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河”的中心是(    )
    A . 涿郡 B . 洛阳 C . 长安 D . 余杭
  • 2.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 . 花木兰 B . 李清照 C . 武则天 D . 慈禧太后
  •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工具,分别是(    )

    A . 曲辕犁、翻车 B . 骨耜、筒车 C . 耧车、翻车 D . 曲辕犁、筒车
  • 4. 唐朝时期,妇女受到文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    )
    A . 开放 B . 开明 C . 尚武 D . 全民健身
  • 5.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事件惨状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
    A . 五代十国 B . 藩镇割据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6.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在青年时代所著。他是(    )
    A . 黄巢 B . 安䘵山 C . 史思明 D . 李自成
  • 7.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宋朝(    )
    A . 重农抑商 B . 休养生息 C . 重文轻武 D . 藩镇割据
  • 8.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这一盟约(如下图)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保持力量上的平衡。签订“这一盟约”的双方是(    )

    A . 西夏和北宋 B . 辽和北宋 C . 金和南宋 D . 金和北宋
  • 9.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 .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 . 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 . 岳飞不畏强敌,精忠报国 D .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 10. 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描述的是(    )
    A . 西湖的美景 B . 北宋的偏安 C . 南宋的偏安 D . 杭州的繁荣
  • 11. 现在我们的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宝、人民币等等。假如你生活在北宋,你可选择的支付方式是(    )
    A . 交子 B . 会子 C . 瓦子 D . 人民币
  • 12.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据此可知宋朝时期(    )
    A . 南方粮食产量高 B . 北方人南迁 C . 政治中心南移 D . 经济重心南移
  • 13.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灭亡西夏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 14.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

    A . 汉赋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元曲
  • 15.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这“三种发明”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6. 宋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观察下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 辽、金、元 B . 金、蒙古、辽 C . 金、辽、元 D . 辽、元、蒙古
  • 17.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强化皇权,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 .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 .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 设五军都督府 D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 18. 下列各项中,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

    ①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增派苛捐杂税

    ④大规模农民起义    ⑤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9.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都是(    )
    A . 禁锢人们思想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防止人民反抗 D . 巩固封建统治
  • 20. 下图是乾隆年间,云南布政司发给沙立目的开荒执照,长52厘米,宽25厘米,上铃“丽江府邸”一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B . 清政府推广种植甘薯 C . 清政府实行垦荒政策 D . 清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二、列举题:(21题6分,22题8分,共14分)
  • 2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1. (1) 抗击倭寇,台州九捷——
    2. (2) 抗击荷兰,收复台湾——
    3. (3) 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 2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
    1. (1)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2. (2) 元代优秀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是——
    3. (3)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
    4. (4) 明代中期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
三、材料分析题(23题12分,24题10分,25题10分,共32分)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5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1. (1)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远洋探险”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清朝统治者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认为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24.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年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三:中国的“国剧”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材料四:“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 (1) 材料一中“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其中享有“诗仙”美誉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诗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国剧”指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作为青少年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25. 我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

    朝代

    地区

    治理措施

    清朝

    新疆

    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泡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管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台湾省。

    1. (1) 材料一是元朝疆域图,元朝为加强对A、B两地的管辖,设置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的主要治理方式。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历代王朝治理边疆地区的举措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四、探究题:(共14分)
  • 26.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选拔】

    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地方管理】

    材料二: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治国之道】

    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四:

    改革领域

    改革措施

    积极作用

    改革人物

    经济

    募役法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军事

    保甲法

    1. (1) 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的制度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盛世”和“鼎盛”局面分别指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表格中指的哪一次改革?
    5. (5)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