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墨子  C . 韩非 D . 庄子
  • 2.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
    A . 《诗经》 B . 《论语》 C . 《道德经》 D . 《韩非子》
  • 3.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 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 . 丙说:他对古代教育贡献很大 D . 丁说:他著有《论语》一书
  • 4.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 . 墨子 B . 荀子 C . 孟子 D . 庄子
  • 5. 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仁”的理念来源于(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墨子
  • 6. (2018七上·卢龙期中)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孟子——法家 B . 庄子——道家 C . 荀子——法家 D . 老子——墨家
  • 7.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 夏桀实行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8. (2019·益阳)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9.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
    A .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 .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 D . 提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1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侯争霸 B . 王室衰微 C . 变法改革 D . 文化勃兴
  • 11. 近些年来,我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经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下经典中属于道家经典的是(    )
    A . 《论语》  B . 《韩非子》 C . 《孟子》  D . 《道德经》
  • 12. (2020·兰州) 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儒家
  • 13. 下面书法作品中的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孙子 D . 老子
  • 14. (2019·安徽)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5. 《论语•为政》中记载了某位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体现了该思想家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以德治国 C . 有教无类  D . 以法治国
  • 16. (2020·呼和浩特)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 . 知之为知之 B . 学思结合 C . 温故而知新 D . 有教无类
  • 17.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面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 . 科学技术发达  B . 百家争鸣出现 C . 地方书院兴起  D . 儒家学派形成
  • 18. (2020·广东)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 . 法家的“法治”思想 B . 儒家的“仁政”思想 C .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19. 孟子说,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民都说某人好,经考察发现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这表明孟子主张(    )
    A . 仁者爱人 B . 无为而治 C . 人性本善 D . 重视民意
  • 20. 读下表:

    人物

    主张

    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1)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墨子

    “兼爱”“非攻”(3)

    韩非

    以德治国(4)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 21. (2021七上·登封月考)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 . 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 . 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 . 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 . 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 22.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A . 全面否定  B . 照抄照搬 C . 全面超越  D . 继承发展
  • 23. 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一百多名学者在争鸣 B . 一百家派别在争鸣 C . 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D . 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
  • 24. (2021七上·柳江月考) 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人类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关于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 193个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 26.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孔圣至德】

    材料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百家争鸣】

    材料二:

    ①             ②

    【学习治班】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不一。

    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1. (1) 材料一是谁的言论?他是什么时候的历史人物?说说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成就和他的历史功绩。
    2. (2) 请说出材料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并写出他们所代表的派别。
    3. (3) 请概括材料二中人物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4. (4) 三个人的话蕴含了战国时期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他们的观点属于哪一家学派。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 (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争频繁、硝烟不断的时期。请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关于战争的看法、主张。
    4. (4) “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根据儒家、法家的思想给出解决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