D . 莫斯科保卫战
  • 22. 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 
    A . B . C . D .
  • 23. 当亚洲和欧洲燃起战火时,美国部分民众却是非常乐观的,他们调侃苏联为“斯大林瘙痒症”,认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是“法西斯流感”,将德国在欧洲的攻势看作“纳粹发热病”“闪电战瘟疫”,并认为这些“病毒”不会传染到美国,打破美国人迷梦的是(  ) 
    A . 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B . 日军偷袭珍珠港 C . 德国“闪电战”占领波兰 D . 《联合国家宣言》
  • 24. 二战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发生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之路 B . 1990年是非洲的独立年 C .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的扶持下改革成功 D . 二战后,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25.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协调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局面。形成了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代表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宜告结束。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当今世界,多个经济力量的崛起,各国、各地区之间区域合作愈发频繁,也直接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以上材料意在说明(  )
    A .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 . 多个经济力量的出现是害极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C . 战争合作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D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
  • 26. 下表为1932-1939年世界部分国家的飞机产量,由此可见(  )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法国

    (600)

    (600)

    (600)

    785

    890

    743

    1 382

    3 163

    德国

    36

    368

    1 968

    3 183

    5 112

    5 606

    5 235

    8 295

    意大利

    (500)

    (500)

    (750)

    ( 1 000)

    ( 1 000)

    (1 500)

    1 850

    (2000)

    日本

    691

    766

    688

    952

    1 181

    1 511

    3 301

    4 467

    英国

    445

    633

    740

    1 140

    1 877

    2 153

    3 827

    7 940

    美国

    593

    466

    437

    459

    1 141

    949

    1 800

    2 195

    苏联

    2 595

    2 595

    2 595

    3 578

    3 578

    3 578

    7 500

    10 328

    A . 苏联飞机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美国在1932-1935年飞机产量少主要是受到二战影响 C . 德国、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法西斯进路 D . 英国飞机产量1939年仅次于德国主要是受到一战影响
  • 27.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等地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事件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法国投降    ③不列颠之战    ④珍珠港事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8. 1922 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 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6 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 年希特勒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断,德意日法西斯共同点不包括(  ) 
    A . 实行种族灭绝 B .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 . 积极扩军备战 D . 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 29. “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    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③英、法、美的绥靖    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3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B .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 C .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二、<b>材料分析题</b>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在对北京抢夺的强盗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兴势力,这就是日本……严格来说,在日本,不管是文明、文字,还是艺术方面,都承传于中国。

    材料二:日本总是与支配力量结盟,以寻求自身安全,仅有十九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例外。当时它在东亚推行单边征服政策,结果遭到惨败。30年代参加轴心国时,日本也是与当时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军事意识形态力量结盟。50年代,日本与世界上最强大并能够确保日本安全的美国结成联盟。

    ——摘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 (1) 根据材料一,1900年日本得以成为“新兴势力”,得益于哪个事件?日本多方面“承传于中国”始于哪个事件?这两个事件说明,国家要有跨越式发展,必须怎么做?
    2. (2) 根据材料二,“30年代”日本“在东亚推行单边征服,遭到惨败”是指哪个事件?哪个事件可以证明日本“40年代是例外”?“30年代最具活力的军事意识形态力量”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哪个?“50年代,与美国结成联盟”使日本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任一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了哪次战争的爆发?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
    4. (4)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依然不安宁。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 33. 战争与和平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旋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重大事件

    1914~1918年

    1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这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1931~1945年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45年

    3这一年,联合国成立。在联合国中,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部门叫什么?

    1947年

    4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什么?

    1991年

    5苏联解体标志着哪一世界格局的结束?

    1999年

    6美国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美国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威胁世界安全的哪一因素?

    7从20世纪的这些大事件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 (1) 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这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2. (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 (3) 这一年,联合国成立。在联合国中,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部门叫什么?
    4. (4)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什么?
    5. (5) 苏联解体标志着哪一世界格局的结束?
    6. (6) 美国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美国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威胁世界安全的哪一因素?
    7. (7) 从20世纪的这些大事件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在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有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三: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前后有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战争。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近1/5的人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而遭到杀害的。

    1. (1) 根据材料一,“激烈竞争”最终引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 (2) 材料三所述的“规模空前的战争”是哪次战争?“不受欢迎的人”指什么人?“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请写出具体表现。
  • 35. 战争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 年11月结束的这场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面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材料二: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材料三: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

    1. (1) 引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写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纪念日”的设立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 (4) 回顾历史,请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三、<b>论述题</b>
  • 36.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 (1)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发生在图1中(填写字母);在欧洲战场,苏联军民在图2中(填写字母)保卫战中赢得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亚洲战场,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2. (2) 根据图1和图2,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1970 年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1990年德国统一后,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依据材料一提炼出四个观点,并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通过上述两个材料,谈谈你从德国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要求:自拟一个题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