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五四学制) /中国历史 第三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由此可见,日本( )
    A . 企图速亡朝鲜 B . 蓄意挑起战争 C . 意图瓜分中国 D . 实行海禁政策
  • 2. (2018·海南)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 . 虎门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3. 美国的《世界报》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野兽。”材料评论的是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野蛮行径( )
    A . 在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 . 镇压台湾地区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 . 在旅顺对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  D . 出兵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 4. 清朝时期,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这件事最早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太平天国运动后
  • 5.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天津条约》
  • 6.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实质是( )
    A . 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中国的矛盾 B . 沙俄反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 C . 三国联合反对日本,支持中国收回失地 D . 俄、德、法三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7. 下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半岛”。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 . 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 .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8.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9. “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作是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
    A .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 C .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 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 10.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 )
    A .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 11. 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涉及的条约应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这首《春愁》写于(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瑷珲条约》签订后
  • 13. (2020·海南模拟)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 . 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 14.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义和团运动
  • 15. “民族英雄左宝贵组织清军血战玄武门,最后以身殉国。”材料中的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
    A . 平壤战役 B . 黄海海战 C . 镇江战役 D . 威海卫战役
  • 16. 下边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 三国干涉还辽 C . 威海卫战役 D . 辽东战役
  • 17.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 .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二、非选择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地区曾与祖国大陆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2. (2)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 (3) 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19.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

    【甲午风云  一段惨痛的经历】

    材料一: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地区、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马关议和  一个屈辱的协议】

    材料二: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痛定思痛  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三: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 (1)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一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你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 (2) 请逐条分析“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的危害。
    3. (3) 台湾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 20. 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19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让我们走进战争,反思战争。

    【激烈海战】

    【耻辱之约】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后续影响】

    1. (1) 上图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及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2. (2) 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3) “耻辱之约”的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4. (4) 上图反映了甲午战后怎样的局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