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8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1. (2021七上·怀仁期末) 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 昼夜更替 B . 季节变化 C . 东西时间的差异 D .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
  • 2. (2021七上·梅河口期末)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 .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纬度因素
  • 3. (2021七上·金寨期末) 下列四幅图是六安市的小明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 B . C . D .
  • 4. (2021七上·淮南期末) 下图所示为某时刻东半球太阳光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这一天的日期是(   )
      A . 3月21日前后 B . 6月22日前后 C . 9月23日前后 D . 12月22日前后
    2. (2) 这一天C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 昼短夜长 B . 出现极昼 C . 昼长夜短 D . 昼夜平分
    3. (3) B地位于C地的(   )
      A . 东南方向 B . 东北方向 C . 西南方向 D . 西北方向
  • 5. (2021七上·瑶海期末) 南极气候寒冷,赤道气候炎热,其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因素 C . 人为因素 D . 地形因素
  • 6. (2021七上·太原期末)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协定》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世界各国达成《巴黎协定》,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河流 D . 植被
    2. (2) 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 (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二氧化硫 D . 氮气
    3. (3) 为践行《巴黎协定》,日常生活中应提倡 (   )
      A . 野外烧烤 B . 单面打印 C . 绿色出行 D . 互赠贺卡
  • 7. (2021七上·西宁期末) 关于对地球五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 B . 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C . 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 D .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温带地区
  • 8. (2021七上·大洼期末) 下面是在非洲工作的叔叔给大明发来的非洲景观图片,叔叔说这是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大明对此感到很奇怪。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纬度低 B . 离海近 C . 海拔高 D . 植被少
  • 9. (2020七上·南海期中) 下列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球,都是自西向东转动 B . 地球自转时,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见日出 C . 地球自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D . 从北极点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 10. (2021七上·农安期末) 下列地区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
    A . 北寒带 B . 北温带 C . 南寒带 D . 热带
  • 11. (2021七上·鲁甸期末) 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导致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球的自转 B . 地球的公转 C . 地球不透明 D . 地球的大小
  • 12. (2021七上·岚皋期末) 西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集到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1. (1) 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数据,可以判定(     )
      A . 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 B . 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 C . 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背风坡 D . 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背风坡
    2. (2) 图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因素 D . 人类活动
    3. (3)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     )
      A . 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 . 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C . 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D . 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 13. (2021七上·济宁期末) 第24届冬奥会将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2日在我国北京举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在图1中哪个位置(   )
      A . B . C . D .
    2. (2) 此时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正值冬季,昼长夜短 B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一年中最高 C .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 D . 正午影子长度为一年最短
    3. (3) 为方便外国运动员在我国的起居生活,特意在运动员的宿舍安装图2中四个城市的钟表,下列造成不同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 地球公转 B . 地球自转 C . 地壳运动 D . 生活习惯
  • 14. (2021七上·济宁期末) 如图示意小明同学为验证影响气温的因素所做的实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实验验证了下列哪种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
      A . 纬度位置 B . 地形因素 C . 海陆位置 D . 季风影响
    2. (2) 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 . 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C . 海洋的气温始终高于陆地 D . 陆地气温始终高于海洋
  • 15. (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 读“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15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建议居民在当天(   )

      ①尽量待在室内,关上门窗,打开空气净化器②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③减少外出,外出要戴上防护口罩④减少室外剧烈运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2. (2)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下列举措恰当并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 . 开发新能源,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 B . 大力保护森林植被,只种植不利用 C . 关停核电站,避免核泄漏 D . 推广普及私家车,方便人们出行
  • 16. (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两极冰川融化 B . 海平面下降 C . 淹没沿海低地 D .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 (2) 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 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 . 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 . 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 . 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 17. (2021七上·定州期末)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地轴是在地球上真实存在的轴 B . 纬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 C . 经线的形状是圆,指示东西 D . 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交
    2. (2) 该同学模拟演示地球运动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②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③使地球仪绕行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 . 一天中旗杆影子的变化 B . 温带地区一年四季的变化 C . 一天中阴晴风雨的变化 D . 从山麓到山顶气温的变化
  • 18. (2021七上·定州期末) 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水平照射到地球仪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匀速转动地球仪,手电筒光线不变,此时,主要演示的是(   )
      A . 五带的产生 B . 昼夜的更替 C . 四季的变化 D . 昼夜的长短
    2. (2) 地球仪上展示的城市中,最先迎来日出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东京 C . 雅加达 D . 悉尼
    3. (3) 此时,关于图中的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白昼最长 B . ③昼最短夜最长 C . ②位于南温带 D . 此时是冬至日
  • 19. (2021七上·东洲期末)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9 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球自转 B . 地球公转 C . 地球的形状 D . 地球的大小
    2. (2)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抚顺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
      A . 春雨惊春清谷天 B . 夏满芒夏暑相连 C . 秋处露秋寒霜降 D .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综合题(共2题,共15分)
  • 20. (2021七上·鲁甸期末) 读地球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所示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纬线名称)上,此时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位置。
    2. (2) 图1中所示各城市,正值黑夜的是
    3. (3) 2021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这天之后直至夏至日,北京(40°N,116°E)的白昼时间都是在逐渐(变长或变短)。
    4. (4) 当地球公转至图2中D位置时,北京的季节为,此季节北京市获得的热量为一年中(最多或最少)。
    5. (5) 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昼夜更替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 21. (2021七上·丹东期末) 某班级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地球公转运动的实验,图中灯泡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一所示,A,B,C,D四个地球仪,表示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的光照情况,请你把它们放在①②③④的对应位置上,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填字母)。
    2. (2)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假如地轴不倾斜(如地球仪E所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3. (3) 2021年12月28日考试这一天,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____。
      A . ①②之间 B . ②③之间 C . ③④之间 D . ①④之间
    4. (4) 读图二,甲、乙、丙、丁四点中,点有太阳直射现象,点有极昼现象。
    5. (5) 读图三所示,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建设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冬至或夏至)时的光照情况,因为这时的太阳的高度是一年中最低的,因此能看出前楼房是否能挡住后排楼房的阳光。
三、图文分析题(共15分)
  • 22. (2021七上·双辽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一百年以来,人类一直以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为主要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材料三:漫画“啊!地球出汗了!”

    1. (1) 由材料一可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 . 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 . 制冷设备的使用 D . 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2. (2) 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   )
      A . 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层破坏 B . 乱砍乱伐,导致气候恶化 C . 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D . 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二氧化碳零排放
    3. (3) “地球出汗了”是指地球现象,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其他含量增加产生的。
    4. (4)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5. (5) 你认为这些不良的后果应该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