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4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道小题,每题2分,共64分)
  • 1. (2017高三上·莱芜月考)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2. (2021高一上·尖山期末)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 . 北魏民族大交融的发展 B .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 贾思勰是南朝的农学家
  • 3. (2020高一上·磐安竞赛)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
  • 4. (2021高一下·河南开学考) 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      )
    A . 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 . 与均田制相始终 C . 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 . 解决了贫困问题
  • 5. (2018高一上·白银期中)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机构应该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政事堂
  • 7.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据此可知,两者都(    )
    A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B . 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C . 主张“工商皆本” D . 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 8.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于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
    A . 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B .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C .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D . 司礼监地位被削弱
  • 9. 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由此可知,“海禁”政策(    )
    A . 清朝初年才开始推行 B . 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C . 有效抵制外来的侵略 D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10. 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 交通方式决定了商贸水平 B . 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 . 经济互通强化了耕织结合 D . 商业进步导致了区域分工
  • 11. 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 . 倡导为政以德 B . 主张天下共主 C . 提倡工商皆本 D . 反对君主专制
  • 12. 清朝初期,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范围限于指定区域,政府对进口货物征收高额关税,限制出口货物的品种和数量。由此可见,清朝初期(    )
    A . 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往来 B . 政府废止了明代的“海禁”政策 C . 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 D . 朝贡贸易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
  • 13.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论内容

    出处

    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0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

    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 . 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 . 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 . 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 . 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 14. 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之后,粤东的糖不再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 . 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 B . 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 C . 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 D . 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5. 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瀛寰志略》 D . 《资政新篇》
  • 16. 洋务运动创办的“同文馆”主要为了培养清朝的外交翻译人才,同时上海、广州及福州也开办了“广方言馆”。1867年,京师同文馆招收的八旗子弟中,有二十名实在不堪造就,最后只得由总理衙门紧急征召上海广方言馆高材生前来补缺。这说明(    )
    A . 旗人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B . 同文馆等机构形同虚设 C . 向西方学习是大势所趋 D . 洋务运动发展较为顺利
  • 17. 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 .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 .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进行了大规模的具体实践 D .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 18. 至1911年,中国已修成的铁路里程的93.1%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此外,外资还控制着中国机器采煤的91.9%(1912年),生铁生产的100%,棉纺生产的76.6%(1908年),内外航运的84.4%(1907年)。这类现象(    )
    A .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 . 标志着中国沦为了殖民地国家 C .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快速发展 D . 促使国家间平等关系逐步构建
  • 19.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20.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政策筑梦”指的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创立拜上帝会 C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 制造天京事变
  • 21.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表明他(    )
    A .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 . 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 . 借助传统宣传新思想 D . 力主推行尊孔复古思潮
  • 22.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
    A . 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 B .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 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 D . 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 23.   977年,宋太宗宣布广纳贤才,不久之后,有500名贤士被任用。据统计,宋太宗在位时共取士5816人,其中大多数人出身寒微。宋太宗的做法(    )
    A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 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 C . 取消了武将的世袭特权 D . 消除了民间的门第观念
  • 24. 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
    A .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 中央财政的窘境 C . 藩镇实力的削弱 D . 赋税制度的变革
  • 25. 汉代,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市场上的白银货币量不足 B . 统治者对丝绸服饰的偏爱 C . 政府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 D . 丝绸具有高度流通的价值
  • 26. 据汉代文献记载,“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由此可知,汉代(    )
    A . 土地兼并得到遏制 B . 民众负担依然较重 C . 地方豪强干预司法 D . 税制改革有名无实
  • 27. (2020高一下·正定月考)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 . 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 .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 .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 28. 秦朝时期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登记程序和登记的内容,对虚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的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的成文法典公之于众。由此可见,秦朝的户籍制度(    )
    A . 体现了重农抑商 B . 具有明显的职业性 C . 加强了基层治理 D .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 29.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B .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C .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坐大 D .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 30. 仰韶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石磨盘、骨铲等工具,而且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陶质器皿,种类包括鼎、釜、灶、罐、钵、碗、盆、壶、瓶等。据此可知(    )
    A . 手工业分工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B . 剩余产品推动早期国家的出现 C . 原始农业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D . 黄河流域已具备农业生产能力
  • 31.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试图(    )
    A . 恢复周制 B . 托古改制 C . 援儒入法 D . 复兴儒学
  • 32.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海商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境。根据材料可知当时(    )
    A . 政府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 .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朝廷统治 C . 进口货物冲击自然经济 D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33题24分,34题12分,共计36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伏使他们自觉入世,来自西方的冲击带给他们新的视野和人生体验……他们的责任与担当,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等

    选取你熟悉的一位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