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 2. 有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 盲人能听到超声波 D . 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
  • 3. 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国庆档战争电影《长津湖》,仅一周票房破30亿,力压所有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影片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东线战场上,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重挫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埋伏任务的志愿军睫毛上都出现了白霜这些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凝华 D . 升华
  • 4. 2021年学生学习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学生进出校园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学习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B . “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C . 冬天佩戴口罩眼镜不容易出现“雾气” D . 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 5. 中国科技公司思立微成功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类似。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9ms、0.41ms、0.29ms、0.41ms、0.32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可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 . B . C . D .
  • 6.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水放热,汽化成水蒸气 B .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 C .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D .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 7. 2021年6月6日起,东海县西双湖百合主题公园免费开放。百合园内上演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200余个品种、200余万株百合花竞相开放,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色的百合花只能反射红光 B . 红色的百合花可以发出红光 C . 红色的百合花只能吸收红光 D . 白色的百合花吸光能力最强
  • 8.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B . 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 .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D . 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9. 如图所示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AOM是入射角 B . 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C . 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 . 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10. 2020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

    A . 光的色散 B . 光的直线传播 C . 光的反射 D . 光的折射
  • 11. 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B . 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 C . 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D . 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题
  • 12. (2021八上·桂平期中) 除夕夜的鞭炮声是鞭炮爆炸时引起空气的产生的,近年很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还可以在处减弱噪声。
  • 13. 2021年10月2日,美国一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康涅狄格”号在中国南海撞上不明物体,但陆地上的人根本听不到撞击声,是因为撞击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在传播时逐渐减小,现代潜艇在水中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装有声呐系统,它可以主动地发射超声波,然后利用回声发现目标,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4. 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 ;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对眼睛造成伤害。
  • 15. 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 16.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丙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7. (2021八上·江阴期中) 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上层的油和下层的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下层的醋全部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 18. 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图中最上面的光的颜色为色,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一块红色透明玻璃板。我们在白色光屏上能看到色光条。

  • 19. 张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听老师说有一种角反射器,它具有非常优良的回光特性:入射光线经多个平面镜反射后,出射光线总是与入射光线平行。
    1. (1) 张明将两块平面镜垂直安装如图所示,将一束光与镜面M成60°角入射最后经平面镜N反射出去,此时镜面N上的反射角是 ,生活中的自行车尾灯就用到了这一原理;
    2. (2) 张明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如图所示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反射器绕O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了2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出射光线将转过 度角;
    3. (3) 老师告诉他如果用三块平面镜,可使角反射器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在空间中一定范围内的入射光线(无论入射方向如何)经平面镜反射后,出射光线总是与入射光线平行,为了能达到这一要求,你觉得三块平面镜应该如何组装:

  • 20. 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他想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 (2) 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此方案是否可行?
    3. (3) 小林上公共厕所洗完手,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让水快速蒸发。当他把沾水的手,放进吹暖风的烘干机内,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4. (4) 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 21.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声音的秘密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他的名著《论衡》中说,人在说话时,“气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歙其口”。

    我们平时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过,除了空气,还有许多的东西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比方说木头、钢铁甚至人体的骨骼。不少人可能注意过,当我们在咀嚼食物时,我们会听到很大的噪声,但是如果旁边的人也在咀嚼同样的食物时,我们却听不到多少动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体的骨骼非常容易传播声音,而且还会把它的强度加强到惊人的程度。咀嚼食物的碎裂声,经过空气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只是轻微的噪声;但是同样的声音经过头部骨骼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就变成很大的响声了。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的上下牙齿轻碰,堵上耳朵听一听……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不少武侠电影都有这样一个情节:剑客在逃避敌人追击时,常俯身把耳朵贴到地面,以此来分辩追兵是否已经逼近。这里就利用了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大的特点。

    1. (1) 我国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 (选填“有”或“没有”)认识到声音产生的原因;
    2. (2) 古代士兵在行军时枕着箭筒睡觉,能够更早地发现敌军的踪迹,这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3. (3) 小明用牙齿咬住自己的手表,想听到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可听得不是很清晰,你觉得下面哪种做法可以使嘀答声加强许多倍 ____。
      A . 堵住耳朵 B . 咬得更用力些 C . 把手表尽量地含在嘴里,然后再用牙齿咬住
  • 22.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的演变

    1592年,伽利略根据热胀冷缩的现象,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制成了温度计。其一端为空心圆球形玻璃泡,另一端敞口,在玻璃管上等距离地标上刻度。使用时,先在管内装进一些带颜色的水,并将敞口端倒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严格说来,伽利略当年发明的装置只能算是一种测温器,而不是温度计,因为它并没有温度标度,最早为温度计设定标度的,是英国人罗伯特•弗拉德。

    早期的温度计都属于空气温度计,比较容易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测量误差较大,测定结果并不精确。1654年,斐迪南经过对各种液体的试验之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往玻璃球里注入适量酒精,再加热玻璃球,然后迅速把玻璃管口封死。

    第一种实用的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他制成了一支带刻度的酒精温度计。后来,华伦海特了解到法国物理学家阿蒙特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温度计,在研制水银温度计的过程中,华伦海特发明了在填充水银时进行净化的方法,还提出了著名的华氏温标。

    1. (1)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它的测温原理是根据(选填“泡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A和B两处的温度值(选填“A”或“B”)处的要大;
    2. (2) 斐迪南往玻璃球里注入适量酒精,再加热玻璃球,酒精会(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然后迅速把玻璃管口封死,这样做的目的是赶跑玻璃管中的空气;
    3. (3) 通常情况下,酒精的凝固点是-114℃,沸点是78℃,因此,酒精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5.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如图所示,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斜面底端,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②将橡胶球拉开一定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橡胶球被拉开的高度 (选填“相同”、“不同”或“一次比一次高”);
    2. (2) 进行实验时,小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太小,为了便于测量,你的改进方法是小明改进实验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cm)

      单层

      79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

      双层

      22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

    3. (3)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4. (4)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玻璃。

  • 26. 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他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然后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并且b的位置要比a像高一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桌面上的玻璃板向蜡烛 (选填“a”或“b”)方倾斜。
    2. (2) 实验中选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 (3) 此时坐在右座的同桌看不到像,为了让他也能够看到,小明只将茶色玻璃板向右平移,则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4. (4) 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到蜡烛a的像。
    5. (5) 最后,小华把一只玩具猫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则小猫的像是 
五、综合题
  • 27.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一样,仍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月球车)组成。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成功依赖于探测器上的三大光学装备一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其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眼睛”,堪称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装备。在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30千米高度时,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每秒向月面发射两次激光脉冲,在月球表面接近真空的环境下,激光几乎可以毫无损失的到达月球表面。激光测距敏感器通过测量月面回波脉冲信号与激光发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获得嫦娥四号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精确距离。当嫦娥四号到达距月面100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面的三维图像,将高于月面15厘米的石头或低于月面15厘米的坑识别出来,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如此精细的扫描成像工作,在短短几秒内就完成了。

    此外,嫦娥四号拐带的月球车(玉兔二号)装载了“红外眼”一红外成像光谱仪。它能通过比较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吸收光谱)分析出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

    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共同构成了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助力嫦娥四号高效精准的完成月球探测任务。

    1. (1) 在三大光学装备中,能够识别月球表面平整程度,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的是 
    2. (2) 在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时,向月面发射一束激光脉冲 s后可以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3. (3) 利用超声波回声测距也是一种重要的测距方式。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 (选填“能”或“不能”)使用超声波回声测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