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人们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常使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在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 . 这是次氯酸钠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C . 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以下,就闻不到刺鼻的味道了 D . 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快的闻到刺鼻的味道
  • 2. (2019高二下·静宁月考)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 . B . C . D .
  • 3. 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④到达状态e、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B . 过程②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 . 过程④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 状态c、d的内能相等,d的压强比b的压强小
  • 4. (2020·定远模拟)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5eV的光子后能跃迁至,n=2能级 B .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 . 若用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 . 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6.41eV
  • 5.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管中有一段水银柱(高为h1)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这时管下端开口处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2 , 若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当外界压强增大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h2变长 B . h2变短 C . h1上升 D . h1下降
  • 6. 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东京奥运会上荣获7金5银12枚奖牌。某同学将一小球(可看成质点)从平台边缘竖直向上抛出来模拟运动员的跳水运动,从小球抛出时开始计时,若小球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1.2s时到达最高点 B . 小球在水中最深处时加速度最大 C . 跳台与水面的高度差是2.4m D . 小球潜入水中的深度为3.2m
  • 7.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斜面倾角 , 斜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 斜面固定不动。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小物块可能受3个力 B . 弹簧弹力可能为拉力 C . 弹簧弹力大小可能等于5N D . 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 8. (2019高三上·湖南月考) 实验得到金属钙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参照下表可以确定的是(   )

    金属

    截止频率 /Hz

    10. 95

    7. 73

    5. 53

    逸出功W0/eV

    4. 54

    3. 20

    2. 29

    A . 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得到的 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 B . 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 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 C . 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当入射光的频率 时,可能会有光电子逸出 D . 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 图线也是一条直线,设其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0, ),则
二、多选题
  •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核聚变反应中,X为中子 B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1g氡原子核在经过7.6天后只剩下0.2g氡原子核 C . 发生衰变时原子核放出电子,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 .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此过程质量亏损为 , 则氘核的结合能为
  • 10. 某班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而常见的情景模型:将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质柔软的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的O点,在外力F、细线拉力FT和重力mg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与F的夹角为 , 开始时F水平。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形成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保持θ角及小球位置不变,逐渐缓慢减小角直至F竖直向上,则F、FT都逐渐减小 B . 保持F水平,逐渐缓慢增大θ角,则F、FT都逐渐增大 C . 保持角不变,逐渐缓慢增大θ角,直至悬线水平,则FT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 D . 只增加细线的长度,其他条件不变,F、FT都减小
三、实验题
  • 11. 在一次“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浅盆里倒入适量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油膜形状稳定。

    ③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从而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将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将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每滴入75滴,量筒内的溶液增加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1. (1) 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2. (2) 若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这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为V,形成面积为S的油酸薄膜,则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3. (3) 本实验中做了三点理想化假设:①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②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③油酸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做完实验后,发现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
      A .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B . 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C . 求每滴溶液体积时,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D . 油酸酒精溶液久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 12. 某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案:在一块不透明的长方形挡板上某位置开一条水平透光狭缝(如图),让挡板从某一高处竖直下落,在挡板下落的过程中,挡板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再次挡光,计时器再次计时,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分别为

    1. (1)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A与狭缝下边缘的距离和C与狭缝上边缘的距离 , 其中h1长度如图所示,其值为mm;

    2. (2) 忽略狭缝宽度,该同学利用 , 求出后,则求得重力加速度为;(用表示)
    3. (3) 本实验在下面的操作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
      A . 释放时挡板的下沿必须与光电门在同一高度 B . 释放时挡板的下沿可以在光电门上方一定距离处 C . 挡板下落时连线如果没有保持竖直状态,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4. (4) 有同学提出狭缝的宽度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测量值(填“偏大”或“偏小”)。
四、解答题
  • 13. 倾角53°的斜面静止在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5kg的物体A用细线拉住,细线与斜面平行绕过斜面右上角的定滑轮O1后再绕过动滑轮O2并栓接在竖直墙壁上C点,当在动滑轮O2上悬挂一质量为m2=6kg的物体B时,物体A刚好要相对斜面滑动,斜面刚好要相对地面滑动,已知定滑轮O1到墙壁距离d=8m,定滑轮O1到墙之间绳长为L=10m,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斜面质量M=2kg,并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求:

    1. (1) 物体A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1
    2. (2) 斜面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2
  • 14. 如图所示,一竖直圆筒形汽缸高为H,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由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轻弹簧的上端与活塞连接,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活塞与汽缸壁无摩擦且气密性良好,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活塞距汽缸上底高为。已知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自重为G,汽缸壁及活塞厚度可不计,大气的压强始终为

    1. (1) 求密闭气体的压强;
    2. (2) 若对汽缸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其缓慢上升,至汽缸下端口刚好与活塞平齐时(密闭气体无泄漏且气体温度始终不变),求拉力的大小F。
  • 15. 如图所示,为车辆行驶过程中变道超车的情景。图中两车相距时,B车正以的速度匀速行驶,A车正以的速度借道超越同向行驶的B车,此时A车司机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C正好迎面驶来,A车司机不得不放弃超车,而立即驶回到与B车相同的正常行驶车道。不考虑变道过程中A车速度的变化和位移的侧向变化,车辆加速、减速均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 (1) A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刹车,才能避免与B车相撞;
    2. (2) 若A车驶回原车道时,司机估计会有与B车相碰的危险,立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同时鸣笛发出信号提醒B车司机加速,B车司机经过的反应时间后,立即以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不计A车司机的反应时间)。请通过计算分析A会不会追尾B车。若不追尾,求两车间最近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